分享

黄奕华:《杨家岭的春天》在创作中学习

 顺其自然h 2022-05-23 发布于北京

近日,北京舞蹈学院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召开“为人民而舞”——纪念延安文艺座谈会80周年研讨会。中国文联、中国东方演艺集团、北京演出行业协会、北京舞蹈学院、西安美术学院、中国戏曲学院、中国音乐学院、北京服装学院、广州美术学院、广西师范大学、云南艺术学院、吉林艺术学院等校内外专家学者、教师和学生代表1500余人云参会。

与会专家

观点实录⑪

黄奕华

 北京舞蹈学院中国舞党总支书记、教授

图片

《杨家岭的春天》在创作中学习

特别荣幸今天有机会参与这个研讨会,与大家一起重温历史,共同纪念伟大的时刻。今天我主要发言的题目是《杨家岭的春天》在创作中学习。这个题目来源于学院今年重点工作之一,为纪念毛泽东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80周年,北京舞蹈学院联合国家大剧院共同制作的原创组舞作品。这个创作是在学院党委的领导下,由国家大剧院bda青年舞团、中国民族民间舞系、创意学院师生进行集体创作。现在刚刚完成剧本创作,还在创排过程中。因为这个具有时代意义的宏大主题,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历史地位,使得创作团队非常认真投入,从3月正式进入至今,由许锐副院长带领,经历了深入延安采风,专家座谈,专题调研,创作研讨等近20次多层次活动开展,开始了与80年前那段历史的深度对话,大家从刚开始大概念模糊泛谈,到现在小切口清晰聚焦,现有的成果我感觉都来源于学习,这次的创作实际上是一次学习的过程,今天我就把几个学习收获与大家分享:

一、寻根溯源,接受延安精神的深刻洗礼

我们采风团队奔赴延安,一直在思考,从1938年开始,四万余文艺人奔向延安时,这块孕育中华民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延安的魅力到底在哪里?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建立广泛的民族革命统一战线的基本策略,毛主席提出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思想,作为团结进步文化人的总目标等等这些都是原因,延安的魅力是人的魅力,艺术家们奔向延安的路是踏上叛逆的路,是通往光明的路,是追求真理的路,接受人民的滋养,一切艰险都化成了对理想追求的热情,革命的圣地是延安在他们心中的位置。

而延安鲁艺的建立,艺术教育机构的设置,培育人才、培育精神、培育理念,延安孕育了艺术的火种,出思想、出经验、出人才,辐射全中国。我们在延安文化馆看到,鲁艺音乐系的名单里看到了北舞创校建设小组组长吴晓邦先生,在戏剧系的名单里看到了陈锦清院长等前辈,新中国舞蹈教育的根脉生发在这个时代,令人振奋感慨。也许他们奔赴延安的个人背景动机都不一样,可当文艺人走出延安时,精神的世界都是天地翻覆的改变。就如著名作家丁玲写到:“七月的延安太好了,青春的心、燃烧着,要把全中国化成像一个延安”。今天中国文艺的发展,也是在那个阶段奠定的雏形。延安精神、鲁艺精神使我们深受洗礼,这一支文化的脉也在北京舞蹈学院也一直在传承着。

二、品读先贤,体会文艺工作者的精神世界

艺术工作者,从四面八方投入延安的怀抱,追求高尚的理想,在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的精神引导下,那个时代的文艺工作者有着突破常规的能力边界、创造着有生命力的循环系统、挖掘少有人知的生活信息、具有独特的自我训练方法。艺术家丢掉艺术家的身份,而是以一个工作者的身份真正参加实际的工作,放下臭架子好好跟群众当小学生。他们在战斗与劳作中,在与人们融为一体时,用艺术家的观察,丰盈饱满的精神世界,将自己抛进那个时代,投入革命、投入生产、投入服务、投入创作。(我们专题学习了鲁迅先生倡导的延安木刻版画艺术)著名版画家古元先生总结自己的艺术生涯,他说:我们经历的时代很不寻常,我只想把我所经历过的时代在我的版画中留下一些痕迹。如果我一直留在陕北,也许我的作品的泥土味会更浓,也就更具有特色,对祖国艺术的贡献可能更大些,艺术创作的体验生活要深入,要向母亲永远不会烦孩子一样热爱生活。”在品读艺术家的作品时,我们更贴近了他们的精神世界,深受鼓舞与感染。也正是延安木刻版画在当时突出的特色,艺术价值与震撼的冲击力,使得《杨家岭的春天》创作团队决定以经典版画为创作切入口。

三、重温历史,深感文艺的刀锋力量

延安的革命需要两支队伍,一支是武装的队伍,一支是文艺的队伍。在那个时期艺术的革命性与时代性都极致的凸显。鲁艺的种子全国播撒,革命经典作品不断涌现。《黄河大合唱》《兄妹开荒》《小二黑结婚》《白毛女》等等影响全国,唤醒人民,争取自由。比如《白毛女》当时就有评价,是刺刀上的文艺,因为带着白毛女的仇恨。艺术家们在延安不断觉醒,创作作风的改变、民间艺术家成为了国家主人,流浪汉成为公家人。原来的精英艺术,而后变成人民的艺术,这是中国的变革。座谈会探讨政治与艺术的关系、艺术与人民的关系、艺术形式与社会文化的关系,强调艺术性与思想性统一,始终为工农兵服务,表现人民,人民至上!我感受到当艺术家踏入了一个时代,就要深刻的理解这个时代,这个时代就是你的,艺术创作更是如此。延安时期的艺术家正是理解了时代、理解了文艺的刀锋力量,所以呈现出来的艺术创作的朝气,艺术作品的深刻性,成就了那个时代的巨作,也成为了历史的丰碑。

我们学习到延安文艺座谈会影响下的文艺整风运动,不仅是其艺术反映了一场革命运动,而且重要的是艺术家及其创作所共有的艺术上的革命精神,实际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先锋”精神。延安文艺座谈会对中国艺术发展,是提供给了文艺工作者一个制高点,达到了,就能不断、不断一览众山小。在这个收获中创作团队深刻的明确了方向,重视作品表达的精神力量。

四、面向自己,坚定艺术创作的使命意义

《杨家岭的春天》创作组经过深度的学习,集体的论证,遵循着艺术创作要深入生活、调查研究、为人民而舞、弘扬时代精神的信念,扎实地推进着。在过程中更是加深了对此次创作意义的思考。特别觉得学院党委的英明决策与国家大剧院强强联手,在2022年这个重要节点上,作为文艺工作者、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担当。在疫情严峻的当下,依旧努力推进,就如同当年的危难时刻一样,我们依旧要担起文艺工作者的时代责任。在延安时期,艺术家喊道:“我要把祖国的命运扛在肩上”。现在我们依旧要喊:“我们要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扛在肩上”。作为北京舞蹈学院近70年的建设历程,始终围绕为人民而舞的创作理念,为人民育才的教育理念。面对这个宏大的主题我们也必须做出应有的思考与贡献。虽然作品还在创作过程中,但是因为创作而学习的收获已然丰满,后续还要继续加油,把所有的激情、感动、体悟都化作动力,努力运用舞蹈身体文化将思想转化到舞台呈现中,我们将以守正创新的精神,努力创作无愧于民族、无愧于时代的、极具思想性与艺术性的优秀作品,为人民而舞,为新时代而舞!献礼《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80周年。

这次在创作中学习,让我们更多地思考艺术家的根本责任是什么?去思考我们这一代人应该做的事情,并问自己怎么去做的问题。以诚恳的态度对待党、对待社会和艺术。延安文艺座谈会已经80年了,看上去我们离它远了,而今天我们却与它的灵魂更近了。感谢艺术、感谢舞蹈,让我们如此幸福!


来源:作者本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