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女真金国的百年风云--第一部(吴乞买篇22)

 东吴春秋 2022-05-24 发布于江苏

但李若水自从出城以来便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了,他临刑前继续痛骂粘罕等人。

金国的监军们可没粘罕那么好的耐性,便残忍地将李若水的嘴唇划破、舌头割掉。

李若水终于为赵桓父子尽忠了,临终前他还留下了感动天地的诗句:矫首问天兮,天卒无言,忠臣效死兮,死亦何愆?

读到这里,我禁不住想为李若水感叹称赞一番:李侍郎不愧为宋朝的第一号大忠臣,自古宋朝的忠义之臣从没有像李若水这样的。

后来的南宋开国皇帝赵构是这样评价这位李侍郎的,“若水忠义之节,无与比伦,达于朕闻,为之涕泣

而在李若水慷慨就义的整个过程中,作为他的主人赵氏父子一直在做着旁观者的角色,赵佶和赵桓看到李若水宁死不屈的表现后,吓的魂飞魄散,只是一味的向粘罕和宗望乞求活命!

粘罕和宗望是绝对不会杀死赵佶和赵桓这对活宝父子的,在他俩眼里,赵氏父子根本不能和李若水相比,他们从内心深处极度鄙视赵氏父子。

李若水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赢得了金国将士的尊重,而赵佶和赵桓甚至连自杀的勇气都没有,他们情愿屈辱的活着,也不愿慷慨的成仁。

虽然吴乞买最终同意了赵桓的投降请求,但金国为了攻打宋朝付出了很大的代价,怎么着也要赵桓大出一次血。

因此粘罕和宗望率兵在汴京城内进行了一次地毯式的搜索,主要搜索皇家、宗室、国戚、富商家的藏金,共索了八天,得金二十万八千两、银六百万两、帛一百万匹

而几乎所有的金国将士搜索的目标均为金钱、财宝、美女,只有一个人例外,这位仁兄进入汴京城后所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大量收集宋朝的图书、宋朝朝廷的制度礼乐等文献资料。

有人对这位仁兄的做法表示非常不理解,于是这位仁兄便解释道:“我们刚刚消灭了辽国和宋朝,应该学习辽国和宋朝的先进制度,从辽国和宋朝亡国的悲剧中吸取教训,并引以为鉴,制定出金国的朝廷礼仪制度。”

这位仁兄名叫完颜宗宪,是老国相撒改的儿子,粘罕的弟弟。

而与粘罕不同的是,宗宪不喜欢带兵打仗、冲锋陷阵,而是非常喜欢文学和历史,宗宪在十六岁时便开始进入金国的学馆学习。

有一次正好吴乞买到学馆视察,想考考这些学生的学习能力,结果宗宪面对金国皇帝对答如流,表现的非常出色,给吴乞买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除此之外,宗宪还精通女真、契丹、汉语等三门语言,是名不折不扣的文学天才。

这在当时崇尚武力的金国众臣中,完颜宗宪确实算的上是个比较另类的人物,当然完颜宗宪在今后的政治生涯中还会有更精彩的表现。

宋朝靖康二年、金国天会七年,公元1127年三月,经过两个多月的全城大搜刮,粘罕和宗望除了得到了大量的金银钱帛外,还得到了宋朝的皇帝宝玺、仪仗、天下州府图、乐器、祭器,以及各种珍宝古器

该拿的东西都已拿到手,接下来便是处理各种类型的俘虏,赵佶和赵桓是必须要扣押的,赵氏家族的所有皇后、嫔妃、公主、皇子都被抓到了金营中。

就连汴京城内许多平民百姓家的少女以及大量的工匠、和尚、道士、相士、医生、娼妓都在被抓之列。

也就是说,粘罕和宗望把汴京城内凡是具有一定长期固定职业的技术及非技术人员都变成了金国的俘虏,昔日繁华热闹的汴京城变成了一座死气沉沉的空城。

然后,粘罕和宗望决定结束这次非常成功的宋朝之行,原因有两个:

一、自己的皇帝吴乞买已经发话,要求迅速将宋朝的俘虏们进献,吴乞买要享受一下作为战胜国的喜悦心情。

二、这次出兵虽然攻克了汴京城,但几乎整个河南地区还在宋军的控制之中,河北还有大量的宋朝勤王部队正虎视眈眈的盯着他们,要不是有赵佶和赵桓这两个奇货可居的家伙作人质,他们能否顺利回家还很难说?

基于以上两点考虑,粘罕和宗望决定正式撤军回国,但原宋朝的占领区不能没人管理。

于是,如何处置赵氏父子便成了粘罕和宗望所面临的难题。

完颜宗望的意见是不能废除赵氏父子,让他们继续当皇帝,不过必须得一切都听金国的指挥,也就是充当金国的傀儡政权。

而粘罕和吴乞买长子完颜宗磐的意见则是坚决要求废除赵氏父子,另外在汉人当中寻找比较合适的人选来充当中原地区的皇帝。

两派意见截然不同,双方发生激烈的争吵,从这时开始,阿骨打的后代派系便和非阿骨打的后代派系之间便产生了政治利益上的分岐,这种分岐甚至影响到了后来金国朝中的一系列复杂的政治斗争。

但毕竟粘罕是勃极烈制度之中的重要成员,何况还有当今皇帝的儿子助阵,宗望的意见自然得不到采用。

于是,粘罕和宗磐当众宣布废除赵氏父子的帝位,于是建国已一百七十年的宋朝就此结束了他的政治生命,它的创始人赵匡胤和赵光义可能根本想不到他俩辛辛苦苦建立的国家,竟然会以这种耻辱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

当然粘罕和宗磐不会想到他们的这个决定,将会对金国的命运产生重要的影响!

而粘罕和宗磐所推荐的傀儡皇帝人选也已敲定,这次他们找的是原宋朝的宰相张邦昌。

至于粘罕和宗磐这什么会选择张邦昌这样一个人物,就不得而知了。

可能是因为张邦昌经常代表宋朝出使金国,粘罕等人对张邦昌的第一印象比较好,感觉张邦昌是个比较胆小、容易控制的人物。

张邦昌虽然是个十足的投降派,但当皇帝这种事可不是好玩的,说什么他也不敢答应。

粘罕可没有那么好的耐心,粘罕威胁张邦昌如果不肯当这个皇帝,金兵便要血冼整个汴京城。

因此在金国的强势压力下,张邦昌只得就范,这也就决定了张邦昌以后的悲惨命运。

公元1127年三月初一,金国正式册封张邦昌为大楚国皇帝,负责统治管理河南、河北、山西等金国的占领区,当然这个大楚国是属于金国的附属国,一切都要听从金国的指挥。

解决了后顾之忧后,粘罕和宗望正式开始撤军北返。

公元1127年四月初,粘罕和宗望兵分两路向北方撤军,宗望押送赵佶及大部分皇子、皇孙、公主、嫔妃向滑州进发,而粘罕则押送赵桓及部分文武大臣向郑州北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