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东北第一次反“进剿” 1928年6月,江西敌人实行分兵“搜山清剿”的政策,对弋阳、横峰刚刚建立起来的革命武装进行“清剿”。方志敏在方胜峰召开弋阳、横峰两县党的联席会议,决定由邵式平指挥军队,寻找打击进犯之敌。会后,工农革命军第一连乘夜赶到金鸡山设伏,准备打击“进剿”之敌最弱的一路——弋阳县靖卫团。6月26日,敌从过港埠经金鸡山向漆工镇进犯,刚过金鸡山,工农革命军突然从侧后发起猛攻,迅速将敌击溃。这时,附近农民自动拿起大刀、长矛前来参战,敌人向弋阳逃窜,工农革命军乘胜直追,歼敌一部,占领过港埠,逼近弋阳县城。金鸡山伏击战的胜利,粉碎了敌人第一次“进剿”。 赣东北第二次反“进剿” 1928年8月,江西敌人以第三十六旅一个团又一个营,对弋阳、横峰地区的工农革命军发动第二次“进剿”。工农革命军同群众武装密切结合,依托山地有利地形,不断以袭击、伏击手段打击敌人。9月24日,工农革命军插入敌后,袭击仅有小股靖卫团据守的横峰县城,歼灭大部守敌,占领县城,迫使“进剿”之敌回援。不久,“进剿”之敌发生内讧,纷纷回撤,敌人的第二次“进剿”遂告破产。工农革命军得到壮大,改称江西工农红军独立第五团。 赣东北第三次反“进剿” 1928年11月,敌人调集第三十六旅全部,对我赣东北根据地发动第三次“进剿”。当时,中共江西省委派唐在刚到赣东北根据地,组成了中共信江特委和军委,唐在刚为特委书记,方志敏为军委书记。在信江特委和军委的领导下,红军采取声东击西,避实击虚,专打小股分散之敌的作战方针,连续取得冷水坑、龙浆坞、港口、烈桥等战斗的胜利。年底,党发动德兴磨角桥等三十多个村的农民举行起义,迫使德兴之敌转为守势。1929年2月,敌“进剿”的两个连在匡龙海等人领导下起义,投入红军。不久,江西敌人为对付进入赣南的红军,将第三十六旅调往南城。至此,敌人的第三次“进剿”便告结束。 赣东北第四次反“进剿” 1929年4月,江西敌人以第七师的一个团,配合靖卫团对赣东北根据地发动了第四次“进剿”。敌军采取“久困穷追”的战术,向根据地进攻。红军采取集中兵力,截击小股捜山的敌人,分散镇压各地反动势力的方针。6月,红军在长茅岭伏击由葛源出犯之敌,歼敌一部,给“进剿”之敌以沉重打击。与此同时,中共先后发动了以周坊、邵家为中心的贵溪、余江、万年三县边界农民起义,上饶茗洋关的农民起义和铅山石陇、篁村、车盘一带的农民起义,使敌人疲于应付,打乱了敌人的“进剿”部署,迫使敌人由根据地撤退,敌人的第四次“进剿”遂被粉碎。红军乘胜收复了根据地中心区域的葛源、曹溪等村镇,使信江以南的铅山同闽北的崇安、建阳地区发展为连成一片的闽北根据地。赣东北根据地扩大到信江流域的弋阳、横峰、贵溪、上饶、余江、万年、德兴、铅山等县,人口达到四十余万。 ![]() 方志敏赣东北根据地的创建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