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创作能力过剩流量红利逐渐稀释。 很久不上微博了,偶尔打开微博,寻找旧友,有些是活跃的知名博主,发现多停留在好久以前;有的偶尔刷新,但发博更新频次极低。 自己倒是没有放下手中的笔和镜头,只是转换了主场,以公众号和头条号为主平台,活跃时段坚持每天发帖。 有朋友见我还在更新博客,像见了老古董,揶揄我太老土了,还抱残守缺。朋友不知道,博客作为最早的自媒体平台,用久了,成了自己的网上稿库,翻阅一下,能找到岁月的影子。于是,对博客不离不弃,帖文往往在各平台同步发布,博客是最后一个发布的。 然而,近几年看着博客平台一个个关闭,如早期的实名博客博联社、精英博客,这是平台的失落。对于博客作者而言,随着平台式微继而关闭,那些经由平台交流建立起来的友情逐渐散淡,那些朋友思想碰撞的时光已然不再。 这几年,自媒体形态不断变化,公众号、今日头条给人们提供了更好的表达和阅读体验,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当下,全民阅读氛围下的流量红利,激活了全民创作的热情。 放在10多年前,你不可想象,许多人会重拾有声阅读,也就无法预言喜马拉雅等平台的崛起。 毋庸讳言,这是一个阅读和交流的黄金期,绝大多数人经由随身携带的手机,沉浸在阅读和交流中,但视觉化的短平快浅阅读,替代了字斟句酌的深阅读,文学书写者成为极度落寞的群体,甚至到了作者找读者的窘境。 于是,骇然发现,许多边缘化的草根创作者闯进了阅读空间,挤占了传统创作者的领地,甚至专业作者不如业余作者吸睛,创作门槛降低的代价是创作高地被瓦解。 公众看到的是,自媒体创作能力过剩,内容泛滥且同质化严重,有限的阅读被无限的创作供给分食,自媒体流量红利逐渐稀释,多数创作者沦为自媒体平台的义务工。 终于到了创作者喊累的时候,不时听到自媒体人抱怨,还要不要坚守?他们穷尽自己的智慧,耗尽自己的空闲时间,有的荒废了主业,但自媒体创作换不来生计。 有的专业自媒体作者不得不上岸,重新端上职业饭碗,把自媒体创作变成副业,以职业收获弥补创作消耗。 曾有家乡文友放弃在外省的生意开始自媒体创业,问计于我,我给对方泼冷水,警示文友,自媒体创作绝大多数养不了家。 倒是有文友清醒着,因为家有升学在即的孩子,养家糊口是不可推卸的人生重担。见了我,翻出20多年前我寄给他的约稿信,黯然道:“我把写作情怀锁进抽屉。”文友说,等孩子完成学业了,想回到乡下老宅,重拾自己的创作梦。 我心里明镜似的,知道绝大多数怀着文学情怀的书写者,正在被时代列车抛弃,这个时代已经不喜欢陈芝麻烂谷子的絮絮叨叨。 2020-09-2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