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华艳红 张秉琼:幼儿体育游戏活动的组织开展探究

 昵称15221501 2022-06-02 发布于湖北

知网加急《基础教育参考》22年5月刊 

幼儿体育游戏活动的组织开展探究

          华艳红 张秉琼  微山县实验幼儿园  邮编:277600

摘要:健康的身心状态能够让幼儿阶段的孩子更好的成长发育,因此加强幼儿的体育锻炼非常有必要。幼儿阶段的孩子缺乏学习主动性,教师在引导幼儿进行体育锻炼时需要通过游戏活动的开展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从而更好的根据幼儿阶段孩子身体的实际状况开展体育游戏活动,对幼儿运动协调能力的发展。本文主要是从开展幼儿体育游戏活动的重要性以及幼儿体育活动的组织开展策略等方面来写的。

关键词:幼儿教育;体育;游戏活动

幼儿阶段的学生各方面能力都较弱,这一时期通过开展体育游戏活动能够较好的帮助幼儿加强身体锻炼,从而为幼儿未来的学习与发展提供较好的身体基础。通过体育游戏活动,幼儿们能增强身体素质也能促进语言交际、理解能力的发展。但在实际开展体育游戏活动教学时,由于幼儿之间的差异性及幼儿阶段这一时期的特殊性,教师需要多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安排体育游戏活动。帮助幼儿锻炼身体的同时也要避免幼儿因不适合的游戏活动受伤的情况,从而更好的帮助幼儿成长发育。

1、开展幼儿体育游戏活动的重要性

(1)锻炼身体,增强体制

幼儿阶段的孩子学习、理解能力都较弱,因而这一阶段最适合开展体育游戏活动教学。体育游戏活动不仅能帮助幼儿玩耍消耗精力,还能帮助幼儿更好的锻炼身体,增强身体素质。当幼儿有了较强的身体素质之后,他们未来的学习活动也会受到较好的影响。身体素质更好的幼儿在学习上将能实现更高效率的学习理解,而身体素质较差的幼儿则容易受身体素质的影响难以较好的学习。不仅如此体育游戏活动还能让幼儿养成运动的良好习惯,在未来的发展成长过程中都能够更好的坚持运动。良好的身体状况将为幼儿们的学习与发展提供较好的基础,让幼儿们能够更好更多样化的发展。

(2)培养幼儿形成阳光开朗的性格

通过体育游戏活动,幼儿可以更好的展现自己爱玩爱闹的性格,并且在这一过程中施放自己的天性。合理的体育游戏活动能够帮助幼儿更好的展现自我,从而让幼儿在愉快的玩耍之中形成更阳光开朗的性格。幼儿通过体育游戏活动可以更好的感受自己的情绪变化,对于情绪的理解也会更加多样化。同时体育游戏活动也能帮助幼儿更好的提升理解能力,让幼儿在不断的玩耍之中掌握提升理解能力与学习能力。体育游戏活动会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并且能通过教师潜移默化的引导让幼儿养成更好的个人习惯。此外体育游戏活动还能够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让幼儿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学会思考。久而久之幼儿便会在这样的体育游戏活动中形成乐观积极的性格,并且拥有了一定的各方面能力基础。

(3)加强语言沟通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在参加体育游戏活动时,幼儿必须要和其他孩子接触,并且通过沟通交流更好的完成体育游戏活动。这样的体育游戏活动能够较好的拉进幼儿之间的关系,并且能够让他们学会如何进行人际交往,提升他们自身的能力。在幼儿用言语沟通交流的时候,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也会不断的增强。这一时期的幼儿虽然学习能力不强,但他们掌握的基础能力能够为他们后期的更好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之后幼儿在年龄增长后,其语言表达能力也会随之而得到提升。体育游戏活动不仅能锻炼幼儿的身体,还能让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使幼儿在体育游戏活动中形成坚强的意识里。有了多方面基础能力的萌芽之后,幼儿后期的成长发育也会更具优势。

2、幼儿体育运动过程容易出现的问题

幼儿阶段的孩子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很容易因过度运动而伤害自己。由于幼儿的身体结构比较脆弱,所以开展体育运动时,幼儿很容易因为不当的姿势或者追逐而出现受伤的情况。而且幼儿在这一阶段并不懂得如何控制自己的力度,若两个幼儿在体育运动中发生争执,则很容易出现幼儿被打伤的情况。同时缺乏较好的运动兴趣也会影响幼儿的体育运动,从而让幼儿们难以较的通过锻炼增强身体素质。此外很多幼儿教师没有注意到幼儿之间的差异性,制定的体育活动要求太高,导致部分幼儿无法较好的完成相关体育活动,使幼儿出现自我怀疑的情况,不利于幼儿自信心的发展。而且不合理的运动活动不仅不能促进幼儿的身体发育,反而会对幼儿的身体形成机械性损伤。

3、幼儿体育活动的组织开展策略

(1)针对不同阶段的幼儿,开展个性化教学

幼儿在不同的年纪阶段会出现不同的状态,因此教师需要针对不同阶段幼儿的特点更好的开展个性化的教学。比如小班阶段的孩子,幼儿教师可以带着幼儿学习踢毽子,然后鼓励幼儿多尝试几次试着踢到更多数量。踢毽子对于小班阶段的孩子来说会比较简单,教师在引导幼儿踢毽子时,可以通过踢到一定个数的毽子兑换小红花的方式来激发幼儿的运动兴趣。[1]而在带领大班的幼儿开展体育游戏活动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幼儿们选择自由分组跳绳的方式开展小组PK。大班的幼儿身体协调能力比小班幼儿更强,他们在分组跳绳时也会不容易受伤,在开展PK时他们的学习兴趣也会更强。

(2)情景化教学,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为了更好的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幼儿教师可以进行情景化教学,让幼儿能够更好的代入情景,从而对体育活动充满浓烈的兴趣。如在玩《老鹰抓小鸡》时,幼儿教师便可以扮演老鹰和母鸡,带着幼儿一起运动玩耍。虽然这个游戏非常的简单,但是幼儿会在教师构建的情景中幻想自己是被母鸡妈妈保护的小鸡。有了角色代入感幼儿会更加专注于这个游戏,从而较好的提升幼儿们的注意力,使幼儿们在后期的学习中更不容易分心。将普通的游戏进行情景化,不仅能让幼儿更有学习的兴趣,还会让幼儿在这一过程中锻炼自己的想象能力,既能打开幼儿的思想空间,又能让幼儿的学习生活充满了童趣。

(3)考虑学生个体的差异性

由于幼儿个体之间存在差异性,有的幼儿需要的活动量大,而有的幼儿需要的活动量小。所以教师在开展体育游戏活动教学时,必须要考虑幼儿之间的差异性,通过不同的游戏活动更好的帮助幼儿们增加体育锻炼。[2]如身体素质稍差一些幼儿,教师可以让他们玩一玩更简单一些的跳房子小游戏,既能够达到体育锻炼的目的,也不会让幼儿因过度运动而出现身体问题。而身体素质较强的幼儿,教师则可以让他们一起玩丢手绢,让这些幼儿在锻炼的同时也较好的释放自身的活力。这样不同的体育游戏活动能够较好的帮助幼儿们适量的加强身体锻炼,从而不会让幼儿因身体不适而产生对运动的排斥感。如果教师无法关注到幼儿之间的差异性,那么便很容易让部分幼儿因身体不适而讨厌体育运动。

(4)培养学生们的规则意识

幼儿阶段的孩子在理解规则方面还有点艰难,所以教师可以在体育游戏活动中帮助幼儿更好的形成规则意识。如在玩一二三木头人的游戏过程中,教师便可以让幼儿们理解为什么要有规则,以及为何要遵守规则。幼儿们在玩耍时会因为好胜心格外注意游戏的规则,从而也会慢慢学会如何去遵守规则。这样他们未来学习时也会更严格的要求自己,能够较好的遵守课堂纪律。幼儿阶段的理解能力不强,如果直接告诉他们要遵守规则,幼儿们并不会理解。[3]但通过游戏的进行告诉幼儿遵守游戏规则的重要性,可以让幼儿间接的明白遵守规则的意义。这样既能够达到较好的教育目的,也能让幼儿更加主动的接受规则,从而使幼儿能够更好的成长。

4、结束语

幼儿的身心健康将会对他们未来的学习以及个人的性格成长产生较大的影响。幼儿们自我约束能力弱、学习理解的能力较差,所以教师在引导幼儿开展体育游戏活动时需要多从幼儿的角度考虑问题。只有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才能够更好的引导幼儿开展体育游戏活动。在体育游戏活动的实际开展过程中,教师需要多注意孩子的差异性,还要加强趣味性教学,通过游戏教会幼儿更多的知识与道理,帮助幼儿更好的成长发育。

参考文献:

[1] 苏雅芬.组织游戏活动,实现快乐教学——浅谈幼儿体育游戏化教学[J].当代家庭教育,2020(16):53-54.

[2] 刘晓蓉.幼儿游戏实践浅探——以中职学前幼儿体育游戏为例[J].文教资料,2020(04):217-218.

[3] 周碧花.浅谈幼儿体育游戏的有效组织策略[J].考试周刊,2019(59):187.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