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临床讲《伤寒论》药物功效与主治(五)

 胡杨树v81an2em 2022-06-01 发布于新疆

(1963 年 12 月整理)

作者:陈雁黎

栀 子

图片

栀子,味苦,性寒。清三焦之火热,尤清胃热的力量很大,善治充血性的热多湿少(即炎症)。栀子配茵陈退黄好,栀子配豆豉除烦治失眠佳。本药利小便并有泻下作用,故大便溏者不可与服之。本药为果实,入煎时要杵碎。

茵陈蒿

图片

茵陈蒿,味苦,性微寒。《神农本草经》谓其“味苦,平”。俗说:“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拿来当柴烧。”可利小便,祛湿热,退黄。主治里有湿热之黄疸。茵陈配茯苓,清热利小便作用强。若里虚不转输者则宜配用苍术。本药也能治血分有病之黄疸初起,如阴黄、女劳疸。有“无疸不茵陈”之说。

泽 泻

图片

泽泻,味甘,性寒。祛湿利水,清热止渴,利水作用强。证见眩冒而口渴,小便频数或不利。有水所致的头晕、头重者用,寒性病不能单用。

枳 实

图片

枳实,味苦,性寒。行气破结,消积除痞。逐除热结、停水、痰结、宿食、气滞、便闭的作用强,但力量发挥时间短促而快,泻下之后无不良反应,比焦三仙好用。枳实向下推的力量大,如大柴胡汤、大小承气汤;厚朴是宽胸散结理气作用好。

人 参

图片

人参,味甘,性微寒。古代人参、党参不分,就地取材。《神农本草经》谓其“生上党,山谷”。上党即今日晋东南(长治地区),古代黄河以北森林覆盖,产党参多,产人参少。秦、汉朝廷在西安、洛阳,故官用人参,民用党参。仲景所讲:人参①补中益气,健胃生津。生胃津恢复胃的功能很好,见证心下痞满。②扶正补虚生血,如桂枝人参汤、小柴胡汤、炙甘草汤、吴茱萸汤、温经汤等,不胜枚举。③用于缺少胃津之三大渴证(烦渴、大渴、燥渴)必用人参,不用党参。如白虎加人参汤。《伤寒论》白虎汤证 3 条有热无渴;白虎加人参汤证 5 条有口渴、烦渴、大渴、燥渴、渴欲饮水数升,口舌干燥。二方证相比较,充分证明人参生津止渴无疑,此人参即为今日之人参。如今临证,人参价高,我用党参九成以上,效果也不错。石膏所治之口渴,为口干舌燥,或苔腻,或舌苔光,为实证之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