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期视频,我们深入分析了欧盟和欧元的诞生,直到2013年间,整个欧盟和欧元区的各种骚操作所导致欧洲南部国家的各种灾难,今天我们最后一期,我们按照时间轴接着往下聊,看看欧元和欧洲央行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如何继续作死,彻底玩死意大利,以及欧洲和欧元区未来将何去何从。 意大利的情况和希腊一样,长期的经济困顿对意大利政局产生了影响。意大利总理贝卢斯科尼在2011年11月下台,总统纳波里塔诺利用这个机会任命未经选举的经济学家马里奥.蒙蒂为意大利总理。此前他是欧盟的专员。所以2011年11月,几乎是同时,希腊的帕帕季莫斯和意大利的蒙蒂,这两个没有经过民选的欧元官僚,成为了他们国家的总理。 结果,2012年,蒙蒂担任总理期间,意大利经济收缩了2.5%,失业率达到11%,直到12月份,贝卢斯科尼撤回对蒙蒂政府的议会支持,蒙蒂被迫下台。新的选举在2013年2月24-25号进行。而这场竞选活动很快就演变成“欧洲人”和对经济环境恶化不满的意大利人之间的斗争。 意大利的这次选举发出了明确的反欧信号,经过两个月的政治纷争,民主党的恩里克.莱塔在4月底成为总理。 意大利经济的衰退,从2011年一直延续到2013年底,到2014年初,意大利失业率达到了12.7%,仅次于战后水平,失业人口中有五分之三已经失业超过一年。 长期的高失业率,尤其是青年人的失业,以及投资的断崖式下跌和滑入低通胀等因素,进一步阻碍了经济增长。除了危机诱发的问题外,还有快速老龄化的人口和已经失去活力几十年的各种企业。 危机也损害了金融,人们生活水平不断下降,借款者对银行的违约率逐步升高,所以银行岌岌可危。政府债务已经上升到GDP的130%,高于除希腊外的所有其他欧元区国家,关键它还是个大国,是欧洲第三大经济体,只排在德国和法国之后。到2013年底,意大利政府的债务达到2万亿欧元,相当于法国和德国政府债务的总和,比西班牙、葡萄牙、希腊和爱尔兰加起来还要多,而这几个国家也需要金融救援。 意大利政府债务的总量比希腊大7倍,经济总量大9倍,银行资产大10倍,如果意大利发生了严重的经济和金融危机,信用评级机构几乎肯定会降低德国的评级,以提高他借贷的成本。而欧洲稳定机制,很可能没有足够的资金去救意大利,到时欧洲央行就不得不启动在政治上争议很大的直接货币交易计划,因为哪怕意大利显露出一点退欧的苗头,就足以让世界大乱。 意大利最紧迫的问题是消费者价格通胀正在下降,地产价格也在滑落。而意大利的真实利率却高达3%,甚至更高。这些问题完全是待在欧元区直接导致的。2013年底,意大利的真实利率还在3%的时候,法国的真实利率是1.5%,德国则接近0.5%。德国不但利率低,通胀也比较高,这两个因素都有利。这又证实了一个基本原则,在欧洲不完整的货币联盟内部,经济差距只会越拉越大。 而如果意大利在欧元区之外,他的央行就会比欧洲央行更快的降低利率,这样国际金融投资者就会转向别处去寻找更高的回报率,意大利里拉的价值就会下降,从而出口和GDP至少在短时间会有所振兴。当然,低利率和较便宜的里拉无法解决意大利的长期问题,但是他可以阻止意大利经济划入更深的经济和金融黑洞。 事实上,意大利的长期问题和日本失去的十年有点像。但是日本有可以短时间内发展经济的巨大优势,那就是教育程度较高的人口和对研发的大量投入,这使得日本的“全要素身产率”一直保持在年均增长1%的速度。但意大利的弱点是,其生产率在下降,教育水平远远低于日本,研发率更是只有日本的三分之一。意大利工业缺少人才,长期以来意大利企业不注重研发,工资又很高,难以与低薪地区的先进企业竞争。2015年,世界前一百名奢侈品公司中,26家来自意大利,但是高端奢侈品的市场非常狭小,难以支持意大利的经济增长和就业。 而且意大利人口中拥有大学学位的比例也偏低,2014年,25-64岁的意大利人口中,只有18%完成了大学教育,这个比例最高的瑞典,是40%。 最严重的是,由于国内经济的困境,促使这些仅有的意大利大学生,尤其是不满35岁的人,都去海外寻找工作机会,这让意大利在人才流失的同时加快了老龄化。国内经济增长慢,导致优秀的人离开意大利,这些人离开又进一步遏制意大利经济发展。 再加上几十年来的政治腐败和政党分裂,所有这些种种因素,让意大利在经济和金融上的内耗看似毫无尽头。所以2014年2月,佛罗伦萨市长马泰奥.仑齐发动党内政变,罢免原总理莱塔,成为意大利在三年时间里的第四任总理。 仑齐承诺,在100天之内,他将通过一系列行动对意大利进行全面整顿。然后他和财长帕多安一起向布鲁塞尔施压,要求放松财政紧缩。这种财政政策的主张很简单,就是你欧洲别在关注什么预算赤字,赶紧解决一下低增长和青年人失业的问题吧。当然,仑齐也是希望通过对欧洲展现强硬的立场,在国内获得政治地位,并且帮助民主党在5月底举行的欧洲议会选举中吸引选票。 仑齐的激进主张还算符合当时的主流趋势,欧洲议会有很多新成员都对欧元和欧洲的方向提出质疑,一些新议员甚至明确反对欧洲议会,比如我们现在所熟知的法国玛丽娜.勒庞领导的反欧洲立场的国民阵线就获得了四分之一的选票,比2009年那次选举获得6%大幅提升。 法国总统奥朗德也同意仑齐的主张,因为法国经济在2012-2013年间也几乎没有增长。但德国不愿意,因为德国不需要财政刺激,所以在奥朗德和仑齐都表示需要更大灵活性的时候,默克尔介入了。默克尔声称正是因为增长放缓,所以意大利政府才更需要削减赤字、减低债务,同时进行结构性改革。欧央行行长德拉吉也同意默克尔的想法,强调欧洲的规则有助于“促进增长的良性财政”,换句话来说就是财政紧缩能够促进增长。但是懂点经济学的人都知道,这纯属鬼扯。 结果不出所料,8月份的数据显示,意大利在2014年的第二季度又跌落回衰退的状态,而跟着衰退的,还有仑齐的支持率。 但这还远没有结束,财政规则的灵活性问题还没有解决,新的病兆---工资和价格的通货紧缩出现了。 大家都知道,通货紧缩的影响要远大于通货膨胀。通常表现为工资和商品的价格全面下降。工资从每月1000欧元降到100欧元,很多人还需要支付每个月500欧元的房贷,所以各种商店大幅降价也无人问津,最后不得不关门大吉,关门又导致收入进一步锐减,如此恶性循环下去,最极端的情况就是市场上没钱也没货,一切都静止了。 欧洲央行最大的问题就是始终关注平均值!德国的通胀率虽然很低,但保持在1%以上,而且德国人很满意这个通胀率。但相比而言,意大利和法国的通胀率下滑的很快,并且一直显著低于德国水平。通胀率的差异不是偶然的,德国的人均收入一直在增长,法国人的收入停滞,而意大利人的收入则在下降,所以通胀率反应的是经济增长趋势的差异。 这个时候,欧洲央行需要关注的不是提高欧元区的平均通胀率,而是想办法阻止意大利、法国和希腊、葡萄牙以及西班牙等南方国家发生通货紧缩。然而欧洲央行选择原地不动,德拉吉对外承认,欧洲央行低估了通货紧缩的情况,但是这并不是欧洲央行的错,他坚持认为,真正的问题是能源价格降的比预期更低,从而拉低了欧元区的整体通胀率,他预计能源价格很快就会回升,到时年度通胀率会自己回到2%左右的正产范围。 此时的欧洲央行就是在玩儿火。好在这个时候,美联储变相救了欧洲一把。美国国债利率上升,10月份美联储终止了第三次量化宽松项目,并准备提高利率,这导致美元走强,欧元终于降价。这变相的,把意大利的核心通胀率从已经一年都低于0.5%的状态,拉回到0.6%。 所以在2014年最后几个月中,美联储对欧元区的贡献远远超过了欧洲央行能够做的或者有条件做的,只是对于大部分地区来说,这次货币刺激还是来的太晚,影响力比较有限。 仑齐非常清楚通过宽松的财政和货币政策能够帮助恢复经济,但是他也陷入了欧洲人常说的“进行结构性改革”的陷阱中。我们前面多次提到结构性改革,这是欧洲央行和德国对债务缠身的国家一直倡导的。 所谓结构性改革,简单来说就是削弱工人的议价权。主旨就是雇主雇佣可以随便解雇的员工,工人被迫接受低薪,而便宜的劳动力则可以降低生产成本,让产品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更便宜更具竞争力。 仑齐设计的就业法案就符合这个主旨,比如,即使被证明公司错误的解雇了某个员工,那公司也不需要重新雇佣或者承担什么责任;大量的雇佣关系都采用开放性合同,实际上就是临时工合同,可以随时解雇,甚至用代金券作为薪资等等。美名其曰这是打破就业市场固化,提高灵活性。但是,大家已经听了这么长时间了,您觉得如何? 给工资设限或者降低工资,大家没钱了,必然会在近期内加重通货紧缩的趋势,所以这个时间选的就不对。更重要的是,就业法案有长期的负面效应,这会让意大利本来就很低的生产率继续下降。本来意大利制造公司对创新和工人的培训就少之又少,现在就业法案让他们彻底解放了。 但可笑的是,2014年10月,在仑齐宣布就业法案后,欧洲领导人那个兴奋,大加赞赏意大利要向更灵活的就业市场转变啦。 法案从2015年1月-3月分期实施。但是就业法案和财政紧缩并行,彻底削弱了社会保障网,这种政策组合激起了强烈的反政府和反欧洲的情绪,意大利工人开始罢工,再次呼吁退出欧元区。所以正当欧元区的精英们和意大利的老板们都在举杯相庆时,大批意大利民众站到了政府的对立面。 社会动荡,金融市场更惨。意大利人均拥有银行数量比其他欧洲国家都多,和比萨店有一拼,但是这么多银行正面临着倒闭危机。而银行如果崩溃,就很快会淹没政府本来就捉襟见肘的财政,并将震荡传导给欧元区乃至全球的金融体系,最终银行将是这个国家真正的爆点。 面对这些等米下锅的银行,政府只有两个选择,要么把自己的钱大笔投入银行,提高它们的资金充足率,让他们重新回到正常的运转状态;要么,与其用纳税人的钱去救银行和它们债权人,不如让银行债权人自救,比如债转股,或者像爱尔兰人说的,烧死那些债券持有者。 2015年11月22号,意大利政府尝试“烧死债券持有人”,但比较文雅。它用了四家小银行来试水,结果两周后就取消了。因为一个靠养老金生活的六十岁老人上吊了,他担心自己花10万欧元从这几个银行买的次级债券会打水漂。这位老人也不是个例,其他一些较小的、经济困难的债券持有者,每天睁开眼就要面对自己一生积蓄被大风刮走的可能性,所以民众的反对声接踵而至。 银行自救,百姓受苦;不自救,就需要政府投入资金,但欧洲又不让。就这样一直拖到2017年6月,欧盟委员会才开绿灯,允许意大利政府用自己的钱去解决银行的问题。 在欧元区内部,意大利经历的可能是全世界最痛苦的情景,欧元和他的管理结构没有创造任何改革的可能性,最终的希望还是仑齐。 在1990年代初期和中期,“净手运动”揭露了意大利高层政治人物的贪腐,并削弱了这种集权化的腐败势力。但是腐败却扩散到地区和城市政府,像瘟疫一样肆意滋长。仑齐曾大张旗鼓的宣布,要打击意大利政治和公共事务中的长期腐败,但他缺乏足够的耐性推动行动,而是选择了另一条意大利政治家曾屡试屡败的道路。他力图削弱参议院的权力,并降低地区和城市政府的管辖权。他还计划改革选举法,使其有利于单一党或强大的执政联盟执政,目的是通过选举制度把更多的行政权利归于总理。 2016年12月,仑齐呼吁意大利民众在公投时批准他的计划,然而,长期累积的经济不安和羞辱感在此时爆发了。仑齐希望靠打反欧牌来赢得意大利民众,他从自己桌子上撤掉了欧盟的旗子,只留下意大利的旗子。 但结果还是有60%的意大利人投票反对改革方案,不是因为改革方案不好,而是公投给了大家一个对经济和政治表达不满的机会。我管你什么法案,既然你让我决定,我就反手给你一个NO。在经济灾难中苦苦挣扎的青年人的投票尤其彰显了愤怒的情绪,18-24岁的人有80%投票反对仑齐的方案。 之前仑齐承诺,如果意大利人拒绝他的方案,他就辞 职,然后他就从坐了两年十个月意大利总理的位子上下来了。这个任期长短,基本上是战后意大利总理的平均任期时间。而与之伴随的,是意大利政局的进一步撕裂。当人们希望有人来替代他时,欧元怀疑论就在意大利更加的深入人心。 意大利民众曾经相信欧洲,但现在已经失去了对欧盟的任何信心。2016年,只有36%的意大利人信任欧盟,比2001年的74%下降了38%。这也反应了他们在经济上的无助感。 经济困局加上政局失控,人们开始讨论意大利退欧。但是如果这种情况出现,意大利的新里拉会迅速贬值,在这样的恐慌中,意大利很可能需要用3-4个新里拉换1欧元。而如果发生这种大幅贬值,用欧元计价的债务几乎不可能偿还。 所以从1999年欧元启动以来,欧元区的经济在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就逐渐落后了,最严重的长期症结就是较低的生产增长率。从2007年全球金融危机开始,欧元区的经济体还不如日本在“失去的十年”中的表现。欧元区的危机,对南方国家的伤害尤为严重,包括法国、希腊、意大利、葡萄牙和西班牙。这些国家在不同程度上,既有日本最开始时的低通胀问题,又有投资低迷的影响,从而拖累了长期增长,而低增长势必导致金融的脆弱性。 危机还导致北方和南方国家的经济差距拉大。与欧元区的南方国家不同,北方国家中金融安全度最高的国家,包括奥地利、芬兰、德国和荷兰,在危机中虽然也受到一些损害,但不至于破局。而这种经济差距又产生了政治后果,整个危机期间,北方一直在警惕向南方提供金融支援。这两个群体的国家领导人之间,以及两种国家的民众之间的张力也不断上升,这种张力得不到缓解,就进一步降低了为欧洲问题找到解决方案的可能性。 每个经济体都需要一定的机制来应对困境,国家的汇率就是这样的一个机制。但是欧元区国家没有自己的货币,无法实现自主调控,而欧洲央行只会沉浸在平均值中,对个体差异视而不见或者反应迟钝。最后就连欧盟和欧元的创始人法国,都变成了南方国家。所以当前几天我们关注法国大选时,很多人都声称,无论谁当选,短时间内都不可能挽救法国,曾经的那只高卢雄鸡,如今已经失去了在欧洲充当打鸣人的实力。法国推动欧洲单一货币的核心动因就是与德国争雄,结果砸了自己的脚还误伤一票小弟。 而德国,事实上也已经越来越和欧盟绝缘,因为德国经济发展早已不在依靠欧洲国家。其他的北方国家也一样,但这里涉及很多政治问题,我们就不进一步讨论了。 这一次俄乌冲突,欧洲再一次遭受重创,内部的不同声音也越来越响亮。所以未来欧盟会怎样,欧元会如何,大家觉得呢?欢迎大家在评论区讨论。这次视频太长,感谢大家的陪伴,我们下期不见不散。 |
|
来自: Zsy20151225 > 《深度好文,认真研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