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沙彤解读《三字经》22

 新用户4822sJuW 2022-06-03 发布于河北

沙彤解读《三字经》22

沙彤编著

上次讲的是《三字经》中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今天与读者分享“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

    【原句】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

    【释字】喜,指心之欢乐、高兴、愉悦。怒,与喜相对,指以之烦恼、不高兴、不愉悦。哀,指心之痛切、悲痛。惧,指心之慌恐、害怕,组词有“恐惧”。爱,指心之贪恋、喜欢。恶,指心之憎嫌,厌恶。欲,指心之思慕,组词有“欲望七情具,指上述“喜、怒、哀、惧、爱、恶、欲”七种人之情感具备。

    【解读】

古人说“凡此七情,在圣贤之人纯乎天理,断绝物欲,故无七情之蔽;在凡夫俗子,为物欲所蔽,故此天理灭绝,放荡为非,无所不至矣”古人又说“或事有如其心者,则喜;拂其意者,则怒;动乎悲者,则哀;畏乎者,则惧;色之美者,则爱;物之丑者,则恶;思其事者,则欲。有此七情者,出之以正,则为圣贤;出之以私,则为凡民;出之以邪,则为奸人。礼欲之间,不可不慎也”。

古人之所以讲上述一番话,是从一件事物的两个方面去讲,也就是今人所说的用“一分为二”辨证法去看问题。《三字经》所言“喜、怒、哀、惧、爱、恶、欲”七情(也有人说“七情”指“喜、怒、忧、思、悲、恐、惊”)六欲(指“眼、耳、鼻、舌、身、意”人的六种欲望),人皆有之。关键看人七情六欲是“出之”何处,“出之以正,则为圣贤;出之以私,则为凡民;出之心邪,则为奸人”。

《水浒传》上有一则《武二郎斗杀西门庆》的故事。讲的武二郎得知西门庆、王婆和嫂子潘金莲狼狈为奸,毒死哥哥武大后不由“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先杀死了王婆和嫂嫂潘金莲,随后就“来到酒楼寻找西门庆。将嫂子的人头往西门庆脸上一掼,西门庆吓了一跳,想跳窗逃走。武松跨步上前,与西门庆打斗起来。西门庆终不是武松对手,只几个回合,就被武松摔到楼下,跌得发昏。武松跳下楼,手起刀落,取了西门庆的人头。”这篇故事讲的就是“武松发怒”。他发的“怒”对不对?杀死王婆、嫂子潘金莲和西门庆该不该?有人说“对,这几个鸟人该杀!”也有人说“杀不得,应该交给衙门依法审判才对。”但武松为何没有选择后者呢?因为他知道,世上的衙门是“天下老鸹一般黑”,如果按律例将潘金莲、王婆、西门庆扭送衙门,凭着潘金莲妩媚动人的姿色、凭着王婆红口白牙说瞎话的伶牙利齿、凭着西门大官人腰缠万贯的泼天富贵、凭着当官的个个贪婪成性的无耻嘴脸,武松真的能把官司打赢吗?但武松这个“怒”是出于“正”呢,还是出于“邪”?笔者不往下评说,交给读者见仁见智评判去吧。

同是一部《水浒传》,还讲了一则故事。说的是十八万禁军教头林冲带娘子张氏到高岳庙降香,路遇醉和尚鲁智深。二人谈话投机,林冲就让娘子与使女锦儿先进庙去了。当林冲与鲁智深交谈告一段落,出得庙门,得见“殿帅府太尉高俅的义子高衙内调戏妻子,林冲上前喝止。但高衙内淫心不死,又使义父高俅身边的心腹虞候和林冲的昔日好友陆谦,骗取林冲外出饮酒,从而为高衙内争得机会,高衙内乘机对张氏施暴,幸为林冲赶回得免……”这段故事就描写了“爱”“欲”“喜”“恶”“怒”几种人的不同“情”“欲”表现。其中,高衙内对林娘子的“喜”爱”“欲”“恶”(调戏);林冲对娘子的“喜”“爱”(对娘子)与对高衙内的“怒”(林冲性格的懦弱,使他的怒则不同于武松。面对自己的娘子被人调戏,林冲却因为对官府的顾忌与畏惧,虽怒而不敢发威);同时侧面描写了虞侯、及林冲所谓的好友陆谦助纣为虐的“恶”。亲爱的读者朋友,读过《水浒传》这两则故事,你感到武松的“怒”与林冲的“怒”,哪个更值得称许呢?

其实,为了让正义能够得到伸张,邪恶受到惩戒,当今社会一直在大张旗鼓宣传和褒扬“见义勇为”,面对坏人坏事要做到“爱憎分明”“弃恶扬善”。在夫妇感情的伦理道德方面唾弃“喜新厌旧”,褒扬“白头偕老”。一瞬间,“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如灯将尽”“好也似食尽鸟投林,只落得白茫茫大地一片真干净”,为后世留下猪狗不如的千古笑柄。世人不可不为之而警醒呀!

(下次对“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解读分享。本文纯属个人学习心得,议论部分仅属个人观点。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共同探讨)。

欢迎添加沙彤公众号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