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受到社会各方的重视,许多大学鼓励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向学校的心理咨询室寻求帮助。通过调查分析,笔者发现在实际情况下大学的心理咨询机制尚未成熟,仍存在各种问题。 随着青少年心理问题社会关注度的提高,各大学纷纷通过各种方式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如制作心理问卷、开展心理讲座、宣传免费心理咨询等。其中对于需要心理问题方面帮助的大学生来说,最重要的是心理咨询。那么,从这些大学生的角度,大学里的免费心理咨询究竟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不同学校的大学生对大学心理咨询的评价也有不少共同点。主要是心理咨询效果不尽如人意,这点的原因是显而易见的,“务虚”自然就难以有好的质量。 在大学中课业压力、人际交往压力,未来就业形势的不明朗,加之疫情期间的长期封校生活缺乏娱乐并疫情影响下家庭经济状况变化的共同作用下,当代大学生精神亚健康情况更为普遍。因此,大学开展免费心理咨询是必要的、具有现实意义的。 笔者在网上采访了若干接受过大学心理咨询的大学生,浏览了许多网友在大学心理咨询相关话题下的发言,发现心理咨询的满意度与大学等级大致呈正相关,而等级往往决定资源获取能力,有实力才能有质量。 大学的心理咨询不同于医院精神病专科的心理咨询。由于大学的心理咨询是免费的,心理咨询师多是教师兼职,如果学校开设心理学专业,心理咨询师也可能由心理学研究生担任。因此在师资方面,大学的心理咨询质量良莠不齐,有的咨询师经验丰富;有的缺少心理咨询师证书;有的甚至毫无咨询经验,大学生客观上成为了他们“练手”的小白鼠。 咨询师多为兼职的现状还会造成负责度问题。负责的心理咨询师需要充足的耐心倾听来访者的倾诉,帮助他们分析问题,找出解决方法。而大学兼职的咨询师们需要负责授课、科研,需要管理行政事务,需要应付考试、参加活动,他们忙于本职工作,空闲时间寥寥。这导致大学里不少咨询师缺少开解学生的耐心、根据学生不同情况具体分析问题的细心。 通过调查,笔者发现当下大学心理咨询存在学生大量的心理咨询需求和咨询师人数缺乏间的矛盾。大学生预约心理咨询需要等上数星期,心理问题得不到即时解决;咨询师接待的来访者过多,分配给每个来访者的时间不足,心理咨询效果不佳。 大学的心理咨询还有隐私问题。来访者不希望自己的心理问题被其他人知道,而心理咨询师为了对学校负责,往往将学生的心理问题告知辅导员,这造成了学生的不满。此外,学校的心理咨询师可能是来访者认识的老师或学长学姐,即使只有一面之缘,也会令来访者感到尴尬。 总之,当前大学的心理咨询服务存在诸多不足:一是“务虚”,辅助形式多样但内核不足;二是“量少”,服务需求过于庞大和多样;三是“缺编”,专职人员欠缺而资质较低;四是“敷衍”,兼职人员过忙而压缩服务;五是“滞后”,预约时间过长而降低实效;六是“泄密”,可能以教育为名而泄露学生隐私。对青少年心理问题的重视是近些年才兴起的,大学心理咨询的不成熟实属正常现象。希望大学能摒弃形式主义,真正重视学生的心理需要,在实际操作而非宣传上完善学校的心理咨询机制,让心理咨询发挥应有的作用。 高教课堂研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