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基于实例探究车载诊断功能实现全流程(干货版)

 车载诊断技术 2022-06-04 发布于上海

假期得空,坐下来码字总结下思路!

车载诊断功能作为车身控制器(不管是以前的分布式电子电器架构还是现在流行的中央计算器+域控制器架构),都是不可或缺的功能。本文通过诊断功能实例:

-> 诊断功能需求提出;

-> 诊断数据库(保证数据一致性);

-> 配置生成代码,诊断功能实现;

-> 编译生成二进制文件(bin、Hex等);

-> 上板测试(手动、自动、SIL)

如下流程属于汽车行业经典V模型

1、诊断需求规范制定

在定义新车型后,电子电子部门诊断方面系统工程师(或架构工程师)基于新需求定义该车型的诊断需求规范,比如所需要的诊断服务、DID、DTC,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会有很多流程,毕竟车企这套已经玩转几十年,比如OEM会释放诊断需求调查表给供应商,如下格式举例:

填充完毕,OEM会形成最终规范,归档。

此内容伴随着车辆新四化的需求,也发生了许多变化:

A:电子电气结构从以往分布式变化成中央计算器+域控制器模式,诊断规范定义必然出现变化;

B:车载以太网引入车载网络后,带来了很多诊断应用场景,近端Tester、远程Tester、车内Tester,访问车辆优先级怎么定义,抢占模式又是什么,都带来了新的挑战和变化;

C:ECU刷写策略也出现许多变化:A/B分区回滚策略、远程OTA刷写策略等等。

2、诊断数据库

为了保证需求提出->功能实现(代码配置)->后期测试诊断数据一致性,在汽车行业通常是使用诊断数据库流通于整个流程,这样做的好处是避免整个流程中工程师对诊断数据的主观解读,避免数据的不一致性。在使用上位机作为Tester发送诊断报文时,有数据库也可以对请求和响应进行报文实际含义解析。

另外在国外较为正规的开发流程是OEM编辑管控诊断数据库,并释放具体ECU数据库给相应的ECU供应商,方便OEM对诊断需求一致性管理和版本管控。不过相对比国内,大多数还是释放诊断需求调查表给ECU Supplier,做功能实现。

现阶段车载软件通过配置工具生成代码比重在逐年增加,诊断需求调查表就是到了ECU Supplier手里也是自己再编辑数据库,作为诊断模块的数据输入。

3、诊断功能实现

配置工具导入数据库生成代码

本文基于CAN总线,数据流:

CANIF->CAN TP->PDUR->DCM<-> RTE(SWC诊断功能实现)

CANIF中定义寻址方式(功能寻址、物理寻址)CAN ID

  • 初始化

  • 发送请求服务

  • 发送确认服务

  • 接待指示服务

  • 控制器模式控制服务

  • PDU模式控制服务

  • CAN TP定义数据帧、填充位等

  • 数据在传输方向的分割;

  • 按接收方向重新组装数据;

  • 控制数据流;

  • 检测错误;

  • 传输取消;

  • 接受取消;

PDUR提供诊断模块与底层物理总线的隔离效果。

上层:COM模块与I-PDU多路复用器(IpduM)模块之间的通信(主要分享诊断范畴,其他模块俺也不精通);

下层:IpduM模块与通信接口模块(CanIf、FrIf)之间的通信。

PduR模块的用户列表不是固定的。最常见的上层和下层的组合如下:

AUTOSAR DCM和Tp模块;

AUTOSAR COM和通信接口模块、传输协议模块或I-PDU多路复用器;

I-PDU多路复用器和通信接口模块;

DCM模块主要负责处理诊断数据流和管理诊断状态,包括诊断会话和安全状态,DCM模块能检查诊断服务的请求是否满足条件。

  • DSL用于确定诊断数据请求和响应的数据流;监控和确保诊断请求和响应的时序,管理诊断状态(特别是诊断会话和安全状态);

  • DSD用于处理诊断数据流。将接收到的诊断请求转发给数据处理器;当数据处理器触发时,通过PDUR传输诊断响应;

  • DSP用于处理实际的诊断请求。

本文诊断需求规范中涉及到安全解锁Security Acces和数据读写功能Service 22/2E,这些是通过RTE交互SWC得到,在AUTOSAR规范中,在RTE中处需要定义对应功能的Port、Runnable、Event。这其中的对应功能包括:

GetSeed:DcmDspSecurityGetSeedFnc从此函数获取Seed值;

Compare key:Xxx_CompareKey对比ECU内部生成Key和上位机生成的Key值;

AttemptConuter:GetSecurityAttemptCounter定义Tester进行解锁尝试的次数;

SetSecurityAttemptCounter:设置尝试次数;

ReadDataByIdentifier/WriteDataByIdentifier

开发工程师在其中承担的责任是在项目中配置工具配置好工程,在RTE中会生成对应接口(基于Server-Client方式生成SWC),研发工程师在对应接口实现其对应功能,比如:

->当需要读取静态数据时,可以直接从一个内存地址直接读取;

->当读取动态数据(比如电压值),需要关联一个电压采样模块,实时读取。

整个代码配置思路可以简略为如下:

一、数据流配置

(1)基于诊断需求规范编辑诊断链路条,首先编辑诊断常用3个CAN ID:

物理请求CAN ID;

物理响应CAN ID;

功能请求CAN ID;

同样编辑三对关联Reference:

CanIf2CanTpPdus

CanTp2PdurPdus

Pdur2DcmPdus

(2)在CAN TP处也会对应新建这三个Channel

用如上链路Link关系实现关联(CanIf2CanTpPdus)

(3)在PDUR处关联CanTp和DCM,分清SourceAddress和DestinationAddress

使用如下关联关系:

CanTp2PdurPdus

Pdur2DcmPdus

通过上述关联关系,可以实现诊断数据流的设置。

二、诊断数据配置

在DCM模块,在DSD通过导入的诊断数据库,识别其包含的诊断描述内容:

->诊断服务(Service ID):本例中包含Service 10/22/27/2E;

->诊断子服务(Service Subfunction):本例中包含:Service 10 01/02/03,Service 27 01/02,09/0A;

->DID(Data Identifier)。

因为在数据库中已经配置了服务的执行权限(诊断会话模式状态机/诊断安全感访问状态机)。

因为该例子中包含与RTE交互获取的SWC内容,因此需要定义RTE Port/Runnable/Event。

在通过配置生成代码后,在RTE文件中(.c),找到对应接口,编辑Seed-Key解锁功能,编辑DID读写功能。如上图,数据流如上图所示。

当DCM收到PDUR发送的Service 22 + DID时,DSD验证服务执行权限,DSP中处理响应内容,因为要获取DID数据信息,这个时候需要与RTE中SWC交互获取数据信息。

所有一切编辑完成后,在IDE中编译生成对应二进制文件,烧录ECU,待后续测试。

4、上板测试

测试目的是验证其功能是按照需求规范定义实现,

大致分为:

手动:通过上位机,在人机交互界面,手动点击需要发送的测试步骤(基于测试规范);

自动:测试工程师自己编写测试脚本或者基于工具自行配置,自动生成诊断测试用例,用于测试。

注:

这里面还会有HIL、SIL、MIL等方式,不做过多追溯。另外诊断范畴还包括远程诊断、远程刷写、车辆产线下线配置(EOL)、售后诊断数据维护等场景,特别是伴随着数字化、智能化城市的推行,诊断功能跟车辆新四化的结合会有更多的应用场景待开发。

-----------------------------------
   作者简介 | 穿拖鞋的汉子
    汽车电子工程师
    来,每天进步一点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