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州刻工穆大展与乾嘉名流的互动 | 从《摄山玩松图》说起

 星河岁月 2022-06-01 发布于江苏

图片

图片

《摄山玩松图》画心部分

据图录卷首高运刚所撰《穆大展与摄山玩松图考》一文介绍,此手卷宽43厘米,画心长141厘米,题跋部分长1870厘米,题跋者多达八十馀人,多为乾嘉文坛名流,其中不乏沈德潜、袁枚、钱大昕等文坛学界之巨擘。高文因作总结云:“参与长卷题写人数之众、影响力之大、时间跨度之长,史上鲜有能与其匹敌者。”评价极高。

然通览全文,作者主要还是从艺术收藏的角度来讨论手卷的价值,对画像主人穆大展的介绍亦基本承袭黄孝纾的题跋。至于穆大展独特的刻工身份,以及手卷的文献价值,则基本未作展开,未免略显遗憾。事实上,尽管文人与刻工有往来实属寻常,但能留下文字记载的却颇为少见,至留下如《摄山玩松图》这样鲜活生动、内容丰富的文献实物,更是弥足珍贵。

惟令人不安的是,由于这是一件已无法目验原件的拍卖品,笔者只能从复制品入手去考察此手卷,对其真伪问题更是无从置喙。从文献学的角度看,这当然是有失稳妥的。然而考虑到手卷极其特殊且重要的文献价值,如果视而不见、弃而不谈,恐怕也会留下很多遗憾。好在手卷题跋者多为乾嘉名流,行迹皆历历可考,且其诗文集中不乏能够与此手卷相互印证的文字。再加上递藏者之一黄孝纾也曾专门撰文介绍此手卷(详下),因此其作伪的可能性似乎并不高。当然,为了避免其中可能存在的风险,笔者在利用手卷中的题跋信息时,将尽量参考其他相关文献来作为佐证,以确保结论的可靠性。

《摄山玩松图》部分题跋

图片
图片

根据题跋,此《摄山玩松图》完成于乾隆三十三年(1768)秋,是穆大展的肖像图。画中穆氏头戴斗笠,身着长衫,面貌清癯,神色恬淡,身旁侍立一小童,身后则以摄山九老松作为背景。此画系乾隆年间娄东名家陆灿所写。陆氏工人物花卉,尤长于写真,曾奉诏入京为乾隆帝、六世班禅绘写真。穆大展选择这样一位名家为自己写真,已可见其欣赏趣味与水准绝非一般刻工可比。

图片
《摄山玩松图》(局部)

画作完成之后,穆大展及其后人遍求海内名家为此画题跋,先后共得八十三家,其中有七十六家题于穆氏生前,故其反映的主要是穆大展生前之社交活动,有极高的文献价值。根据图录所示,此卷最前为沈德潜题耑,后接陈弘谋边跋,再后则为画心主体。画右上有汪志伊题诗,左下则有作画者陆灿之款识,其后另纸接续各家题跋,依次如下(标*号者为穆氏去世后所题):

谢墉、沈德潜、彭启丰、王昶、钱陈群、秦大士、钱汝诚、张泰开、王鸣盛、薛观光、蒋谢庭、介玉涛、蒋熊昌、李楘、陈景良、戴奎、葛正笏、史尚确、彭绍升、张大金、张其炜、吴贤、顾惇量、顾宗泰、陆鸿绣、应澧、韩锡胙、孙登标、金祖静、陈兰森、袁鉴、袁枚、张凤孙、张埙、严长明、吴文溥、王玙、钱坫、毕泷、蒯谦吉*、张复纯、毕沅、毕溥、王文治、黄轩、谢鸣篁、李廷敬、王杰、杨堉、蒋元益、宋思仁、钱大昕、沈沾霖、刘墉、蒯嘉珍*、徐昌期、蔡九龄、季惇大、毛藻、毛怀、吴友松、熊枚、段琦、舒怀、许宝善、范来宗、尤维熊、刑佶、甄辅廷、沈起凤、潘奕隽、舒位、王昙、石韫玉、单沄、李翃、王赓言*、康基田*、黄孝纾*、沈裕君*、夏承焘*。

图片

《摄山玩松图》部分题跋

这些题跋约一半署有时间,最早为乾隆三十四年(1769),最晚为新中国成立二十六年(1975),时间跨度长达二百馀年。大致按照题写时间依次接续,但其中也有不少明显的次序颠倒,可能是经过重新拼接装裱。如题于乾隆三十五年(1770)的陈弘谋跋,即作为边跋列在最前,而题于乾隆三十四年(1769)的沈德潜、钱陈群诸跋反而位列其后;此外题于道光三年(1823)的蒯谦吉跋本该居于卷末,却夹在乾隆四十年(1775)前后题跋诸人之中。这种次序上的混乱为考订穆大展与众人之交游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如果没有明确的落款时间,就只能根据前后题跋大致推考其题跋时间。

诸跋中,最末之黄孝纾、沈裕君、夏承焘三跋作于清亡以后,实际上已属于鉴藏跋。其中沈、夏二跋只有落款,惟黄孝纾跋则交代了此画之由来,并简单考订了穆大展之生平,颇有可供参考之处。(按黄孝纾(1900—1964),字頵士、公渚,号匑庵、匑厂。有《匑厂文稿》六卷。)

其跋作于民国十三年(1924)三月初三日,跋中称此卷系“强学簃主人”王氏得于姑苏故家,故于是日召集冯煦、朱孝臧、张元济、郑孝胥等二十七人集刘承幹嘉业堂同观,并嘱黄孝纾考订穆氏生平,作跋于上。

图片

嘉业藏书楼

可能正是这一番机缘,使黄孝纾对此图印象深刻,以至于后来竟辗转收藏了此图,同时悉心收集穆氏相关文献,并在原跋之基础上增订内容,重新撰成《刊书家穆大展行乐图》一文。因此文内容重要,又未见研究者征引,故不避辞繁,全引如下:

穆近文字大展,一字孔成,金陵人。诸生,少游沈归愚门。工诗古文,精鉴别,多蓄三代秦汉钟鼎彝器;擅篆刻,模秦汉印鉥入能品;而碑版尤精,尝获《晋右军将军王夫人墓志》于吴门短簿祠,影刊行世,几于乱真。性淡泊不慕荣进,市隐阛阓,设书肆自给;躬任剞劂,所刻书校写精审,风行海内,名与汲古阁埒。生于康熙六十年,卒于嘉庆十七年,年九十一。子廷梅、君度能世其业。吴中书业至今守其矩矱,称极盛焉。大展所刊书以写刻本最精。墨谑庼藏有《昭代词选》三十卷,吴县蒋重光辑,乾隆锄经堂刊。卷后有“金陵穆大展刻字”一行,写刻极精。二为《金刚般若波罗密经》二卷,乾隆四十六年刊。前序有“吴门弟子穆大展熏沐敬刻”各一行。三为《关圣帝君圣迹图志集》四卷,长洲沈德潜增订,嘉庆七年苏郡全晋会馆刊。是书共二十五图,首图左下角有“吴门穆大展局镌”,末图左下角有“吴门穆君度镌”各一行。图绘精致,刀法熟练,犹存明文林阁遗矩。

大展爱栖霞山松柏之胜,晚年筑精舍山椒,春秋佳日徜徉其间,极夷旷之高致。余藏有《摄山玩松图》,为娄东陆星山绘。星山名灿,字幕云,善传神。尝绘清高宗御容称旨,赏赍优渥;画有士气,为世所重。卷高一尺三寸,长约四尺强。图绘古松七株,虬柯龙鬣,躨跜天矫,临风披偃,谡谡有声,若与鸣泉相应。立松下戴笠笑睨者为大展,长身鹤立,貌清癯,双目炯炯有神。一小童撰杖侍侧,极谨愿。松石淡墨染,松身及岩石侧面略用淡赭渲;人物铁线描,钩勒简净,有筋骨;衣物淡着色,画风近曾波臣。图作于乾隆三十三年戊子,大展时年五十六岁。前额为沈德潜隶书“摄山玩松图”五大字。另纸题跋为陈弘谋(中略)等八十一人。大展风流儒雅,交游遍天下。生际承平,寿跻大耋。图卷题识,乾嘉名流学者名公巨卿十居八九,极一时之盛,可备书林掌故焉。

图片

这段文字从开头至“子廷梅君度能世其业”一段,基本承袭黄氏原跋文字,其下则为后来增订之内容。相比原跋,此文对穆大展之生卒、籍贯、生平、交游等的介绍更为详细,还提供了不少穆氏刻书之实例,并给予他“名与汲古阁埒”的高度评价。其下则又增加了对《摄山玩松图》之介绍,还一一列出题跋者之名,为后之学者了解此图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在此画湮没无迹的数十年中,周叔弢、张秀民等文献学家关于穆大展的零星论述,即根据黄孝纾之文辗转总结而来。

而除了《摄山玩松图》之外,在更早一些的2007年上海道明秋季拍卖会中还曾拍出一部《近文斋记册》,同样是穆大展名下之物。据拍卖会图录介绍,此册页凡两本计一百零二开,依次收录沈德潜、彭启丰、王鸣盛、王文治、彭元瑞、胡季堂、袁枚、梁同书、顾宗泰、谢墉、毕沅、王杰、杨皆、蒋元益、莫瞻菉、倪素、汪缙共十七位文人的题跋、文章,落款时间则在乾隆三十四年至四十九年(1769—1784)之间。

与《摄山玩松图》一样,此册页同样无从见其真容、考其真伪。且因拍卖公司并未制作全册图录,因此我们连册页的全貌都无从得见。不过凭借拍卖图录中提供的一些照片与题跋片段,我们还是找到了一些相关的文献材料,可以作为印证。因此,这部《近文斋记册》与《摄山玩松图》一样,都是考察穆大展生平交游不可多得的重要文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