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望阙岩”寻访记

 鹿渌 2022-05-29 发布于上海

▲惠山白石坞

明正德十六年(1521)四月明世宗登基。五月初一,言官御史周宣上疏起用邵宝等旧臣。五月十五日朝廷再次诏命邵宝任南京礼部尚书(前正德十四年九月明英宗曾下旨邵宝任南京礼部尚书)。七月邵宝上《乞终养》七疏,再次谢任南京礼部尚书,乞请终养八十老母,言词恳切。八月十一日明世宗朱厚熜恩敕准邵宝谢任南京礼部尚书,从其乞终养之请。皇命送达无锡邵府,文庄公感激涕零,即从城中冉泾上离家到四年多前落成于惠山之麓的二泉书院,穿芒鞋、策竹杖登上点易台上方惠山头茅峰半山腰的巨岩,遥望西北方向的北京城,百感交集,不禁想起自己三岁丧父,亲族无靠,全赖母亲一人含辛茹苦,扶养成人,督其读书。取得功名后长年宦游在外,无弟无子,疏于照料,现今母亲年事已高,总算遂了自己心愿,准于终养能侍奉在老母身旁尽子之责。点上焚香,邵宝由仆人扶着伏石三拜,口中念念有词,诚祝新帝“万寿无疆”,随将此石命名为“望阙岩”(望阙,遥望京城宫阙之意)。下山来到书院,邵宝迅即挥毫书篆“万寿无疆”四大字,令刻师在“望阙岩”镌刻石香炉和“万寿无疆”四字。邵宝题《望阙岩》诗:“东南海一隅,天阙勤望眼。登拜想氤氲,殿上香炉篆。”作《闻诏从侍养之请》诗:“十年七疏为亲辞,始荷天恩遂我私。敢谓孝诚真恳切,故知仁闵不遐遗。孤鸿偶与风云际,寸草仍沾雨露滋。独对青山还点易,何时定是报君时。”又赋《超然堂成》诗记“望阙岩”拜祭始末,“一泉一石皆君赐,敢谓山林远庙廊。鹿洞胜游空旧榻,颍川奇梦有今堂。厓悬老树冬逾劲,畦引清流岁不荒。久矣吾衰还策杖,西岩北望拜焚香。”

▲《望阙岩》诗

▲《闻诏从侍养之请》诗
▲《超然堂成》诗

世事多舛,沧海桑田,三百三十年后,邵宝八世族孙邵涵初,重修满目疮痍的“二泉书院”,“望阙岩”上邵宝题篆镌刻的石香炉和“万寿无疆”字等已不存。为铭记先文庄公历史遗迹,邵涵初遂题篆“望阙岩”和“万寿无疆”,补镌刻在巨岩上。

▲《惠山记续编》

时光到了今天,又过了一百七十年,这邵文庄公“望阙岩”历史遗迹和吟泉先生补镌的摩崖石刻还在吗?这“望阙岩”又雪藏在惠山之峦哪个旮旯呢?


这些年,寻访惠山历史古迹和遗存,成了退休生活的一大主题,这“望阙岩”自然也一直萦绕在心中。多年来转遍了惠山第一峰头茅峰山腰,露出的巨石几乎看了个遍,但都漫无踪迹,不得要领,只能一次次的无功而返。


皇天不负有心人!前段时间疫情吃紧,在家读读旧书聊以度日。以前对记载惠山人文名胜的经典史籍,邵宝润定的《惠山记》和邵涵初撰的《惠山记续编》,仅是浅尝辄止的跳跃式阅读,这回决心从头到尾逐字逐句地细读一番。某日读到邵涵初《惠山记续编》卷三胜览·海天石屋:“海天石屋,在白石坞崖下。咸丰乙卯涵初建。当新月岩、望阙岩之下。”不觉浑身一振,豁然开朗。望阙岩在海天石屋的上方,海天石屋前几年邵文龙先生已发现,两年前曾在文龙先生指引下去察看过。海天石屋上方紧靠围墙,那围墙外上方不就是望阙岩吗!再度来到听松坊深处的海天石屋,看准该段围墙方位和右边人防区方位,心中默念“望阙岩”就快呼之欲出了!


▲《惠山记续编》·海天石屋

▲海天石屋

那段日子无锡公交停运,过后部分恢复。5月15日是星期日,早晨起床时似乎有个声音在耳边,“去望阙岩”。用过早餐,着便装去惠山脚下。惠畅里公交站下,原可抄对面小路通桃花坞,因疫情防控已堵,转而向东于绿化工程建筑公司那路进山,再转向东的山路往白石坞围墙处进发,不多远即到那海天石屋段围墙处。墙脚处兀立一石,看有小道可登,向上走了一、二十步,东瞧二米多有巨石,透过竹林荆棘丛隙,隐约见岩石立面有石刻字。强抑住内心的兴奋,奋力分开竹丛,忍着刺痛拨开荆棘,哈,刚劲秀丽的铁篆体,“万寿无疆”四个镌刻的大字映入眼帘。啊,三分钟就寻觅到,这就是梦里寻你千百度的“望阙岩”!此时,大脑内腓肽一下爆棚,兴奋愉悦的心情无法形容,难以言表。多年来的纠结,跋涉山野的劳累,臂膀上滴血的刺痛,瞬间一扫而光!

▲一石兀立
▲登岩小道

▲摩崖石刻“万寿无疆”

第二天星期一16日,约了同道云良兄,带上工具再登望阙岩,砍去小竹林,剪去荆棘丛,辟出一条登岩小路,扒去岩石上方复盖着的厚厚的足有二、三十厘米的植被土层,揩去尘埃,“望阙岩”三个铁篆镌刻大字露了出来,两人不由得又是一阵欢呼雀跃!

▲斩棘扒土

▲摩崖石刻“望阙岩”

佇立“望阙岩”古迹,遥想五百年前的一幕,心潮起伏。“万寿无疆”固然具有封建色彩,但自古忠孝难两全,邵文庄公不恋高位,尽子人伦,这种闪耀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尚情操和精神,于今不也是值得大力倡导发扬的吗!

▲望阙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