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方利山:屯溪隆阜的“省立四女师”

 昵称58395974 2022-05-31 发布于上海

今年,是老徽州的屯溪隆阜四女师创办100周年。我们理应为之作一个隆重的纪念。

说起黄山市中心城区屯溪的隆阜“四女师”,那是民国时期徽州之域影响很大的文化事件。当时,教育家陶行知,东大图书馆主任绩溪人洪范五,省立二师校长绩溪人胡晋接,省立三中校长婺源人方新等徽州贤达,积极倡议在徽州家乡办一所女子师范学校,培养师资,开创新风,发展妇女教育事业。

1922年11月11日,在安徽省教育厅厅长歙县人江彤侯的大力支持下,安徽省立第四女子师范学校,在隆阜老街西端出口处,隆阜三门里戴震故居遗址上挂牌。学校先设立师范与附小,学生有100多人。1926年后又建立了师范与初中部,成为陶行知先生期望的师范为主、普教结合的学校。校园扩大后包括了隆阜三门里的吴树德堂。

Image

四女师初建伊始,陶行知先生就极为关怀,举荐了曾留学日本的屯溪湖边人程仲沂为首任校长。陶行知还推荐了程管侯、胡述五等人协助办校,在京、沪一带聘请来了一批名师或著名大学毕业的高材生来到隆阜四女师教学,象浙江海宁的才女陈学昭、北大第一届9名女生之一的歙县人程若勤等,使省立第四女子师范学校一举成为安徽全省颇著声誉的中等学府。

Image

1923年9月,陶行知又特地将一块安徽刘姓老乡赠予他的“长城砖”郑重送给四女师。

陶行知在给程仲沂校长的信中写道:“我想四女师新校舍不久总有建筑,用此砖来点缀点缀,也是千载一时的盛事。”“教育是保障。我们四女师既得万里长城之砖,自能在造就人才保障共和的路途上进行了。不过为这块砖计,既入黄山就不能出洋了;要说它是为贵校牺牲,亦无不可。务必请先生好好的待它。”

1923年10月,陶行知在给隆阜四女师校长程仲沂的信里又说:“中国现在危亡之祸逼在眼前,万万等不及国民办学的学生长大之后再出来为国家担当责任。我们必定要努力把年富力强的人民赶紧的培育起来,使他们个个读书明理,并感为国鞠躬尽瘁。”当时,隆阜四女师的教务主任金鸣岐就如何开展校庆活动向陶行知请教,陶子在回复鸣岐的信中提出:“我们要唤起一种勇往直前改造社会的精神,用平民教育来改造不识字的社会,使成为识字的社会。中国二万万女子恐怕就有一万万九千万没有受过教育。想要把她们都化为读书明理的人,非是受过教育的女子出来万众一心的提倡不可。”“我们不可以不宏毅,因为任重而道远。”字里行间,满载陶子对中华乡村教育的热望,满怀陶子对徽州家乡女子教育发展的热情。

在陶行知的爱国主义思想与平民教育思想的感染启导下,1923年至1924年间,隆阜四女师就连续办了好几期平民学校,读书的平民学生达2500多人,学校与社会结合,隆阜平民教育出现新气象。当时隆阜有一位69岁的老太太也欣然前来接受扫盲教育。得知此事,陶行知非常高兴,热忱勉励四女师的教员们“叫不识字的隆阜变成识字的隆阜,叫隆阜在一定的时期内大放光明。”

Image

Image

安徽省立第四女子师范学校的校训是“爱、敬、勤、洁”,四字校训,蕴含了博大精深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对现代教育亦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可见当年徽州女子教育注重学生的身心与德行修养的传统与时代留痕。

四女师的校歌是:“东原故里,隆阜名村,河洲桃李绿葱茏。万架书山南面拥,俟嗣徽音女教宗。译古训德言永功,启新知平等大同。为国民母为女宗,世永无尽。文化无穷,宏我学校爱、敬、勤、洁之良风”。教导师生们要时时记得四女师学校是办在大思想家、大学者戴东原的故里,这里有桃李园,有万架书山,学新知识,讲平等大同,以徽州文化为自豪。有记载,四女师在新生入学时即规定:不允许穿戴贵重饰品和色泽质料华丽的衣服进入校园,所有学生一律必需穿朴素的布衣布鞋。同时对老师的穿着也有严格的限定与要求,可见当时学校校风严正,对学生的整体风貌是有严格的规定的,避免师生的攀比心理,保护弱者,克制浮华,所有师生一律平等对待。

四女师在那种国弱民穷的动荡年代,历北伐战争、抗日战争,辛苦办学,缺经费、缺师资,艰难支撑,先后又称“安徽省立徽州女子初级中学”、“徽州女子中学”、“安徽省立休宁女子中学”、“皖南区屯溪女子中学”、“安徽省屯溪女子中学”,一路走来,步步不易。这是徽州之域最早的也是唯一的一所现代女子中学。

Image

解放以后,1958年,实行男、女合校,校名改为屯溪市隆阜中学。“改开”后,2016年在四女师旧址,黄山炎培职业学校挂牌。

旧时隆阜老街流传民谚:“听雷下雨,闻风而动”。是说千年隆阜历史悠久,但对历史新潮一直都很敏锐,追赶时代脚步的声音不绝于耳。仅一个徽州“隆阜戴”,清中叶,隆阜戴震在封建专制铁幕中,于万籁俱寂之长夜,抗风独立,呼喊长啸,指控“后儒以理杀人”,创构“体民之情,遂民之欲”的新“理”学,震聋发聩,发两千年所未发,启导了十九世纪的一线曙光。1924年隆阜戴震后裔戴德瑞等人,在隆阜老街又创办起“戴氏私立东原图书馆”,传播传统文化,助推徽州乡村平民文化教育。当时戴琴泉还在隆阜居里创办了徽州第一所农业学堂、办新式隆阜小学,撰有多篇研究农业新技术的文章,宣传和推广农业新技术。隆阜老街四女师的创办,是隆阜这种追逐时代新潮的又一新声。诚如胡适所说:“我们徽州人在文化上和教育上,每能得一个时代的风气之先”。这是一种徽州文化的精神。(方利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