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羞耻》/ 伯格曼的人性悲歌

 南京栖霞百仁 2022-05-28 发布于江苏

ONE

伯格曼说过:“当外在的暴力停止,内在的暴力开始时,《羞耻》也开始变成一部好电影了。”

这部电影是伯格曼唯一的战争片,准确地说是跟战争有关的电影。其本质或许更倾向于在战争极端环境之下,作为人的羞耻感的丧失。

关于羞耻,以为是战争,以为是政治,又以为是婚姻,但真正羞耻的是人本身。

整个电影的深入表面上是战争愈演愈烈,但实际上是主人公随着战争的转变,他们在展露源于人性的羞耻。

TWO

伊娃跟杨是乐手,在乐队解散后靠种浆果为生。随着战火靠近,两个人耕种的生活也无法维持。当然,这不是艺术家靠艺术抵抗残酷战争,构建心灵净土的故事。这可是伯格曼的电影,主人公在伯格曼的世界里进入婚姻,就注定这是悲剧的乐土。

伊娃跟杨准备出逃的时候,碰见了士兵,一位军官强迫伊娃在录像中支持他们。虽然伊娃没有表达自己的政治立场,这件事还是埋下了祸根。

不久后,战争的另一方收到了修改过的录像,原本是两人朋友的市长带兵抓走了伊娃跟杨,又很快就放了他们。不过事后市长去他们家里,当着杨的面跟伊娃亲热,更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可杨不仅默许,还拿了市长留下的钱。

从这里开始,杨的异化开始变得明显。离开伊娃家的市长碰见了敌方的士兵,士兵要求市长拿钱换命。市长回去找伊娃跟杨要钱,但是拿着钱的杨很冷静地说:“我不知道钱在哪里。”

没拿到钱的士兵要求杨杀了市长,尽管害怕到手抖,杨还是连开了两枪。形成对比的是第一次出逃时他连鸡都不敢杀,紧接着杨又杀了离队的逃兵,因为逃兵的鞋子不错。

图片

 TWO+ONE

到这里,在战争的摧残之下,杨已经失去了羞耻感。

杨从逃兵那里得知有船离开的消息,便打算离开。在这里有个细节,伊娃因为杨杀死逃兵,还在埋怨杨的无情,不愿跟杨离开,杨给伊娃的回答是:“你不跟我走更好。”听到这句话的伊娃又立刻表示她要走。人终究是自私的。

图片

因为战争,杨成为了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伊娃作为背叛者还留有同情心,可这点同情心不但毫无用处还催化了两人从伴侣到形同陌路。

伊娃和杨用市长的钱上了船,但这并不是生的希望。他们在海上漂泊,海里满是拥挤的尸体。船上的老人跳入海里自杀,剩下的人分食最后的食物和淡水。

电影最后的镜头停在了伊娃绝望的脸上,她以半梦半醒的状态说完了最后的台词:

“我一直知道 有些事 我应该记住 有人说过什么话 但我却忘记了。”

TWO+ONE+ONE

大多数电影的主人公一直在诉说,表现自己的,表现导演的。但《羞耻》的主人公完全屈服于环境,你甚至无法定义他们的属性,好人?不是 坏人?也不算。

杨是敏感怯懦的音乐家,也是为了私欲杀人,咒骂自己妻子是个贱人的暴徒。

伊娃坚强善良,但也是婚姻的背叛者。

伯格曼只是把这部电影的所有元素融为了一体,我们找不到冲突,找不到高潮,也没有看到结局。只是见证了两个人羞耻感的消失,可实际上没人觉得羞耻,只有绝望罢了。

电影里比战争更可怕的是人类灵魂的崩塌。或许,每个人的灵魂都在向死亡迈去,在战争面前,在欲望面前,在平常的每一天。

隐藏的恶,像头蓄势待发的兽,在等着吞噬每一个人。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