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乡村塘堰是怎样荒弃的?听听农村养殖大户怎么说!

 作家楚夫 2022-05-30 发布于广东

小表哥站在塘头看向水面
回到湖北孝感家乡村庄,从村口到河边的所有塘堰都荒弃了,长满比人深的荒草。门口塘里,踏着干涸的塘泥能走到对岸。
到河对岸的村寻访,偶遇前市人大代表,他带我去了远离路边的门口塘,看到干涸见底。他抱怨“该拱的塘不拱”,意思是该推掉的塘泥不推掉,以致塘堰失去了蓄水灌溉功能。
这是家乡村庄相对普遍的塘堰景观,曾经作为饮用水的塘堰,腐烂的荒草淤积成塘泥,一脚踩下去,漫上来的是墨汁一样的黑臭水。一段时间不下雨,塘堰就自然干涸,基本失去了原有功能。
小时候,我们在这些塘堰里野泳,采摘莲蓬;大人每天从塘堰里挑水回家饮用,蹲在塘头青石板上洗衣洗菜;冬天抽干了塘水捉鱼,然后挖去塘泥肥田。
听家乡人说,多年不用塘堰蓄水灌溉了,改用小型潜水泵,从村前的小河沟里抽水,不料酿成事故。
去年6月,村里的六旬种植户国政在田间抽水,从家里牵了电线到田头,突然遭遇停电,便收拾电线准备回家。不料电突然又通了,他握着的电线有破损,瞬间被电击倒在田里,不治而亡。
灌溉触电事故之后,村邻强烈地怀念昔日塘堰,希望借着湖北省级美丽乡村建设契机,将村里的塘堰全部深挖改造,恢复蓄水灌溉功能。
11月下旬因为家事回到故乡,去了两三公里外的舅舅家村,那里是离自己情感距离最近的地方。整个少儿时代,每年春节到舅舅家拜年,经常去舅舅家玩,最深的记忆是舅舅家门前好大一口塘,有七八亩的样子,安静地卧在村前大路边。
我曾在这口塘里跟着表哥、表侄儿游泳,绕着塘梗捞鱼仔,看村里的妇孺蹲在伸向塘里的青石板上浆洗,听她们指着我笑说“这是××的大儿子”。她们说的是母亲的小名。
外婆是我的村庄人,把母亲嫁回了自己的老家村庄,母亲住的还是当年外婆娘家的房子,外婆娘家人把这房子卖给了我爷爷家。
两个村庄、两个家庭,这么深的亲缘,让我从小把舅舅家当做自己另一个家。
多少年后再去舅舅家,当年的妇孺已经老了,见了我,仍然一眼就认出我,说出来的话跟当年如出一辙。
小表哥开着自己的农用车
跟着小表哥去了村前的塘头,这口塘叫下塘,高处隔着几块田的另一口塘叫上塘,两口塘面积都很大,是村里饮用和灌溉的主要水源。
水面清澈见底,长长的石板依旧伸向水中央,跟我在家乡看到的塘堰迥然不同,这就是记忆中的那口塘,几乎原封不动。
村口路边水塘一角歇着一条小船,小表哥说,塘是自己承包的,船是他用来捕捞小龙虾的。这一年,他经历了小龙虾行情大起大落,年初一斤小龙虾卖20多块钱,自己买的小龙虾苗要约30块钱一斤;到了下半年,小龙虾跌到几块钱一斤,最便宜时只卖5块钱一斤。
小表哥说,小龙虾对水质要求高,自己将水质慢慢调好了。
我起了好奇:“这水还能喝吗?还用来洗衣洗菜吗?
小表哥给了我一个肯定的答复:“当然用来洗衣洗菜,但已经不用来喝了。
小表哥是个养殖大户,村里的塘堰都让他承包了,一共有5口塘,最大的一口塘在砖瓦厂隔壁,是砖瓦厂取土挖出来的,有约30亩。
我以珠三角鱼塘每亩一两千元年租金揣摩,这些塘堰承包价一定不便宜,小表哥却给了我一个令人瞠目的数据,说最大的那口塘年租金2000块钱。
我以为自己听错了,追问他,是一亩的年租金吗?
小表哥认真地纠正了我的错误,末了给了我一个更意外的信息,明年不承包上塘了,道路另一侧的两口小塘也不想要了,重点经营砖瓦厂边那口塘。
我一下理解不了小表哥的选择,问他,为何那么便宜的鱼塘都不要?
小表哥说,村里把鱼塘承包给他时给了一个任务,就是要保证村里的灌溉用水。村里不靠河,只能从塘堰里放水,自己得经常给塘堰抽水,但当地连续三年大旱,保抗旱的责任太大了,一年下来只能保一家人生活。他说村里开会时自己提出过退租,不想继续当傻子。
在小表哥看来,除了他,村里已经没有人愿意接手鱼塘了。
琢磨小表哥的话,我似乎找到了家乡塘堰荒弃的原因,就是家乡养鱼不怎么挣钱,不值得坚守。
小表哥两口子常年在家务农,属于勤扒苦做的农民,没有种粮,只经营着村里的60亩鱼塘,他们在上塘种了鸡头包梗,收获季节自己采了拿到集市上卖。闲时,他到周围县市打农工,捞鱼,挖藕,采鸡头包梗子,一天下来也有两三百块工资,只要愿意,多数时候能找到活干,这些活已经没有几个人肯干了。
小表哥与村人村口合影
离开塘堰,迎面走来村支,热情地招呼我:“来,给我和村里的养殖大户照个合影。
2019-12-03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