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谈谈呼吸养生法

 藏珍阁 2022-05-27 发布于江苏

郭介福

"呼吸养生法",是我们亚洲民族所特有的体育疗养法,因为源流久远,具体锻炼方法很多,一般都包含有却病和健身两种效果,从本刊以前各期的报导中,即可证明。现在把本人所知的和所能体会的,分述于后,希望同志们指正。

锻炼呼吸的重要性

学习过生理学的人,都知道呼吸的生理作用以及它和循环系统等的关系。呼是呼出体内污浊的炭酸气(即二氧化碳),吸是吸入空气中的氧气,吸气和呼气不断交替地进行着,使我们体内所必需的氧气源源不绝地得到了补充,同时把污浊的碳酸气随带排出体外;血液因呼吸的运行,把所吸收的氧气以及从肠胃里所吸收的养料带到体内各个组织部分,随着把各个部分经氧化后所产生的碳酸气带回,由呼吸机构把它呼出体外;人们就是藉这样不断的呼吸作用,使血液循环保持了净化和正常;使遍体各组织机构一方面源源获取了补给的养分,另一方面把所滞积的污浊疏导出去;同时在不断氧化的过程中,使全身各处发生热量,维持了我们正常的体温;这样便保证了我们整个机体各部分的组织,能够进行正常的活动,使我们有精力来思考问题以及进行视、听、言、动等工作。

人体内各部分的组织机能,既然都依赖血液循环来供给养分而保持其健全与活动,那么对于血液循环的情况和血液的质量,就必须随时使它保持正常;不然的话,某些组织机构就会因给养不充分,或排浊不通畅等原因而渐渐地发生种种失常的障碍————疾病。但血液的澄净和循环作用的正常与否,主要是依靠呼吸作用来支持的,所以研究呼吸和改进呼吸方法,实是正本清源增强体质的根本方法。

我国历来各代伟大的医学卫生家,无不着重于气血经络的讲究,尤其是对于体内气行的作用,更是阐发入微,他们以为人身所赖以生者,首先是“气”,人体内外,浑身上下的活力,都是气的力量所操纵,所以气存则生,气断即亡,但气的壮盛衰弱,关键在于呼吸的强弱,故“呼吸就是生命”,这句话,中外古今的卫生家和生理学家们,都是一致公认的。事实上一个人可以几天不吃东西,但没有人能够一刻离了呼吸空气,可见呼吸是生命第一要关,它远比饮食来得重要,而对于锻炼呼吸这门知识,自也值得我们来重视和研究的。

中医古籍上所说的气行,即是现在所谓呼吸运动,(编者按;这种说法不妥。应该说中医古籍上所说的气行的内容之一,即是现在所谓的呼吸运动。)古来卫生家和医学家鉴于呼吸和生命的密切关系,无不着重于呼吸养生的锻炼,这是数千年来祖先们不断和疾病衰老斗争所累积的经验,事实上也证明许多五脏六腑神经关节等疾病,往往是由于呼吸作用不正常,而渐渐导致的,由于呼吸运动的失常,便使体内一些组织机能,不能获得给养;不能很好的排除积浊;同时也由于这些原因更增加了呼吸运动的失常,这样循 循 相因,滞积至相当时间,就会使我们发生种种疾病。

呼吸养生法的类别和疗效

呼吸养生法在过去炼身法门中是属于"内功"锻炼范畴之内的(内功、一般也称为气功),由于它的源流广远,所以锻炼的名类很多,以方式来说∶有动功、静功、动静功、静动功等之别。就方法说名目更多,诸如∶熊颈鸟伸闭气通塞的导引法,动静深长吐故纳新的吐纳法,专治各种脏腑疾病的六字行功治脏内壮法(呵、嘘、呼、咽、吹、喀六字),静养神经大脑的静坐内养法;以及内家们的站功、蹲功、行功、卧功和一些真正高深的内家拳等都是属于锻炼呼吸的门畴之内的。这些方法,效果虽有程度上的不同,但总不外利用各种呼吸方法来改进气血的循环,促进各部分生理机能的新陈代谢,使大脑皮层及各神经组织因不断补养而发挥其健全的指导能力,从而使体内外各部分生理组织日趋强健。

兹把通常所利用的呼吸锻炼法简略的介绍于下∶(1)导引法——导引方法,见于《内经》,可见远在数千年前,此法已为先民所利用。据说这些方法,大抵都是古人师法一些飞禽走兽和疾病创伤作斗争的自然疗法,经验一多,方法遂富,但简单的说,总不外乎利用呼吸,以闭息引气来导向患处,开通眠络,使气血畅通无滞,再辅以适当的动支节,摇筋骨等体育疗法,渐渐地来使这些患处恢复正常。不过,这些方法的应用,首先应该会运用闭气引气,否则效果不大。

2)吐纳法——这是锻炼呼吸的一种高深方法,出入之气,非常深长强壮,一次纳吸,往往直入腹下深处,转而充沛周身,促使各处经络脉道,畅然无滞,增强其新陈代谢的 作用,效果很大。据说目前唐山市气功疗养院,利用此法,治愈了不少宿病痼疾,可见疗效实在显著。此法有动静两种练法,静的练法,更为高深,炼得好的人,出入之气,刚劲有力,绵绵无尽,且有炼至自然无息的状态者。

8)六字法——这是以"呵、嘘、呼、咽、吹、嘻"六音,六种不同的吐浊方法,来清理脏腑内滞积的浊污,随以补气的方法来整治脏腑所属的疾病。古人 有以""字应心,""字应肝,""字应脾胃,""字应肺,""字应肾,""字应三焦的说法,各字有各字的具体炼法。标准锻炼法,须配合种种动作,步骤也比较繁难,但也视病者体格如何,身体较弱者,可以坐着呼吸,病重的人,可以卧在床上锻炼。

4)静坐法——此法知者最多,各地都很流行,具体炼法,也各有大同小异。但静坐内养法,原是一种很高深的呼吸养生健身法,学者如果能掌握得好,专心体炼,不但能使一般慢性宿疾,霍然断根,而且对于身体的健壮,大脑 神经的 补养,更是其他方法所不及的。

我所朵用的呼吸锻炼法

呼吸锻炼法既因种类不同而各有各的疗效,因此却病健身的利用,就不能限于一格,十余年来,作者根据病弱者的具体情况(如病象、体质、要求、兴趣等。)摸索了一些对症的锻炼法,简单的说,可分为(一)一般锻炼法,和(二)比较特殊的锻炼法两种,兹把一般锻炼法的方法介绍于下,

(甲)第一阶段——增强呼吸的能力

1)学者可宽松衣带盘坐在较柔软的坐垫上(如坐床上,可垫软枕,使臀部舒适。)两手握固,分置于贴近小腹的腿上,然后阖闭两目,徐徐举其上身,务使全身坐势,端正安舒,不偏不倚,不俯不仰,既不着力,也不板强,并注意∶(子)两耳和两肩如垂直对正;(丑)鼻尖和脐眼相对准;(寅)头顶心(即泥丸百会穴)和肛门笔直相对准。

2)抿住口嘴,使唇齿相着,把舌尖抵住上腭,并环漱口内,遇有津液,即一口噤下。此时两眼虽然阖上,但应把内里瞳仁的视线,设想凝集于两眉中间,把脑海思想寄放在小腹下面,数分钟后,心神渐趋宁定,意适气顺,即开始练习呼吸。

3)一呼一吸,称为一息(呼为出息,吸为入息。)练习呼吸,古人称为调息。调息的方法很多,这里所介绍的,是一个简易效宏而适合初学者的方法,即是以鼻尖稍用力像嗅闻花香一般,纵鼻一息一息的吸入,吸入之气,要迅速敏捷,使此气能一下子直贯小腹下面。这样经过十几次的复练后,便能运用自如,此时鼻尖轻轻一吸,小腹下面即跟着一跳一动,继续练运下去,小腹下面便会渐渐感到发热,同时周身也有舒适的感觉。至于呼出的气息,可以任其自然,不须加以着意,因为本法的重点,主要是吸入大量氧气,使其直贯腹部,充沛周身,促进各处经络的畅通,故敢捷、均匀、深入是主要的要求。

【说明】一般的说,呼吸有肩呼吸(也称喉头呼吸,这是极浅弱的呼吸,呼吸量仅及喉头或肩尖,故名。)胸式呼吸(一般体操运动的人,可达到此地步,但呼吸量也仅能及到胸部。)和腹式呼吸等分别,但前两种的呼吸量浅少,吸氧吐碳的作用不大,要达到却病壮身的目的,非锻炼腹式呼吸 不为功,上面所介绍的呼吸 方法,是一种简易效宏的腹式呼吸方法,这个方法,古人叫做"火功",据说这是师法灵龟引气延年的方法,不断地持行这种呼吸法,足以开畅经络,对于补气壮身的作用很大,一般身体虚弱、轻度肺病、气血不调,以及遗精早溲等疾,均可把此法来治好。此法且不限于盘坐,熟炼之后,不论行路办公,均可边行边炼,并不妨碍所办的事务,久久行持,可以保持精神充沛。身体虚弱,易感疲劳的人,不妨一试。

(乙)第二阶段——静养大脑神经增强生理机能上述呼吸方法,锻炼至相当时间之后(约十五分钟至半小时,)便可接入本阶段的锻炼,其方法如下,

1)外形姿势——这是承续上一阶段的锻炼,坐的外态和上述一样,但因坐久,若微觉姿势有循倚俯仰等情况,应随时轻轻矫正。除了前面所说鼻尖对准脐眼等方法之外,最好须做到∶(子)头须虚悬(不要着力),(丑)颈须竖直(不可拘缩),(寅)两肩下沉(不可撑肩),(卯)背须拔起(中正不曲),(辰)胸须涵和(不可挺凸)(巳)提起肛门(如忍大便之状,防内气外浅)。以上要求,初学者一时自未易完全正确,最好能得先进者当场指正,否则也须体会以上各点的精神,自己随时留意。总之,头部是大脑神经中枢的所在,项颈上面紧接头部,下面前连脏腑各组织,背通大椎骨直到尾间,这前后的两面,即是我国医经所说任督两脲循行的气道,对于锻炼呼吸,是至为重要的。

2)内运方法——(子)进入这个阶段后,呼吸可以任其自然,日子一久,自然鼻息均匀,出入深细,渐渐地出入愈轻愈缓,在不知不觉中,好像处于无呼吸的状态。因为上阶段锻炼呼吸打下了底子,体内气体壮沛,血液畅通,此时息息调和,氧气的利用率步步提高,因之体内周身渐趋温热,这也可说是体内脏腑各处加强运动的结果。(丑)继续把思想寄放在小腹下面(脐眼略下),并继续集中其内视力点于两眉中间,这样行持下去,等到眉端之间有酸、痒、胀等感觉时,或像小虫爬行的样子时,即可将丙视力点转向上升,引入脑海,此时仍应盯紧不懈,待脑部有涨裂的感觉时(有时头顶似有闪电似地一闪一闪,但不刺眼)便可把内视力点转向下面,集中于肚脐以下。(编者按∶内视两眉中间的方法,最易出偏,初学者最好不用此法。)此后坐到腹下一动或一跳时,心必一震,每一跳动,必须加强叮住,这是古人所谓"积气"的现象,渐渐地小腹下面因频频动荡而感到一团沸热,(男性 同志 且 有阳举现象,遇阳举时,把内视力向下阴一盯,盯看之后,阳举必倒。)如果专志精炼,这团热力便转向后面,冲开背脊末端的尾闾穴沿夹脊骨交感神经而上达于后脑。经过进一步的锻炼后,此盘旋于脑部的热流,便由头顶转向面前经喉颈而沿 胸前下返小腹。如此循环不已,周身各处,因内在运动加强,犹如经过洗涤调整一般,感到分外舒适,至此地步,已是达到了疗养的目的了。

〔说明〕人自长成以后,知识日进,人事日繁,所以运用大脑神经的机会也频频增加,由于种种外在环境的接触,脑海思想,此伏彼起,这些反射作用,不断地刺激了感受器,转而影响了大脑皮层的活动。巴甫洛夫的理论告诉我们。大脑皮层的反射作用有"兴奋""抑制"两面,兴奋到相当程度,必须转入抑制,方能储备能量,保持继续兴奋。由于我们一部分人,不善于摄生,任从思想奔流无制,使大脑皮层兴奋活动过久,使皮层细胞内能量消耗过多,日子一久,便因过于疲劳而使大脑皮层神经机能受到损伤。但大脑神经的疲劳,是不能以强制的方法来恢复的,大脑神经愈是疲劳,就愈因强制而显呈亢奋和过敏,而这种不正常的亢奋,又反而加强其疲劳、衰弱和损伤的程度,这是一般神经衰弱失眠怔忡患 者 所 最能体会的。况且大脑皮层是全身机体活动的总司令部,这一方面受到损伤,必然也渐渐地影响到其他部分机体活动的能力,故治疗方法,自应从正本清源入手。

上面所介绍的方法,主要是利用呼吸运动,来开通周身各处的经络,使一些污滞闭塞的微细管次第开通,此后便因血液循环逐步增强,各大小脉管纳氧排碳的作用加强,起了洗涤调整的效果。以大脑皮层这部分来说,因为血液循环加快,单位时间内流过脑髓的血液分量增多,脑细胞因此而能获得更多的氧气和养料,同时也更迅速地将代谢物排出,这样也就促进了大脑皮层对疲劳等病象的解除,这种情况,苏联生理学家谢契诺夫称之为"积极性休息",这种积极性休息,较之任何其他方法,更能消除疲劳,这是一方面。

其次我们在静养之时,把思想寄放在小腹中间,同时利用内视力点的移转,随时来帮助呼吸的运用,由于心有所系,平时一切萦系不去的念虑,至此得到了暂时的解放,初学的人,虽然一时未必能丢尽纷至沓来的念虑,但念虑纷呈,债可任其自然,只要想想∶我现在是在锻炼身体,把这一念暂时安放在小腹中间,专心一志在锻炼,久久纯熟,念虑自会停止,不但在锻炼时能够毫无牵萦,即在平时,也会消除许多无谓的念虑,使神志清明泰然,这是从另一方面来放松大脑 皮 层的 负荷,使中枢神经获得宁静,促进了大脑皮层指导各种内脏组织活动的功能,从而使我们心身两方面,不断地趋向健强。

(原载《新中医药》1956年第7卷,第 2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