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末分享:临床常见治法(1)补火生土

 妙音禅韵 2022-05-29 发布于江苏

图片

临床常见治法(1)补火生土

王东海

前贤医家们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用药治病,总结出多种医法。刘完素长于清火,李东垣长于温补而升,张子和长于攻下,朱丹溪长于滋养……程国彭说“汗吐下温清补泻和,可归为一法。一法之中,八法寓焉;八法之中,万法寓焉”。其言简而其意深,初学者难窥其精义。兹不揣荒陋,取前贤常用医法中比较具体的治病方法“补火生土(脾肾双补、心脾同调)、抑木扶土、培土生金、培土抑水、金水相生、清金制木、滋水涵木、泻南补北”等,结合当前民病特点谈谈自己的看法。

先讲补火生土、脾肾双补。

补火生土,是根据五行理论拟定的一种治法。五行中的火,对应人体的心,土对应脾。火不生土是心火不生脾土。自命门学说兴起以来,火不生土也指命门之火(真阳)不能温煦脾土的脾肾阳虚证,不再单是指心火与脾阳的关系,而益火补土也就常常包括了温肾健脾法。

脾土弱,补心火,符合《内经》讲的“虚则补其母”的治疗原则,用药可选择:桂枝、龙眼肉、人参等。脾土虚弱,直接补脾,是正治;有时候直接补脾效果欠佳,病因源于心火太弱,火不生土,当补其源头,补火以生土,或称心脾双补、心脾同调。

五行中,金木水土,诸行各一,唯人体之火有二:君火、相火。君火是心火,相火的解释历代医家多有争议,未能统一(这实际不大妨碍治病)。君火无为,通常不去多叨扰;相火代君行事。又有医家名之为真火(命门之火)者,真火藏于水中,主水者肾,故有脾肾双补之“补火生土”法,药用:附子、肉桂、补骨脂、干姜、豆蔻、熟地等。至于脾土虚弱,直接补脾,成方如参苓白术散、四君子汤、六君子汤。前贤言“补肾不如补脾”,又言“补脾不如补肾”,合脾肾二者而补之,即是脾肾双补,寓有补火生土的意义了。

大临床家张锡纯先生有辨君火弱还是相火弱的方法:怕食凉物能坐凉地是君火弱,能食凉物畏坐凉地是相火弱。张锡纯先生还说过一种肝阳弱导致脾土不能腐化水谷的,脉左关不振是显著特点,其法用大量黄芪配少量桂枝。

补先天之本肾、补后天之本脾、补生命之火,学医者尽皆知之。即初学者用药,率都由此而施。补脾补肾,大都不离温补,温补如春,生养万物,其益处,人多知之;而不当用而用之,燥热耗阴,或湿得热而弥漫,其害处人多忽视,甚而出现“人参杀人无过”的情况!前贤训诫有“人体中常有春夏之情,而无秋冬之气”,当前自然环境影响人体,病辄肝胆火患,温补之法,甚不符合当前民病情况,好用温补者慎之。

图片

声明:本公众号所有调病方法、方子和观点仅供有缘者参考,如果调治过程中出现偏差,本公众号概不负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