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远征西域

 李雨航的图书馆 2022-06-03 发布于新疆

“楚王案”对明帝刘庄的政坛影响有多大,不好评估,但是官员谨小慎微是明帝朝的一个特点,也许此案本身就是敲山震虎的策略。

在中国历史中,当一个王朝韬光养晦积蓄力量,由量变到质变的时候,下一步,一定是战胜对手。

公元7212月,关于“收复西域”的军事会议由刘庄主持,参会人有显亲侯窦固、仆射耿秉、太仆祭肜、虎贲中郎将马廖、下博侯刘张、好畤侯耿忠等了解边塞的官员。

会议对西域形势进行了分析:汉初匈奴汗国强大的原因是有其他蛮族部落臣服或援助,所以不易攻击。武帝时代对匈奴攻击,汉军夺得河西四郡、居延、朔方,切断了匈奴与西羌的联系,匈奴汗国失去了重要的粮秣、六畜供给地和盟友。宣帝时代,西域各国归附,南北匈奴混战,呼韩邪单于附汉是大势所趋,这与现今大势相似。只是西域还在北匈奴手中。

会议制定了攻击计划:第一步:汉军首先攻击白山(今天山),夺取匈奴位于西域的重要供给地伊吾卢。第二步:攻占前后车师国,遣使乌孙再续盟友,断匈奴右臂。第三步:对北匈奴汗国本土,发动总攻,一举消灭北匈奴。

为了防止攻击伊吾卢时,匈奴本部驰援,应当在东部、北部同时用兵,以牵制匈奴本土实力。

会议之后,汉明帝刘庄下达任职令:耿秉为驸马都尉、窦固为奉车都尉、秦彭为骑都尉,各设司马、从事。西进大军集结凉州备战。

公元732月,事隔百多年之后,汉军再一次大规模的对匈奴用兵,在这一次出征的队伍中有一名假司马,叫班超。

主攻部队奉车都尉窦固、好畤侯耿忠,率骑兵一万二,从酒泉出塞。助攻部队驸马都尉耿秉、骑都尉秦彭率骑兵一万,由居延出塞。牵制部队分两路,太仆祭肜、度辽将军吴棠,率兵一万一,出兵高阙。骑都尉来苗、乌桓校尉文穆率兵一万一,出兵平城。

需要说明的是,汉军其实是联军部队,各部队中有屯垦军、征招的壮丁、早年降汉的匈奴人及南匈奴、西羌、乌桓、鲜卑等部落的军队。

与武帝时代的出兵大不相同的是,此次的出兵总兵力不过四万四千人。武帝时代多则数十万人,少则十多万。这说明两个问题,一是匈奴的军事实力大不如从前。二是汉匈奴人口基数尚未恢复。

四路大军成“C”形包围圈开始向北匈奴汗国攻击。

四路大军只有窦固、耿忠兵团达到了预期目的,将匈奴呼衍王部击败到达蒲类海(今巴里坤湖),占领伊吾卢,设立宜禾都尉,留下三校士兵屯垦。其他三路大军根本没有遇到匈奴人,无功而返。

祭肜兵团还上了南匈奴左贤王挛提信的当,没有到达预定的目标涿邪山,即班师以逗留畏缩为由免职。祭肜是关东名将,当年任辽东太守时,匈奴数年不敢进犯辽东,在乌桓、鲜卑部落中也有很高的声望。当得知大风大浪都经历过却在小阴沟里翻了船后,急火攻心,大口吐血。临终给儿子嘱咐:我受国恩,奉旨独当一面,却有辱使命,将惭愧而死,我死之后,你要把过去朝廷的赏赐退回。继承父业,投军,效命沙场,完成我的心愿。

得知祭肜去世,辽东百姓为祭肜这位曾恩惠一方的太守建庙、立祠,四季祭祀,而乌桓、鲜卑的使者每次到洛阳必到祭肜坟上吊唁。

一位好官,没有留下财富,但留下了口碑。

 (班超像)

西部,窦固命假司马班超和从事郭恂持节率队出使西域。

说到班超,马上会想到一个成语“投笔从戎”,很多人都认为,班超当年把笔一扔掉就当兵来西域了,其实并不是这样。文学作品为了拉大反差,介绍班超的文字都会说他出身贫寒,胸有大志。为了养母为官府抄书维持生计。

历史真相是这样吗?当然不是。

班超出身于官宦世家,父亲班彪是刘秀的创业班底之一。虽然官不大,但名声极大,是刘秀时代有名的学者,况且是卒于望都长的官位上。

王莽时期,窦融割据河西,班彪是从事,也就是窦融身边重要的参谋人员,窦融年长,但把班彪当师友看待。班家与窦家不单是世交。还都是扶风人,乡党。

窦融归汉,是班彪的主张,给刘秀的上表是班彪主笔,刘秀当时就认为写的好,特意召见班彪任命为司隶茂才,司徒,只是班彪不愿作官,酷爱史学而已。班彪的姑妈是西汉时有名的才女,汉成帝刘骜的妃子,班婕妤。太皇太后王政君身边的红人。

班彪去世时,班超已22岁,成年人。所以班超绝对不是出身贫寒家庭。

当年,班固被人举报私修国史,被捕入狱,班超曾骑快马赶往洛阳,上疏为哥哥申冤。明帝刘庄特旨召见了班超。

班超口才极好,将父亲班彪与哥哥班固“修汉书、扬汉德”的事告诉了汉明帝。班超的壮举促成了班固释放后被任命为兰台令史。这一年,班超已经30岁了,有快马的人家,当然不会贫苦。

哥哥班固任兰台令史,班超带母亲家人来到洛阳,投奔哥哥。

有一天,汉明帝问班固,你那个弟弟在做什么?

班固说,为官府写书!

于是,明帝也任命班超为兰台令史。

这个官,是御史中丞府的属官,相当于朝廷的机要机构负责人,年俸六百石。与哥哥班固同在御史中丞府工作。

不知干了多久,班超由于工作出错,被驱逐回家。班超投笔那年30来岁,从戎那年40岁。

班超被开除回家这期间在做什么,没记载。

但班超能随窦固出征,并委以假司马可以说明一个问题,这个时间段,班超跟窦固有着密切联系。或许投奔了窦固,在军队中做事。

假司马,相当于军团的副参谋长,是个不低的职务。

显亲侯窦固是窦融的侄子。这还不算什么,关键窦固的夫人是刘秀与阴丽华所生的女儿涅阳公主刘中礼,是汉明帝刘庄的姐夫。

所以,一介布衣,空有大志,没有帮衬,没有后路,班超怎么可能任性的撂挑子不干。他当时已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年龄段。

班超被传为佳话的起源于《后汉书》中那个“投笔从戎”的故事。

在这段记录中,对班超的评价是这样的,能吃苦,为人仗义,不拘小节,孝顺父母,因为是书香门第,哥哥班固好学、妹妹班昭聪慧,而班超在读书方面不如他俩,所以常干家务,或许他家有地,也是他在种,但他并不以干苦力为耻,平时喜欢看闲书,因面广而不精。

到洛阳后,为了生计去官府抄书。

有一天,抄累了,扔掉笔,说:“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

这里需要说明一点,班超抄书的时间段,发明纸张的宦官蔡伦正是怀中幼童。那时候,是用刀在竹简上刻字,叫“刀笔”;用墨在缣帛上写字,叫“毛笔”,所以抄书是个苦差事,一不小心还可能把手划道口子。

班超此言一出,同事们大笑,也许并不是嘲笑,而是苦中逗乐,汉代能识文断字的读书人,家境都不会差到哪里去,儒生讲的是礼教,崇尚伟大的理想。

但是400年后,范晔写《后汉书·班超传》中则认为同事在笑话班超。并借用了《史记·陈涉世家》:“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的写法,说当时班超对着嘲笑他的同事吼道:“小子安知壮士志哉?

在范晔的记录中,班超自有了张骞、傅介子的目标,就去找算命先生卜卦。然后,算命先生说,先生您生得燕子的下巴,老虎的脖子,燕子能远飞,老虎要吃肉,应能享受富贵,是万里封侯的面相。

关于“算命”这类记录,都是事后根据传说编写,不足为信。看看燕子的下巴再对接一个老虎的脖子,是个啥形象。

班超投笔时既然打算建功西域,那么他自然为在西域生活做好了准备,这个准备最大的可能就是他接交了很多来自西域的胡人,并主动学会了他们的语言。而他长了个老虎的脖子燕子的下巴说明他嘴刁、好吃肉,虎背熊腰,身材已与中原人大不相同。这也是窦固决定让班超只带数十人进入西域腹地的重要原因。

班超确实是一位大器晚成的英才,这世上总是有人为国家而生。

班超的智慧与勇气,当然来自他熟知历史,特别是西域各国的现状,所以,能准确的把握历史往复的节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