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外卖骑手们,你们难道不该感谢美团、饿了么?

 昵称56896195 2022-05-25 发布于北京
声明:本文未收取任何企业费用
外卖骑手的送餐时间被一步步压缩,辛苦的劳动难以换来"月薪过万",常常要面临商家和顾客的刁难,这个群体的辛苦、委屈在这几天集中爆发了,俨然是21世纪"包身工"的直视感。
但我要说的是;外卖骑手兄弟们,你们要感谢美团、饿了么,更要感谢那些没有电梯的老旧小区、路况无比复杂的城市交通以及不成熟无人配送技术。科技让劳动密集型产业越来越少,工作虽然辛苦,但相比于失业,实在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让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的,不是美团、饿了么,而是这个高度智能化的时代。
(要想读懂本文,你一定要理解时代变迁的残酷,否则直接关掉去抖音刷视频好了。)

1、 外卖的大时代

在中国城市里,"互联网+外卖"是一个现象级产业。
2011年,从农村来到北京的我拿着一个盗版诺基亚手机,看啥都新鲜,但那时候我还没有接触外卖,校园的食堂实在方便且便宜。
忘记了是2013还是2014年,饿了么杀入校园开始疯狂推广,1块钱吃顿饭,2块钱撸顿串成了男生宿舍里的常事。有需求的地方,要上,没有需求,创造需求也要上!
如果这个战场只有饿了么,福利应该很快就会结束,但后来美团、百度杀进来了。
美团是以团购起家,已经在千团大战崭露头角的它需要一张成为"巨头俱乐部"的入场券:一个频率高、粘性大的C端服务。对于定位本地生活的美团来说,外卖当然是不二选择。
事实证明,外卖这一步棋,不仅让美团成了巨头,还让它获得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门票,2013年,诺基亚正在退出历史舞台,小米、华为、联想等一大批低价国产手机品牌加速了智能手机的普及速度。
时代的变迁一定会带来市场格局的变化。
58同城、百度、搜狐等一大批互联网时代叱咤风云的企业,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开始向下跑,而美团则在向上跑,向上跑也有苦恼:搞外卖真特么费钱!
因为外卖业务,美团亏损多年,但这项业务的潜力也终于彰显:2019年,美团餐饮外卖收入548亿元,占比过半;贡献了超过102亿元的毛利,占比31.7%。
当然,这些数字背后,与外卖骑手的汗水分不开。王兴应该感谢外卖骑手兄弟,外卖骑手兄弟也应该感谢王兴。

2、 美团、饿了么有罪?

你有没有想过,如果没有美团、饿了么,外卖骑手的生活可能会更差?
人们过去思考的是吃得饱,现在思考的是生活的好,种地可以让人吃饱,但种地赚不到太多的钱,起码在庄稼一年一熟的北方是这样。那大量劳动力该如何安置?当然是去城市。
2017年,我在北京昌平的一片违建里住了一年多,因为房租便宜、有独立卫浴,聚集了很多打拼的年轻人。
虽然道路狭小、脏破,一下雨就积水,但不妨碍这里的"商业配套",一下楼就是一个卖久久鸭的商铺,大概六七平米,每次去买凉菜,店主都会操着东北口音给优惠一些,后来这个东北大汉不见了,直到第二年初夏才重新出现。
"哥们,你这一冬天是去哪里了?还以为你不干了"我问道。
重新出现的东北大汉的脸明显变得更粗糙了,还有一些死皮,"卖货也赚不到多少钱,我送外卖去了,冬天这没暖气,太冷了"。
滴滴司机的车和外卖骑手的车多两个轮子,显得高级一些,但同为劳动密集型产业,滴滴司机也有和外卖骑手一样的辛苦。
滴滴司机张生的经历或许可以作为城市化大潮下,青壮劳动力的缩影。张生生长在小城,最初来到北京时做装修。
最初,装修价格不透明,是一门暴利生意,但那个时代过去了;比较幸运的是,张生早期在北京租了一亩地,盖上违建后做起了二房东,但随着北京对违建的管制加强,他告别了二房东这个职业。
人活着总要有收入,找不到其他工作,只能去做滴滴司机。"这个活赚不到大钱,但是温饱没问题,不做这个我的选择可能也就是送个外卖。"
城市化初期,大城市建设需求旺盛,脑袋灵、能吃苦的张生可以赚到钱,但是现在大城市还想过去那么欢迎基层劳动力吗?在北京新发地,靠人力给十几吨的货物装车只需要二三百元的费用,"钱难挣,屎难吃"我想起了一位友人的训导。
不久前,总理说:地摊经济、小店经济是就业岗位的重要来源,是人间的烟火,和"高大上"一样,是中国的生机。
的确,过去被城管追逐的地摊成本低、机动性强,对于就业、消费的拉动效应明显,但生意无论大小,都有风险。
去年,一位创业去开奶茶店的朋友李晓梅陷入了一个怪圈。因为选址失误,奶茶店的顾客很少,外卖当然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是通过美团的流量搞外卖亏钱,不通过美团就没顾客,最终李晓们只能关店。
在这个案例中,奶茶店是输家,而美团和外卖骑手是赢家。外卖骑手虽然有委屈、虽然累,可能面临各种平台的处罚,但他们赚的是低风险的钱。
多数人是没有能力承担高风险的,如果不做低风险的工作,这多数人做什么呢?在农村种地?在城市摆摊?或者像李晓梅开个奶茶店?
在和外卖骑手、快递员、滴滴司机聊天时,听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像人家有知识、有文化的或者有一技之长的,还可以去上个班......"
包括外卖骑手在内的,所有劳动密集型产业中打拼的人,共同的焦虑是:没有选择的能力,不做外卖骑手,做快递员、服务员或者滴滴司机、超市理货员会好很多吗?
美团、饿了么无罪,怪只能怪这个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太过残酷。

3、科技发展太快了

2019年,任正非接受央视采访时提到:这个社会最终要走向人工智能的,你可以参观一下我们的生产线,20秒钟一部手机从无到有,基本上没有什么人"。
我没有参观过华为的生产线,但在几年前见到过任正非所描述的这个场景,在一家上市公司的厂房里,机器不停地运转,一眼望去看不到人,据该公司介绍,整个生产线只有少数几个维护设备的技术人员,整个生产环节全自动化。
我国经历了从农业国到工业国的转变,但工业的特点就是用机器解放人力,工作是由人去做还是机器去做,企业家不关心,他们关心永远是成本和效率,你敢和机器比成本和效率吗?
2016年,阿尔法狗与围棋世界冠军、职业九段棋手李世石进行围棋人机大战,以4比1的总比分获胜,举世恐慌:未来机器是否会取代人工。
4年过去,我们不再为这个问题烦恼,但机器取代人工的事情,却无时无刻不再发生:比如2017年京东就已经使用的全流程无人仓;比如各大超市正在尝试的无人付款机;再比如百度、滴滴重金研究的自动驾驶系统。
有人说我国的人口红利正在消失。错了!正在消失的是就业岗位。
《2020饿了么蓝骑士调研报告》指出:饿了么蓝骑士中15%曾为工人,14%上一份工作为公司职员,12%曾是个体户。发人深省的问题该报告没有提及:为什么这么多人会选择进入这么一个辛苦、委屈、动不动就被处罚的行业?
在声讨美团、饿了么的时候,我们是不是忽略了一个事实,招聘与求职,本身就是一件自由的事情,人的本性是择优,选择做外卖骑手的背后,是没有更优解。
那些还没有被机器取代的工作,正在走向两极化,高大上和"矮穷矬":太尖端、太高级的工作,机器做不到;成本太低、收益太低的工作,暂时没必要找机器去做。
高大上与"矮穷挫"的交集是:复杂。因为复杂,技术和技术落地的配套还不完善。被困在系统里不可怕,可怕的是有一天想被困在系统里都不能。
今天,困在系统里的外卖骑手们,应该感谢美团、饿了么,它们创造了一个行业,繁荣了一个产业让几百万外卖骑手有收入。
最后,读懂新金融想对那些在做快递员、外卖骑手、滴滴司机的大学生说一句:有些人做这份工作是没得选,只能把自己困在系统里,但你们有的选,如果现在为了收入困住自己,以后就出不来了。
不要让自己有一天被机器取代。
(本文人名为化名,但不是虚构)
没有实践过,永远找不到问题的最优解,建议王兴和王磊带着高层去送一个星期外卖,不是做样子,而是真的作为一个快递员去体验,了解外卖骑手的苦恼,体验之后说不定就知道该如何干掉友商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