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哥“俗人读史”之——红军叛将的庐山游击战

 金色年华554 2022-05-28 发布于江西

他是红军叛将,在抗战中手中仅有两个保安团的地方武装,却坚守庐山圣地达9个月之久,而且经常逆袭日军成功,最后部队全员而退,在抗战中不得不说是个奇迹,此人叫杨遇春。

一哥“俗人读史”之——红军叛将的庐山游击战

其一、临危受命上了庐山

1938年7月,杨遇春一路风尘地赶往三战区就职,途经汉口时,却被九战区一兵团司令薛岳留了下来。原来九江失守后,一兵团负责整个长江防务,而庐山地区仅有地方保安两个团。薛岳本来想让杨遇春担任庐山守军的总指挥。而时任江西省政府主席的熊式辉却已经把这个位置给了他的侄子,于是杨遇春也只好就任副职了。8月11日,杨遇春临危受命上了庐山,还带去了庐山地区的全部警察,要在此圣地摆弄战场大干一番了。

其二、清理战场发动民众

杨遇春上山遇到的第一个问题便是聚集在山上的三四万难民。于是杨遇春下令居民及难民疏散。此命令一出,即遭到庐山“老九会”的阻挠。杨遇春不顾及他们的德高望重、后台深硬,毅然将九个老人一起拘捕,送往江西省政府发落。并制订相应的难民护送、救济政策,难民问题很快得到解决。同时,杨遇春将剩下的几千山民组织起来,成立“卫庐社”,协助部队防守。他还组织了守军“侠士队”,执行对汉奸的暗杀任务。

一哥“俗人读史”之——红军叛将的庐山游击战

其三、坚守庐山9个月

1938年10月初,庐山被完全包围,成了一座孤山。负责山下阻击的叶超军长打电话给杨遇春,问是撤是守、有无把握?杨遇春答:“守是没有把握,但也决尽我的能力。要牺牲,就牺牲算了。”叶超说:“既准备守,这便是我最后一次和你通话。”杨遇春说:“军长请放心。”

1938年10月下旬,面对四面八方围攻的日军,庐山之巅的青天白日旗仍在招展,杨遇春一面节节阻击日军攻山,一面抽出部分兵力组成突击队,频繁下山偷袭日军。同时还发展庐山外围力量,组训密探刺探敌情、策反汉奸组织,在九江城内设立秘密情报站及电台等。

有了这些基础,杨遇春对日军神出鬼没的小规模逆袭一天都没有停止过,而且每有斩获、小胜不断。1939年4月16日深夜,杨遇春奉命率部分头突围、撤退,到18日成功撤出所有部队及随员、警察、家属、山民、难民等。

一哥“俗人读史”之——红军叛将的庐山游击战

其四、杨遇春原来是个红军叛将

杨遇春别号柳青,1909年3月出生于江西省瑞金县武阳乡一个地主家庭。黄埔军校第三期毕业,参加南昌起义后入党,曾任红12军35师师长、模范少年先锋师师长、福建军区建泰黎红军独立师师长、粤赣军区第2军分区独立团团长等职。是红军早期的高级将领,1933年,在中央苏区“查田”运动中,其父母叔伯均被逮捕清算、家产全被没收后被杀害,杨遇春本人也被降职使用,随时有被清算的可能,于是他叛变了。

1989年,杨遇春在台北去世。#历史头条# #历史往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