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学画虾

 画画的淮滨人 2022-05-24 发布于北京

   刚学画虾时有个画廊朋友告诉我:“虾的作品不好卖,“虾”与“瞎”谐音,送人需要考虑周全。而且大多数人认可齐白石的虾,他把虾的这条路画绝了,让后人难以超越,许多画家都把精力放到其它题材上了”。

   我没有因为朋友的话放弃学画虾,反而通过数十载研习白石老人的虾,收益良多。

    齐白石自言:“余之画虾已经数变,初只略似,一变毕真,再变色分深浅,此三变。” 虢筱非先生在谈齐白石画虾蟹文中有这样的描述:他早期画虾,基本是青虾(河虾)的造型,且多是游动的群虾,用小号羊毫,其质感和透明度不强,虾的腿和须画得短且欠弹性,后脚呈排列状且多至八九条。

    老人七十岁后画虾,已经小号羊毫笔改用一号羊毫提笔,并一改早年画法,加大并明确了虾身的起伏角度,同时对虾的游足也一删早年时的繁多,始而画游足五只,虾壳的质感和透明感也得到加强。八十岁后他删繁就简,已不再画繁复的虾群,只为几只虾传神。齐良迟先生说:“老人早年与晚年画虾有何区分?简单地说,若以电视镜头作喻,早年为虾之群体写照,晚年乃是虾之特写镜头,特写镜头意味着艺术的升华。”变化明显的是他把虾头前面的须省去,仅画六条大须。虾须的简化,使得画幅的空间加大,突出了虾的游动神态,虽三四尺条幅,画虾仅四五只,足可使画面充盈…”

    其实,白石老人画虾不只是三变,后来他又说已经四变、五变。这让许多研究他几变的具体时间与年龄各有认知,在这里从我的角度把他所画虾的变化大意整理一下。

    五十八岁左右,我将他临摹古人时期定到这个年龄段,当然,这个大家只能做参考。他临摹时期的虾形是河虾形,个头小、身体的黑色重、透明不强,虾的腹部弯曲不明显、呈排列状态。腹足约定8只,胸足与虾须短密数量多。

    六十八岁左右,我将这时期定第一变,这个时的虾形还是河虾形特点为主,但个头比之前略大、身体透明的虾增多,偶尔一两只重墨虾,虾腹部略弯曲,虾尾部三笔大小不明显,腹足由原来8只减定6只,虾须比之前略长但数量还是多。这时期值得注意的是,虾眼由以前的两个浓墨点,改画成两横笔点;最关键的突破是在虾的头胸部分的淡墨上加了一笔浓墨,认为这一笔是他创造最成功的一处,他说:“这一笔不但加重了虾的重量,并且也表现了白虾的躯干透明。”

     八十八岁左右,我将这时期定第二变,这时虾形个头比之前更大,虾须定6条大须,虾腹弯曲明显,虾尾部的三笔也有较明显宽窄变化,在之前虾胸上部分的一笔浓墨这时更加浓厚晕散了。

     九十五岁左右,我将这时期定为第三变,这时虾形更加像是小龙虾与河虾的结合体。李苦禅先生说:“白石翁画虾,乃河虾与对虾二者惬意的'合象’”。这时6条虾须用笔的方向前前后后比较分明。值得注意是虾形态呈现方式感,不如说虾头、虾身,虾腹、虾尾都有这种方式感,就连虾须在画面交割出来的空白也是方感。这样“方式”对我影响极大,我觉得画面中大大小小的空白越整体、构图就越稳定,笔墨即简洁概括,思路又清晰干净。

    从白石老人这一生对画虾“三变”艺术道路的追寻,体现了一个画者如何不能成为古人与大自然的奴隶,诠释了一个画家如何继承传统又如何在新时代中的创新,还有入世及向上的生活态度。

     现在,再来体会他那首题虾诗更感百味:“苦把流光换画禅,功夫深处渐天然。等闲我被鱼虾误,负却龙泉五百年”。最后,仿写白石老人的诗一首与君笑耳:誰把流光換畫禪,丹砂用盡學天然。我身也被魚蝦誤,傳寫移摹又一年。

南宋牧溪【水墨写生图卷】局部1

南宋牧溪【水墨写生图卷】局部2

齐白石早期作品

齐白石85作品左右

齐白石91作品左右


齐白石95作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