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蔺根艺,乌木疙兜贡活了

 古蔺同乡会 2022-05-24 发布于四川

根艺,乌木疙兜贡活了


文/李定林
过去,在乌蒙大山里,山上塌方下来的或挖出来的树根往往被当做柴禾烧掉,那些在山林中日晒雨淋被腐蚀留下筋骨自然成型尽显沧桑的树根也是做饭烤火的好材料,人们把这些烧柴戏称为“乌木疙兜”。山里人有一句老话:“怕你把乌木疙兜贡活了!”意思是不可能的事。这是流传已久的民间传统。山里人穷在山中不识宝,抱着甑子饿肚皮。现在,经济发展起来了,人们物质生活不断提高,精神生活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人们一反传统,追求美的生活,根艺盆景成为时尚,把乌木疙兜加工成精美的艺术品,把树桩培植成精致的山水盆景,人们的生活品质切实在提高。
在这一循序渐进过程中,人们也不会忘记大山的林子曾经遭受过的劫难。
上世纪90年代后期,春兰之乡火热一时的兰花市场跌入疲软。那时山里的人还是很穷,靠山吃山是自然的事,凡是山里能变成钱的东西都要弄来卖,以改变自己的生存环境,要把茅草房变成砖混房。那时,走进大山里,凡是砖混的农家,不用问,那家人肯定有下海打工的人。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活,又把目光盯上赚钱更多的东西,那些适合作盆景的树材,兰天竹、金弹子和岩壁上长得奇形怪状的树木便成了攫取的目标。开始是自己上山找,找到好看的或符合意象的,就把树砍了,把根挖出来,带回家自己再培植树形,三年下来,一个精致的盆景就初见端倪。有人要,就卖了出去。穷慌了的人们发现了商机,有的人便动员农民上山採挖金弹子的树桩,金弹子是中国园林和盆景制作的一类好树材。大批收购往外销售,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一些三四百斤重的金弹子树桩都抬到公路边,商人们有时一天要拉几大卡车出去。一些吊在悬崖绝壁上的上百年甚至几百年的风景树就这样消失了。后来,林业部门发现不对劲,开始制止。封山育林后,那些仅有乌木疙兜才得到有效的保护。
因为喜欢收藏根雕盆景这些物品,在这时期,既可以看看山里不能涉足望而生叹的东西,也可找找一些自己喜欢的小东西,小有收获。收集那些材质好造型独特的下山疙兜,开始自己制作根艺作品。但真正的好东西又是可遇而不可求的,碰到了就不会轻易放手。幸运之神往往落在有心人的身上。我碰到了,也感到十分满足。
摆放在我家客厅里的是一件原生态的根艺作品,宛若一只回头张望的梅花鹿。朋友们十分赞赏,康师傅用相机咔嚓一照,一种美的感觉跃上镜头,还上了刊物。根艺作品上部宽50cm,底座宽90cm,高106cm。是无人工镶嵌穿斗的完整根艺作品,百看不厌。凡看到过的人都会情不自禁地赞叹:形似、神也似。按照古蔺根艺大师乐伦先生的说:“搞了几十年根雕艺术,还没有遇到过一件这样自然完整,无需接斗,大小适中,动感强烈的好作品,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东西。”虽然有点言过其实,但是这件根艺作品成功制作,确实经过了一个认真观察、缜密构思、巧妙修整的漫长过程。
作品的诞生还得从一段奇缘说起。
1998年5月31日,古蔺经历了一场百年不遇的特大暴风雨灾害,导致山洪暴发,泥石流肆虐,灾情严重。我陪同省上有关领导到黄荆老林视察灾情。从德耀拐进黄荆的公路,快到三岔河的时候,路坎塌方,养路工人正在清理道路,把一个泥土包裹着的大树圪蔸清摆在路边。正巧我路过,晃了一眼没在意。第二天回来,下车看了看,觉得好看。机不可失,不然又变成材火了,立即找了一辆川路车,请了8个人抬车上拉了回来。退泥去皮后的毛坯,很像一条海上翻跃腾空的大鲸鱼,又像一只梅花鹿。该怎样加工呢?我在构思中举棋不定……为了防止树根干后开裂,我用盐水、石灰水浸泡了几个月,以退去生根的裂性。之后,才请来了当地喜爱根雕创作的乐伦和奇哥老师来仔细观察构思。最后,乐伦建议把它做成一个回头鹿。
根艺是中国古老的民族民间艺术,是在原根的基础上略加工,造型以天然为主,是纯朴自然的美。加工只是起画龙点睛的作用。根雕在根艺中则是自然形态的树根与人的巧妙构思相结合的艺术。枯根朽木,通过根艺师的精心刻作,注入灵气,实现从自然美到艺术美的升华,变成一件精美奇异的艺术品,也就是常说的“化腐朽为神奇”。有人说根艺追求“真奇古怪绝”,这话一点不假。
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不断提高和对大自然的热爱,山里的根艺被热捧起来,不乏有找寻原始根材并自制根艺的爱好者。根艺的制作过程主要有:选材、构思、造型、细刮、打磨、上腊、抛光、配座、起名等等。材质(根木质量和原始造型)是很重要的基础,决定着作品的生命力和档次。防虫蛀防开裂也是确保作品美感的重要细节。但是,其中最关键的是依据素材本身的原始形态来构思取巧,把所面对的原始根坯的最闪光的东西凸显出来。构思是根艺制作的灵魂,要对根材细心观察、反复推敲,选择出最佳制作方案。好的创作,要靠眼力、灵感、经验和一定的美术、美学等知识作基础。
乐伦和奇哥老师用锯把作品初步定型后,在其的指导下,我开始了繁杂的制作过程。制作不仅是体力活,也是脑力活,既能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又能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在工具运用、操作技术等也有许多学问与技巧,刀斧锯鋜錯锤缺一不可。整个制作过程能给人带来内心愉悦,简直就是一种高级享受。制作期间,恰逢儿子暑假,工余时间父子俩操起工具享受起来,赤膊上阵,每每干得汗流浃背,不时还会得到儿子童真眼光审视出来的美的建议。特别是制作到颈部时,剥去其余,固有的原生形态形状就完全显现出来,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好,真让人惊讶,头颈身完美地融为一体,漂亮极了。最终,一件动感十足的根艺作品呈现在人们面前。
给根艺作品取个好名字也不容易,要有一定的文学、历史、自然等综合知识,恰如其分的名字,可体现出根雕作品的形态及其他的丰富的艺术内涵。后来,我们全家集思广益,给它取了个名字叫《回望》。
《回望》神似一头历尽沧桑的回头鹿,岁月的年轮刻上它筋骨之身,老态龙钟的神态让人们散发出无限的想象,它似乎在回望着,找寻着,留恋着什么?亲情,同伴,家园,时光……或者是来时的路。



作者:李定林 2022.5.20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