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看这组美图,你不知道木洞中坝岛有多惊艳

 景探老高 2022-06-01 发布于重庆

木洞镇,位于重庆主城区的下游四十公里处,是巴县(现巴南区)的一个长江水路重镇

长江,从重庆主城区向东顺流而下,沿途经历九弯十八拐的铜锣峡之后,在木洞这个位置江面豁然开阔,江岸由峭壁变成缓坡,便于船舶的停靠、人员物资的集散。

在当年水运打主力的“黄金水道”年代,木洞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使得木洞这个商贾云集、人杰地灵的场镇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小小一个乡镇,先后造就了推翻满清王朝的革命先驱杨沧白、中国民主建国会创始人之一胡子昂、新中国第一位女大使丁雪松、原全国妇联副主席黄启璪、著名作家李华飞、重庆川剧院院长沈铁梅等一大批在中国近现代享誉中外的知名人士。

如果说木洞神奇,我今天再告诉你一个更神奇的地方——中坝岛!

中坝岛,位于木洞镇江边,是一个面积并不大、名字也普通的江心小岛。

在长江沿途,有成百上千的江心小岛,就是在重庆境内,常年不被淹没的江心岛都不少,比如著名的珊瑚坝、广阳岛等,其中叫中坝的小岛都有好几个。

而木洞这个江心岛叫“中坝”,我觉得很贴切,因为它的上游有广阳岛、下游有苏家浩桃花岛。

在三个江心岛中,中坝面积最小,且为原生居民生活生产区(其他两个岛已进行了多年的旅游开发)。

据这次老高上岛从当地居民口中得知,下半年中坝岛也将进行全面的旅游开发启动工作。

虽然四五十年前木洞就在我幼小的心里留下了深刻的记忆(详见久闻木洞,走过木洞,仍不知这个长江重镇还有多少历史和故事,这篇本人的原创图文不知怎么被其他公众号抢先发布,害得我经过申诉之后才能勉强发布,却不能声明“原创”),但我真正踏上木洞的土地却是在去年重庆老街文保古村群的年会时。

也就是在那时,我对木洞江边那个小岛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为当时有人告诉我,岛上有一个文保建筑。

于是,我一直想上岛去看看。

虽说之后几次到木洞做文创集市、和重庆电视台一起拍摄专题片,但是都因各种原因没能上岛。

一直到去年秋天,我们专程开车到木洞,就为上岛,这样才终于拉开了中坝岛神秘的面纱!

之所以用“神秘的面纱”来形容初识中坝,那是我下岛之后,只要和人聊到中坝岛,我都会由衷地感慨:没想到一个看似荒凉的小岛,居然有那么多厚重的历史痕迹!

很多喜欢旅行的朋友都有一个做攻略的习惯,当然最简单的“做攻略”就是上网查询目的地的相关介绍。

这应该说是一个好习惯,至少对一个难得一去的地方来说,你不会错过别人给你的推荐。

但老高的个人出行习惯是随性而为,旅途随时改变,这样的旅程虽说会错过一些,但临时出现的意外收获会让我有一种探索与发现后的惊喜与深刻印象!

登中坝岛一样。虽说上到之前就听说了上面有个“万寿宫”,想象中和我曾经走过的那些这宫那庙差不多。

但第一次在岛上我并没有看到红墙绿瓦梵音袅袅的什么“宫”,只是站在荒凉破败的榨菜厂屋顶,发现了一个同样破败,但十分明显的一个“古建”。

走近这个已经多处垮塌的古建筑,我第一眼就看到了飞檐翘角,更惊叹于它那精妙的纯木穿斗结构。

走进残存的内部空间,看到那精美的柱础、两人合抱的高大原木立柱、抬头仰望那看不见顶的高度,这恢弘的一切足以让你想象这个当时建筑是何等的庄严气派。

这个破败的古建因为它精妙的构建、恢弘的空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感慨:这个小岛上居然有如此精妙宏大的古建筑!

当时我并不知道它就是建于明代的万寿宫,我前几天第二次上岛才知道的,并且得知现在残存的仅仅是当年的下殿,只是万寿宫的一部分。

第一次上岛,呆了三四个小时,仅就范围来讲,可能只涉足了三分之二。

但就这点点涉足的地理范围,我就惊奇地发现,这个小小的江心岛上,居然有三座庙宇(其中红关庙仅存一对高大精美的石狮,还有一个据说完全看不到了)。

还有一个抗战时期“中国”命名的“中国中学”。

还有民国政府的海军军官学校(木洞老街上还有一个海军的另一个机构)。

还有当年木洞重要的国企——榨菜厂。


这些让我惊奇的发现,促使我3月14日第二次登岛,而这一天,也是中坝岛“新冠”防控解禁的第一天

也就是说,如果我头一天来还上不去,又要再跑一趟......呵呵,又是一个值得记录的日子!

第二次上中坝,已是春暖花开的日子,那天有暖阳。重庆已连续二十多天没有新冠病例的报告了,所以那天有很多私家车停满了木洞的江边。

但上岛的没有几个人,也许他们不感兴趣吧。管他的,人少更好!

第一次上中坝,岛上人很少,原来岛上300多的原住民基本上都搬到木洞街上去了。

这次上中坝,也许是刚刚解禁的第一天,上岛打理农作物的原住民很多,所以这次得以和一些原住民交流,了解到了更多岛上的人文历史故事。

由于篇幅有限,后面再详细分别为大家讲述那些发生在这个小小岛上的历史记忆。

再见了,中坝,我可能什么时候会再来看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