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了上百篇对越反击战中我军战斗方面的文章,或多或少会让人产生错觉,认为越军很菜,一打就散,一围就投降。实际上越军一点不弱,之所以会有此错觉产生,主要也是描写对越中越军方面的文章较少造成的。下面作者就从越军进攻与防御角度来总结一下对越中越军的战术特点。 一、越军进攻战斗的战术特点有哪些? 1、强调步坦结合,快速突击 越军认为,坦克、装甲部队是战役战斗的主要突击力量。在进攻战斗中,越军通常组成坦克装甲车与步兵相结合的突击集群,在航空兵和炮兵火力的掩护下实施进攻。对于坚固设防的我军,先以猛烈火力袭击,继以坦克、装甲车为先导,向我方突进,并以直射火力进一步摧毁我方工事,扫除障碍,步兵则跟随坦克、装甲车进行冲击。对仓促防御的我军,则以步兵在前冲击,坦克、装甲车随后进行火力支援。 2、集中优势兵力,进行分割包围 越军认为,迅速机动部队、集中优势兵力兵器,采用迂回、穿插和包围战术,可达速战速决目的。战斗中,越军往往以部分兵力首先进攻我军防御极弱的阵地或次要防御方向,然后以主要兵力向我军守备较强的阵地或主要防御方向进行突破,得手后,连续作战,迅速抢占要地和寻歼我方指挥机关,力图合围和歼灭我方的重兵集团。有时为避强击弱,造成我方错觉,往往先绕过我军的坚固设防要点,向前推进一步,在我方要点孤立后,才集中兵力攻克。 3、重视防空火力掩护 越军认为,高炮和高射机枪是战役战斗打击我机、掩护战役战斗队形的主要力量。因此,要求在主要作战区域,应组成广泛、强大、密集的对空火网,以掩护进攻部队的行动。其防空火器的配置原则是:主要火力部署在我机来袭的主要方向;阵地位置适应靠近被掩护的目标;采取缩小间隔、集团配置的战斗队形;各种口径防空火器混合配置。 4、依赖炮兵和航空兵火力支援 越军认为,如果没有航空兵和炮兵火力的配合,其进攻部队就难以展开。因此,越军团以上规模的进攻作战,通常有航空兵的配合,同时还使用地面炮兵支援的方式在进攻前约1-2小时,出动航空兵进行预先火力准备,然后进行直接炮火准备,其直接炮火准备的持续间时约25-40分钟,火力密度平均每公里落弹约700-1000发。武装直升机则往往用于进攻过程中的火力支援。当进攻受挫时,又以航空兵火力和炮兵火力压制对方,支援地面部队战斗。 5、使用特工部队配合主力部队作战 越军认为,其特工分队比较灵活,便于机动,用于我后破袭,配合大部队正面进攻,可达出敌不意,以少胜多和震撼我方士气的目的。因此,战斗中越军往往预先派出特工分队夜间深入预定攻击目标附近设伏,当正面部队发起攻击时,设伏部队及时予以配合。越军把这种战术称为“中心开花”。有时,使用特工分队担任佯攻,在次要方向上发起攻击,吸引、牵制我方,而主力部队则从主要方向上突然发起进攻。 二、越军防御战斗的战术特点有哪些? 1、野战部队、地方部队和其他各种地方武装力量相结合,构成有重点的纵深梯次部署 越军在作战指导思想上,强调发挥所谓“人民战争总合的强大力量”,“有重点的部署兵力、火力、掌握有力的预备队”。基于上述指导思想,越军在兵力部署上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野战部队、地方部队和其他各种名目的地方武装力量相结合,进行有重点的纵深梯次配置。 从越军兵力部署情况来看,越军成三线配置,第一线,即第一战术区在边沿至纵深20公里范围内,多以地方部队为主,配合民军、冲锋队、公安屯等地方武装力量担任防守,凭借既设阵地,利用有利地形,阻止和消灭我军于边境,固守待援,为其主力展开创造条件。野战部队则主要配置在二线和三线,在浅近纵深(20-50公里)和深远后方(50公里以外)的要地和便于机动的位置上,执行机动防御和进攻作战或紧急驰援一、二线作战。 2、注重守路卡口 越军强调:防御时要充分利用其有利的自然地理特点,以少量兵力据险抢守,控制道路、垭口、沟谷,阻止或迟滞我方进攻行动。因此主张防御区域分片包干,集中主要兵力兵器重点扼守市镇外围的要点和公路铁路沿线的咽喉地段。同时强调独立作战。 3.主要以火力杀伤和迟滞我方,不轻易以兵力出击和反击,即使出击和反击,使用的兵力也不大 越军认为,要积极构筑防御阵地,部署暗火力点,并要求要严密,能互相支援,在各种情况和各个时节,都能打击我军。 因此,防御时越军火力配系通常是惯于在公路沿线及市镇周围的险要地点,利用高地、山腰、山脚、石缝和洞穴,设置大量隐蔽火力点,配置小股兵力、各种火器,储备大量弹药,并预先标定好射界和射距,构成远射火力、近射火力、侧射火力、斜射火力和倒打火力相结合,直射火力和曲射火力相互补充的多层交叉火力网,以封锁我方必经公路、要道、隘口、谷地。待我方接近时,以突然猛烈的火力大量杀伤我方有生力量和摧毁我方武器装备。 越军这样做的好处是,既可以弥补其兵力不足,又可根据作战对象的不同和距离远近,选用不同的武器,既能打远,又能打近,既能打步兵,又能打装甲目标和车辆。但越军更多的是使用近战火力,其各种火器多在近距离开火。此外,越军还认为,在强大我军进攻面前,脱离有利地形和工事易被我方优势兵力和火力歼灭。 因此,强调在我方夺取其某部分阵地时,不轻易以兵力实施出击和反击,主要以火力杀伤和迟滞我方。即使出击和反击,也是首先以班、排为单位,兵力不宜过大。 4、强调阵地战与游击战相结合 越军强调:在我军面前,应采取游击战为主,以阵地战为辅的形式。并认为,这是达到“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根本作战方法。 因此,越军为避其主力被我方歼灭,常常有计划地将主力部队和地方部队分散成能独立作战的战斗群与特工队,公安屯、民军相结合,凭借其熟悉的地理民情,用小股兵力分点防守,控制大片地区,以游击战的方式与我方周旋,消耗和拖住我方,与我方打持久战。对一些息息相关的要点,则以阵地战来抗击和阻止我方进攻。 5、战术狡诈,打法多变 越军作战,十分狡诈,概括起来,大体有五个字,即:抗、藏、溜、变、赖。 抗:即顽抗到底,对一些有重大作用的要点,不管前沿或纵深,不轻易放弃,有的我攻他退,我过他回,再次袭击我方后续梯队。 藏:即藏于洞穴、深草、丛林、坑道之中,击尾扰后,迫使我方顾此失彼,处于被动。 溜:即“三十六计走为上”,当顽抗失利,或隐藏不住时,则化整为零,三五成群,利用夜暗、丛林、大雾掩护,分散逃跑,定点集合,恢复建制,寻找战机,继续抵抗。 变:当藏不住,溜不掉时,则化军为民。越军精于此道,作战之前,就做好了应变的准备。战斗前或临战时,则换上便衣,被击溃后,就混入周围村寨民房或群众之中,使我方无法捕捉。 赖:这是越军在灭顶之灾耍的最后一招。阵中装死躺下或俘后赖着不走,或押送途中,乘机逃跑,或打出白旗假投降以诱我方就范。 感谢您能看到这,点个“在看”再分享下呗! ▲点击上方关注公众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