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杏林早报 | 一动就一身汗?气虚惹的祸!中医教你正确“止汗”,一身清爽

 秋荷荷 2022-05-25 发布于海南



01

一动不动也流汗,这是咋回事?


生活中总是有流汗的情况,尤其是天气热了之后,运动一下就会出汗,这属于生理性的汗出,很正常。

但如果你在安静状态下,不因劳动、天气过热就出汗,像吃个饭、爬个楼、走几步路就簌簌地流汗,一会儿的功夫,汗水就满脸满身的流淌,说“汗如雨下”都不为过。

这种就不正常了,那很可能是「自汗」的现象,一定要引起你的重视了。



02

自汗是气虚


张景明教授总结自汗的病机为:素体阳气虚衰,卫气亏虚、卫表不固而致。

所谓卫气,是指具有保卫机体作用的气,能够护卫肌表、抵御外邪,就像人体的“保护伞”,帮我们挡住风、寒、暑、湿、燥、火这些外邪的入侵。

卫阳亏虚、卫表不固,阳虚固不住阴,阴不内守就会跑到我们的肌表之外,从而引起自汗。

一般自汗比较严重的人,很容易感冒咳嗽,有的人还患有过敏性鼻炎、皮肤过敏等。

针对自汗的调治,在辨证基础上宜以补气为主,提升正气,让肌表恢复正常的固护能力;兼顾生津、敛汗,既要补充被消耗的津液,还要收敛,固住体内阴液,不要再动不动就溜走了。



03

一杯中药代茶饮,补气又敛汗

这里推荐一款「止汗方」:黄芪30g、白术10g、防风6g、麦冬6g、五味子6g。

这五味药,先略微泡一下,然后放到砂锅里煮上15分钟,取汁饮,或者直接用养生壶煮着喝。

黄芪,最擅长补气固表;白术,健脾益气,可以源源不断为机体输送气;防风祛风除邪,把进入到机体的贼风赶跑,这三者组合在一起,就是鼎鼎有名的「玉屏风散」,就像是肌表的“保护伞”,把虚邪贼风挡在门外。

出汗太多丢了津液,用麦冬养阴,把“锅里的水”补上;五味子偏酸,既可以养阴,还能收敛,把阴液和气都收敛在身体里,避免再丢失。

轻微自汗的人,这个止汗方,服用15天即可见效;如果常年自汗,那就得需要慢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