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是一个国家文明进程和文化积淀的见证,对国家和民族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在有识之士眼里,对文物的爱惜和保护,甚至要大于自己的生命,促使他们在有限的生命里,都在想方设法地保护文物。 而当代有一位著名人物,因为祖上是名门望族,家里藏有大量珍贵文物,他用自己的一生守护了这些文物,却在迟暮之年,拒绝国家回购这些文物,将它们全部捐赠给美国。他的做法让许多人难以理解,有人斥责他是“叛徒”,有人谩骂他“伤害了祖国的荣誉”。 这个人就是当代著名收藏家、社会活动家翁万戈(1918年——2020年)先生。 他为什么要这样做?我们一起去追寻答案。 人们之所以对翁万戈进行口诛笔伐,是因为他的态度转变太快了,人们跟不上他的节奏。 早在2000年春,翁万戈将自己家族收藏的80种542册宋元明清时期的珍贵古书,通过拍卖公司以450万美元的价格转让给上海图书馆。 2018年7月28日,也就是翁万戈的百岁大寿当天,他正式宣布将手中珍藏了很多年的183件文物,无偿捐赠给美国波士顿美术馆。 这一前一后两种截然不同的做法,让人们产生了如同过山车一样的心理感受,一时半会儿难以接受。因此,他变成了人们批评的对象。 翁万戈是晚清名臣翁同龢(1830年——1904年)的五世孙,他的收藏基本上来自家传,都是翁同龢的旧藏,藏品中以书画和碑帖的数量最多,品质最好。 翁同龢出生在江苏常熟,是咸丰六年(1856年)的状元,历任户部尚书、工部尚书、军机大臣,先后担任过同治、光绪的帝师。并且,他在书法和书画鉴赏上都有相当高的造诣。 如此便利的条件,让翁同龢自然而然成为当时有名的收藏大家。 翁家的收藏是从翁同龢的父亲翁心存开始的,翁心存官至体仁阁大学士,他对古籍善本非常感兴趣,一生收藏了许多这方面的古董。 翁同龢是翁心存的次子,大哥翁同书50多岁因病去世后,他继承了家族的收藏。由于他才华横溢,26岁就高中状元,此后,仕途之路青云直上,到晚清时,成为清朝举足轻重的人物。 他的亲朋好友和学生知道他有收藏古玩字画的爱好,就投其所好,从全国各地搜集来古玩字画赠送给他,进一步丰富了翁家藏品的数量。 遗憾的是,翁同龢一生无儿无女,为了让家族的藏品后继有人来保护,最终,他决定将兄长翁同爵的儿子和孙子过继给自己。可惜这两人先后早逝,翁同龢最后又将家族里的翁之廉过继过来。 1904年,翁同龢因病逝世,14年后的1918年,翁万戈在上海出生,为了遵循先辈的遗愿,翁万戈两岁时,经过家族的商议,他被过继给翁之廉。 一个两岁的孩童无意中成为翁家藏品的继承者,背负上所有族人的希望。由于翁万戈年纪太小,这些藏品暂时由家族的长辈管理,他的主要任务则是好好读书,将来光宗耀祖。 1936年,翁万戈考入燕京大学,后来,因家事放弃了录取资格,转入上海交通大学电机工程系学习。 “抗日战争”开始后,翁万戈为了完成自己的学业,于1938年前往美国普渡大学留学。抗战结束后,他拖家带口回国,然而,新的战火再次在国内燃起。 因为对战火何时停息无法预判,1948年,翁万戈决定再次赴美,这次他将家藏的文物全部带了过去。 此后,受中美两国关系的影响,翁万戈将近30年没有回国,直到两国建交后,他才有机会回来。 然而,关于翁家收藏颇丰的事,他对外界几乎守口如瓶。 翁家的收藏被外界所知,是由1985年美国华美协进社展出了一批翁家藏书而引起。 这个展览引起了国内外各界人士的强烈关注,1987年,高级建筑师傅熹年赴美考察中国古文物在外流失的情况,却意外发现翁家的大量藏品。 傅熹年回国后,将自己的所见所闻写成一篇长文,发表在某杂志上,对翁家的藏书盛赞了一番。 上海图书馆研究馆员陈先行正好从杂志上了解了此事,就希望这些藏书能叶落归根,由上海图书馆收藏。为此,他还找机会跟翁万戈提起过此事,但对方并没有明确回应他。 好事多磨,一直等到2000年,经过各级相关部门,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上海图书馆收藏翁家藏书的事情终于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最终,上海图书馆和北京嘉德走了一个形式,以450万美元顺利拿下542册宋元明清时期的古籍,让馆内藏品进一步丰富。 当时,翁万戈跟北京嘉德签订委托拍卖转让协议时,提出了三个条件。 第一,这批古书不能打散,要整体收藏。 第二,收藏单位要有知名度和影响力,限定在亚洲,首选中国,排除日本。 第三,收藏单位必须掏出高价。 上海图书馆的诚意最终打动了翁万戈,因此,成为最终的藏宝者。 2000年4月13日,翁家的藏书正式被收藏进上海图书馆的善本库。 这些珍贵的古籍能回归祖国的怀抱,无疑是我国在古籍保护工作上取得重大成果的体现。 翁万戈向上海图书馆转让它们时,仅要了450万美元,正是这个举动,让他在国内树立起良好的口碑。 然而,人们对他的“好印象”还没有维持多久,就在18年后破碎了。 2018年,翁万戈在自己百岁大寿之际,突然决定将翁氏家族六代的藏品,计183件文物,包括130幅绘画、31幅书法、18件拓片、4件织绣,全部无偿捐赠给美国波士顿美术馆。 这批文物里面,最引人注目的一件珍品,无疑是明末清初著名画家王翚绘制的16米长卷《长江万里图》,这幅画是1875年翁同龢在琉璃厂闲逛时无意中看到,当时他就产生了收藏的想法,最终,他卖掉一套四合院,筹齐费用后才得到它。 翁万戈将大量文物捐赠给波士顿美术馆,促使波士顿美术馆直接成为除中国以外最重要的中国绘画的收藏单位。面对翁万戈的做法,国内许多专家、学者、教授,以及普通大众都难以理解,因此,他被戴上了“叛徒”的帽子。 实际上,翁万戈在过去的10年里,曾经把21件藏品送给了波士顿美术馆,这次是他向该馆最集中的一次捐赠。 常言道:艺术无国界,文物有故乡。 翁万戈这样做,势必会给自己带来骂名。 那么,他为什么还要这样做呢? 实际上,几十年来,翁万戈给国内的美术馆和博物馆等单位,也捐赠了不少文物。 1990年,翁万戈把翁氏祖居的彩衣堂捐给了国家,后来被改造为翁同龢纪念馆,供人们参观。 2010年,翁万戈将自己收藏的明代画家吴彬的《勺园图》捐赠给北京大学。 2015年,他将《翁同龢日记》手稿本、《翁氏文献丛编》手稿捐给上海博物馆收藏。 2016年至2018年,翁万戈将宋代梁楷现存唯一的工笔白描画《道君像》,明代沈周的《临戴进谢安东山携妓图》,清代王原祁的《杜甫诗意图》捐给上海博物馆。 除了给国内单位捐献文物,他还承担起中外文化交流的重任,不遗余力地向西方介绍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 他还以美术策展人的身份,在美国多地策划了许多场中国文化艺术展览,包括绘画、书法、石刻、竹刻等多个中国传统艺术领域,对中美文化交流起到了非常好的推动作用。 翁万戈对待家藏文物的做法,大部分人认为他背叛了自己的血统,与“卖国”没有区别,少部分人说他捐赠文物是向国外传播中国文化。 毕竟,这些文物是翁家祖传的,属于私人物品,主人怎么处置,外人确实无权干涉。 后来,翁万戈的侄子翁以钧接受采访时,间接地说出了其中的缘由,他说了两点理由。 其一,翁万戈的捐赠行为是以促进中西文化交流为目的,波士顿作为全球移民最丰富的地方,无疑是一个很好的落脚点。 其二,对于捐赠文物,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都有一系列严格的法规要求,要经过层层审批,手续很麻烦,波士顿距离我们的住所最近,近水楼台先得月,捐赠流程更为简洁快速。 世界上不同民族创造了璀璨的文明,这些文明是人类共同拥有的成果,但并不意味着代表每个民族文化的文物可以被公有,文物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私有的东西,任何国家都无权以任何方式占有。 如今,翁万戈已经去世两年,人们对他任何的批评和谩骂都已无实际意义。“争议笑骂由人去”,关于他的是非功过,留给历史来评说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