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曾建开日记:5月,参加诗词进校园活动

 天山一剑图书馆 2022-05-25 发布于江西

2022年5月24日(农历壬寅年四月二十四日),星期。芦溪小雨,18-22

上午,我和县诗词学会常务副会长李忠生,副会长刘政生,张定生、潘德萍,理事黄朝华、张吉群,会员王定增、刘思启,分乘两辆小车到武功山中专大安校区参加诗词进校园活动。参加活动的还有:本会新泉乡会员三人;罗明文老师(本届理事)、蔡院萍老师(女)、林丽芳老师(女),以及非会员谭水生(上届会员)、谢海萍老师(女)等。副校长周章荣(我会首届理事)负责今天活动的组织与接待工作。

今天的活动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由刘政生老师对该校高一(1)班全体学生及本会少数会员进行授课,内容为诗词常识及鉴赏;第二阶段在办公大楼会议室内召开“芦溪县诗词学会、武功山中专大安校区诗词文化进校园座谈会”。我和定生、德萍、朝华、吉群四人只出席了座谈会,因教室后排临时增设的凳子坐不了这么多的人,我们尽量让该校教师参加听课。诗词授课只有一节课的时间。

上午我于8:33分出门,十几分钟后上了李忠生的小车,车上有张吉群、黄朝华。我们这辆车先去万龙山乡桂花村接刘政生副会长,然后翻过黄蜂岭,于9:38分到达大安中学门口下车(车停在校外的停车场)。

午餐是在新泉乡河坑村“柴火灶”餐馆里吃的,喝谷烧酒。下午2:34分我回到县城家中。

中午11:50分,谭水生老师在潘德萍的建议下创建了一个“心泉诗社”微信群。李忠生将我拉入这个群。下午3:18分,谭水生老师转发了李楠老师做的一个美篇:《学习古体诗词,传承中华文化》。全文如下: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传统文化作为一种无形的文化遗产,凝集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情感。传承她有利于传承国学经典,弘扬优良传统,有利于引导高中学生全地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沉淀、传播中华文明,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理想信念。古诗词篇经典名篇,以多样的形式进行吟诵与演绎,有利于让道德底蕴濡染于心。

为传承经典魅力,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佰观,弘扬传统美德。5月24日上午,芦溪县大安中学邀请县诗词学会一行人莅临学校开展诗词进校园活动。

县诗词学会副会长刘政生老师亲自给高一(1)班的学生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诗词知识课。他从诗的定义、分期、格律、用韵、意境各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同时穿插实例分析,使人人听得如痴如醉。

座谈会上,副校长周章荣代表学校对县诗词学会人员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向大家介绍了学校发展情况,涉及班子构成、两个校区概况、教师学生状况、军事化管理各方面。

曾建开会长代表县诗词学会对大安中学的热情接待表示诚挚谢意。他深情地回顾在母校的学习时光,拳拳赤子之情溢于言表。他真心地希望《心泉》诗社重振雄风,为振兴新泉诗词文化再立新功。

刘政生副会长深有体会地说,学习写诗要有兴趣,要多读多练,同时要利用现代化平台去历练,培养高雅情操,使之乐在其中。

常务副会长李忠生提出了三个希望:1.壮人诗词人员队伍,吸引广大语文老师加入。2.加强与乡政府文教办联系,争取当地领导支持。3.希望学校重视,列入议事日程。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芦溪县诗词学会组织开展的诗词文化入校园活动如春雨般润物无声,唤醒了沉睡多年的《心泉》人。我们可以预见未来的《心泉》将会越走越宽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