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始丰溪卧铁甲龙

 行行摄色户外 2022-06-01 发布于浙江



作者:一如既往



天台素以“佛宗道源,山水神秀”而名扬海内外,李白更有“龙楼凤阙不肯住,飞腾直跃天台去”的赞誉。因而即使去过好几次天台,朝拜过国清寺、琼台仙谷等众多胜地,但对天台仍心向往之,情困溺之。闻半日休闲十里铁甲龙,便欣然往之。

六月八日,江南已入梅雨,天照例是阴的,雨花照例是偶尔绽放的,徒步是不论天气的,我们的心中依然是晴空万里。从后岸村弃车登山,一路车水马龙游人如织,寒山子大概不会料到“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啾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之地会别有一种景像吧!

步行至寒岩夕照有一段百余米的鹅卵石小道,路旁更铭有寒山子诗若干首,追寻着先哲的脚印,吟咏着先哲的诗句,俨然与先哲同行如坐春风矣!寒岩夕照远看乃细瀑一缕如轻烟,从绝壁曼妙而下,不着尘埃;近处则一步一景,瀑是一捧珍珠从九天洒下,撞击在岩石上,轻盈而清脆,如大珠小珠落玉盘,化为雾生起风,瞬间凉意袭来,不敢久留。

寒岩洞距寒岩夕照不远,洞高15米、宽48米、深78米,能容千余人。洞口宽阔,洞内光线充足,从里朝洞外望去,但见半洞青山半洞云天。“吾家好隐沦,居处绝嚣尘。践草成三径,瞻云作四邻。助歌声有鸟,问法语无人。今日婆娑树,几年为一春。”寒山子得此隔绝尘嚣之福地,除友云、鸟,侣青山外,更有洞口一蛇一龟之石相伴。斯人已去,满洞幽思犹在;今人暂得,一身尘俗尽祛。

出得洞来朝右前方爬几米陡坡便是“渡仙桥”,也叫“鹊桥”。传说是济公与俗妻断绝尘缘之处。此桥度得是仙而不是姻缘,难怪如此险要,无从攀爬,凡人只能望桥兴叹。

这次的十里穿行是在寒山的半山腰上,虽有路可寻,却茅茷丛生,羊肠逦迤,或贴岩而过,或攀援而上,或縋绳而下。驴行不走回头路,只能一路向前,不管荆棘不管湍流,不管悬崖不管沟壑。但可以回头看,看身后的险路坦途,看曾经的晴雨波谲,那都是最好的风景。驴行路,人生路也!

十里铁甲龙在后岸村方可一窥全貌,山体岩石呈铁褐色,表面坑洼不平,似镶嵌的一片片鳞甲,沿始丰溪岿然而卧。溪滋养着龙,龙守护着溪。

午饭后探访明岩古寺,寺门紧闭。从门外观望,仍可见崖壁耸峙,嶙峋险峻,树木葱郁,洞深谷幽。此乃隋代古刹,寒山子清修之地也。山门一联云:“寺古洞幽为有哲人昭后世,岩明石怪空留风月照前溪。”

寺前小溪淙淙,却不知小溪是否会“风月空留”之意?禅道之空与世俗之空绝非一体。“隔叶黄鹂空好音”有不遇之遗憾,“槛外长江空自流”有盛衰无常之伤怀。古人特爱“空”,澄澈明净、透视本真是空,虚无是空,缺损不圆满也是空。“菩提不是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明岩古寺紧闭寺门,不迎送访客,关为“空”,开亦为“空”。

十里铁甲龙休闲行倒成了问道之行了!真是“始丰溪卧铁甲龙,明岩寺空禅意重”。

小伙伴的美文,敬请欣赏

1.竹杖芒鞋大罗山

2.醉美大罗山

3.大罗山游记

4.驴行永嘉碧油坑-林坑

5.痛并快乐︱记永嘉碧油坑至林坑徒步

6.遇“蟥”记︱千里大逃亡

7.一盒自热饭引发的爬山

8.行行摄色,不负春光︱记2020.3.19仙居饭蒸岩快乐徒步之旅

9.老屋,外婆

10.童话青龙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