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被世誉为“天下第一楷书”的他,书法表现性在哪里?仅有2%的人知道!

 雲龍亭书斋 2022-05-26 发布于广东

欧阳询的书法表现性——意象之情


欧阳询在书法上不但重视严谨的法度更追求在法度下建立对意象之美的完美契合。“法”与“意”兼容并生,“法”中有“意”,在“意”中取“法”,“法”“意”呈现在他的数学思想中更在作品中一一畅游

Image

书论《八诀》中强调书法用笔应


“(点)如高峰之坠石,(卧钩)似长空之初月,(横)若千里之阵云,竖如万岁之枯藤,(斜钩)劲松倒折,落挂石崖。(横折钩)如万钧之弩发。(撇)利剑截断犀象之角牙。(捺)一波常三过笔。”

将用笔的方法进行形象化的描述,并从这些笔画形象中去感受用笔,几乎涵盖了所有单独的笔画,可谓“含不尽之意于笔外”

技法上讲求笔墨适中,在用墨和字体外形上都有着形象解说“墨淡则伤神采,绝浓必滞锋毫。肥则为钝,瘦则露骨”。

Image

在心中书法的构思和空间上协调一致,急缓有序,肥瘦得当,注重骨力“心眼准程,疏密敧正。最不可忙,忙则失势;次不可缓,缓则骨痴;又不可瘦,瘦当枯形,复不可肥,肥即质浊。”
在用笔时,笔要紧握低捏,行如游龙,从容大方“迅牵疾掣,悬针垂露,蠖屈蛇伸,洒落萧条,点缀闲雅,行行眩目,字字惊心,若上苑之春花,无处不发,抑亦可观”。

线条上,他将用笔提高到审美的高度,轻与重、方与圆、虚与实、纵与收、连与断等概念是在相反中求均衡,与险劲中求平正,与相斥中求中和,这些也都孕育了“意”的审美理想。

Image

“须钩粘才把,缓绁徐收,梯不虚发,斫必有由。徘徊俯仰,容与风流。刚则铁画,媚若银钩。壮则啒吻而嶱嶫,丽则绮靡而消遒。若枯松之卧高岭。”


Image进入学习更多书法教程!

“类巨石之偃鸿沟。同鸾凤之鼓舞,等鸳鸯之沉浮。仿佛兮若神仙来往,宛转兮似兽伏龙游。其墨或洒或淡,或浸或燥,遂其形势,随其变巧,藏锋靡露,压尾难讨,忽正忽斜,半真半草因。”

Image

“唯截纸棱,撇娘密绍,务在经实,无令怯少。隐隐轸轸,譬河汉之出众星,昆冈之出珍宝,既错落而灿烂,复趢连而埽撩。方圆上下而相副,绎络盘桓而围绕。观寥廓兮似察,始登岸而逾好。”

欧阳询都在用意象的美学语言把握、寻找着书家审美理想的表达方式及书法艺术的美学精粹。

Image

结构须相称、映带、朝揖、救应,处处讲求均衡和谐之美。欧阳询运用中和为美的审美观对字体进行造型分析,以中和之美规范书法的结体。

用严格的艺术形式展示艺术情趣,做到了形式化法则与形式化意蕴的完美统一和“法”与“意”的完美契合

Image

欧阳询在“法”与“意”完美地融入一起,体现了刚柔相济、阴阳协调、中和为美的审美趣向。

在方正严谨、险绝森严的法度下追求刚强韧骨、自然流畅、爽朗明快、婉约秀美的情感意蕴,即抒发了中和的思想又体现了质朴妍美的书法风格。

Image

欧阳询将北方“尚武”精神下的雄壮古朴端庄与魏晋遗留南方的飘逸秀美完美的结合,南北交融变通。《九成宫醴泉铭碑》,用笔方正严谨,疏朗明快,结体险绝凌厉,气韵流畅疏通,一丝一毫之间不差半点分寸,法度极为森严。
再品其意,明陈继儒谓“此帖入深山至人,瘦硬清寒,而神气充腴,能令王者屈膝,非他刻可方驾也”。在此碑中,他将“意”巧妙地规矩于“法”度之中,凝厚森严的用笔之中蕴含自然流畅的情感意蕴,被誉为“正书第一”

Image

欧字法度严谨,一丝不苟,被后世视为人格和风格的楷模,书法的笔墨线条中蕴含着书家的性情,“即除书写的文字之外,书写的线条本身就是有意蕴的、抒情的”。

书法中的“意”依附于“法”又高于“法”。欧阳询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认为“法”与“意”是两个互生的概念,把中和之美作为书法最为根本的审美趣味,将中和之美中和谐、刚柔并济、阴阳调和的美学特征融入到书作中。

Image

追求既要体现“意”所包涵的中和之美,也要体现“法”中所包涵的中和之美。“斜正如人,上称下载,东映西带,气宇融和,精神洒落,省此微言,孰为不可也”。

欧阳询主张和体现的中和、严谨、端正、尚风骨、求骨力等书法风格和审美趣向正是欧阳询本人性情、人格的真实写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