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医生是怎么判断治疗效果好不好?——一文读懂“疗效评估”

 海心健康 2022-05-24 发布于浙江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抗肿瘤的治疗方式也越来越多。目前主要有化疗、放疗、手术、靶向治疗、免疫治疗、介入栓塞治疗、射频消融治疗等方式,不同的治疗方式所需要的疗效评价标准也是不一样的。 

比如:以“肿瘤大小的变化”为评价的标准(RECIST标准)、以“肿瘤密度和大小的变化”为评价的标准(CHOI标准)、以“存活肿瘤”为评价的标准(EASL标准)等。

下面主要给大家讲讲经常用到的“RECIST标准(实体瘤的疗效评价标准)”。

RECIST标准的测量方法

通过“单径测量法”测量出肿瘤的“最大径”来代表肿瘤的大小。

RECIST标准的评价指标

(1)完全缓解(CR):所有的靶病灶都消失了,且没有新的病灶岀现。

注意:浸润性乳腺癌在治疗后仅有“原位癌残余”时,也可评估为完全缓解。

(2)部分缓解(PR):所有的靶病灶最大径之和“减少≥30%”。

(3)疾病进展(PD):1.所有的靶病灶最大径之和至少“增加≥20%”,且它的最长径总和至少增加0.5cm。2.如果出现了新的病灶也视为疾病进展。

(4)疾病稳定(SD):所有的靶病灶最大径之和“缩减的程度<30%,增大的程度<20%”(即处于“部分缓解”和“疾病进展”之间)。

在临床上,“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疾病稳定”这三种情况都是属于“治疗有效”的范畴的,也就是说,肿块缩小、肿块大小不变、肿块增大一点点,都属于治疗有效

如果出现“疾病进展”了,说明目前使用的治疗方案效果不佳,需要及时“更换治疗方案”

RECIST标准主要都是通过影像学检查来评估的(比如B超、CT、MRI、PET-CT等),那除了影像学检查外,血液检测可以用来评估疗效吗?下面给大家讲讲经常会检查到的项目:肿瘤标志物。

“肿瘤标志物”如何评估疗效?

“肿瘤标志物”是评估治疗效果的“辅助指标”,其动态变化能够协助疗效评估,在“缺少可测量病灶”时意义更加重要。

比如说,做完手术后,手术已经把肿块全切干净了,身体内已经没有肉眼可见的病灶的情况下,肿瘤标志物可作为疾病变化的一种反映。

如果肿瘤标志物升高了可能是肿瘤进展的早期表现,也可能是“治疗有效的一过性表现”或者“假性升高”。

所以单单只看肿瘤标记物升高不能作为更改治疗方案的依据,需要同时结合“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以及“病理学”来综合判断。 

什么叫“治疗有效的一过性表现”“假性升高”呢?

简单来说,药物治疗有效时,肿瘤细胞会被破坏溶解掉,然后它的相关“代谢产物”会释放到血液里,从而造成肿瘤标志物的“一过性升高”。

肿瘤细胞溶解后的“代谢产物”是通过肝脏进一步清除的,如果“肝功能异常”无法及时清除掉这些“代谢产物”,就会出现肿瘤标志物的“假性升高”。

因此,某一次复查发现肿瘤标志物高于正常值,不要惊慌,这并不代表一定出现复发转移,可能下一次复查数值又会正常,需要长期地监测。 

为什么要“疗效评估”?

疗效评估的主要目的就是要了解化疗药物的疗效如何,对治疗方案的调整具有“指导意义”。

如果疗效比较好,就可以继续使用该药物治疗;如果疗效不如之前了或者出现了耐药现象,那就需要“及时更换药物”。

多久进行一次疗效评估呢?

比如晚期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疗效评估一般为“2~3个月”一次,而化疗的疗效评估一般为“2~3个周期”一次。

不同治疗的具体评估时间还应该综合考虑“疾病进展速度”、“转移部位和范围”以及“治疗方式”来决定,不能一概而论。 

➡️对于疾病进展迅速的,医生会相应缩短疗效评估的间隔时间;➡️对于疾病相对稳定、进展缓慢的,医生会考虑适当延长评估间隔时间。▶️如果怀疑疾病进展了或者已经出现了明显临床症状的,应立即返院,向医生咨询,并“立即进行”疗效评估。

每次治疗结束离院的时候,护士或医生都会叮嘱你下次什么时候来复查,记得要写进备忘录哦~你也可以使用海心APP首页中「治疗计划」的功能,来提醒自己按时复查~

什么是“安全性评估”?

安全性评估主要是监测“药物的不良反应”

是药三分毒,尽管已经事先知道了化疗药物可能会出现哪些不良反应,也充分的进行了预防,但是不良反应还是多多少少存在的,并随着化疗疗程的增多,“不良反应还会累积”。

所以每次化疗都要进行安全性评估,一旦出现不良反应大、身体不能耐受等情况,可以通过“使用一些对症处理”、“减少用药剂量”或者“更换化疗方案”的方式,减轻化疗的不良反应。

划重点:只有经过疗效、安全评估确定为“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可以承受”的时候,才会继续维持原来的治疗方案,否则就需要考虑重新制定新的治疗方案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