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城熊氏,亦称豫章熊氏,乃是丰城第一大姓氏。豫章熊氏始祖熊琳,唐穆宗时(820-824)封“汾阳侯”,由鄱阳宦居豫章沟上。熊琳长子熊熹官荥阳太守,熊熹子熊志谅官威武将军,熊志谅次子熊襄官侍讲,熊襄长子迪仍居豫章,幼子熊建赘丰城井冈之善坑。此为丰城熊氏之重要源流之一。 熊建生叨、广二公,叨生六延(延福、延祚、延祕、延祐、延禧、延礼),广生一延(延庆),因此熊建号称有“二子七孙”,熊建也被尊为丰城熊姓一世祖。此后,“七延”播衍各地,熊氏族裔益旺。 延礼又名延昇,始居拿冈(今属秀市),后复家鄱阳。延昇生子继文,继文生中正,中正生本、本生倩,倩生驲。熊驲跟随父亲赴官桂州,娶幕僚雷震洪(丰城人)之女,任满后遂由鄱阳迁丰城。熊驲生整、职。熊整精通天文阴阳之术,被朝廷征为军师,后来入大史院,负责观察天文天,是南宋著名天文学家,其子熊玠徙居石滩田垛,为田垛熊姓基祖。熊玠六传至发、纯,熊发号念菴,登宋咸淳戊辰(1268)进士,任柳州府事,解组后归里筑室甘棠,名曰“礼堂”。 熊职居拿冈,五传至文忠,熊文忠天性颖异兼优,经常受到官府推荐,请他出去做官,但都被他婉拒。他每天与田垛的几位同宗兄弟叔侄辈相互往来,谈诗论酒,优游山水,过得非常自在。为了往返方便,他干脆在田垛附近找了一个地方,举家搬迁过来,这个村庄就是乌冈,堂号“敦本”,即尊祖敬宗,亦有注重农事之意(古时农业为本业)。按时间推算,熊文忠迁至乌冈的时间大约在南宋末年的淳佑年间(1241-1252),距今约七百七十余年。熊文忠为乌冈熊姓开基之祖。 乌冈村位于石滩集镇西南约五华里,东南有形似凤凰的凤凰山,西有盘曲而过的秀(富)水,整个村庄坐落于广袤肥沃的田畴之间。村庄老址背西北面东南,房屋排列紧凑有序,巷道纵横。近年来,乌冈村作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在东南角新建了数排整齐划一的楼房,门前塘恰处于新老村址中心。 漫步村庄旧基,时有青砖灰瓦的老宅矗立眼前。老宅雨垛上的镂雕,梁柱上的木刻,鲜活而生动,默默诉说着主人的勤奋和虔诚。老宅旁边,是青幽幽的石板小巷,小巷深深,承载着很多人童年的快乐记忆。很多老宅的枋额上,依旧可见雕工精细的匾额,品读匾额上的文字,恰是对村庄历史沿革的最好诠释。 正对着门前塘的,有一幢大约建于清代的老宅,老宅的门额上刻有“绪衍高阳”的匾额。高阳也即颛顼,中国上古时期的部落联盟首领之一,是黄帝次子昌意的儿子,建国于高阳,故号“高阳氏”。熊氏号称黄帝(有熊氏)之后,源起于高阳,故有“绪衍高阳”的说法。而在村中间,则有一幢刻有“雨钱泽永”匾额的老宅,说的也是熊氏先祖的故事。 相传,熊衮(约853年-约922年),福建建阳人,唐昭宗时右散骑常侍、兵部尚书熊秘(延秘)之子。熊衮精通韬略,武勇过人,唐昭宗时官至兵部尚书兼御史大夫。当时正值战乱后,朝廷没有薪俸给养士卒,熊衮将朝廷赏赐的钱物全部分给部下,家无余赢。熊衮是个大孝子,父亲去世时,已经没有钱安葬父亲,伤心得昼夜痛哭。熊衮的孝心感动了老天,连续下了三天的钱雨,这才把父亲安葬下去。《古今图书集成·氏族典》记载:“时当乱后,例无俸给。父丧,贫不能葬,昼夜号泣。天忽雨钱三日,始毕葬事。后人称之曰'忠孝雨钱公’。”“雨钱泽永”的匾额也是在缅怀先贤事迹,教育后人做官唯忠、做人唯孝。 另有一幢刻有“学承勿轩”匾额的老宅,却是典自于宋代名儒熊禾。熊禾(1253 - 1312 ),初名株,字去非,后改字位辛,号勿轩,又号退斋,建阳(今属福建)人,也是熊延秘的后代。咸淳十年( 1274 )进士,授汀州司户参军,宋朝灭亡以后隐居不仕,筑洪原书院教授生徒,著有《易学图传》二卷、《春秋通义》一卷、《四书标题》一卷、诗文三卷、补遗一卷共八卷,合称《勿轩集》。“学承勿轩”就是希望子孙后世像先贤熊禾一样,做一个有文化懂学问的人。 中国古代有“学成文武艺,售与帝王家”的老话,是说从小就要刻苦用功,练就一身的本事,将来好为朝廷做贡献。匾额文化是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有着非常明显的传统儒家思想的烙印。自从文忠公迁居乌冈以后,这里的熊姓族裔便恪守先贤遗训,读书明礼,忠孝传家,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香火永续,传承着古老而厚重的世家风范。 乌冈熊姓恪守诗礼家风,勤耕苦读,励志进取,先后涌现出多位登科进仕的贤达。如明代永乐十二年(1414)举人、永乐十六年(1418)李骐榜进士熊瀚(字士宪,号愚乐,改姓杨,居住前坊),历官御史、云南按察司副使等职;熊院(字仕宪),亦以进士出身充任御史,正好也做到了云南按察司副使之职,不能不说是一种巧合。进入清代后,一直到民国时期,乌冈熊姓背井离乡闯荡天涯,通过自己的勤劳智慧出人头地,还有不少人远涉重洋,到南洋一带安身立命,为“侨乡”石滩增添了浓墨重彩的创业传奇。 耕读传家,敦本睦族,从来都是广大乡村的根本所在。(文中图片为2019年4月拍摄) 参考资料:南湖《熊氏族谱》、同治《丰城县志》等 感谢熊盛庭先生提供协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