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中考地理复习重难知识点汇总
(十)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考点一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一、知识点
一、黑土地、黄土地
1.北方地区的位置
大体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一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
2.北方地区的地形
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东部有面积广阔的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西部有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
3.北方地区的气候
北方地区地跨我国的中温带和暖温带,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1)气温:冬季寒冷,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夏季炎热,最热月平均气温在20℃以上。
(2)降水:大部分地区年平均降水量为400~800毫米,属于半湿润区。降水季节分配不均,主要集中于夏季。
4北方地区的河流、植被与土壤
(1)河流水量较小,汛期较短,冬季有结冰现象。
(2)植被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
(3)土壤有东北平原的黑土(“黑土地”)和黄土高原、华北平原的黄土(“黄土地”)。
二、重要的旱作农业区
1.发展农业的条件
(1)优势:平原广阔,土壤肥沃,耕地集中连片。
(2)劣势: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降水较少,且集中于夏季,灌溉水源不足,春旱严重。华北平原耕地多,约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5;春季,正值小麦返青,需水量大;但华北平原降水集中在夏季,春季降水极少,且河流较少,水量小,导致华北平原春旱严重。
2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
(1)耕地类型:以旱地为主。
(2)作物熟制:一年一熟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
(3)主要农作物:小麦、玉米、谷子等粮食作物,甜菜、棉花、大豆等经济作物。
3.解决华北平原缺水问题的措施
(1)跨流域调水,如南水北调(缓解华北平原,尤其是京津地区淡水资源不足的状况)。
(2)修建水库(解决华北平原春旱的有效措施)。
(3)发展节水农业(华北平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典型例题
1.环渤海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区域。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关于图中数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山脉是太行山,其西侧为黄土高原,地表特征是崎岖不平
B.②为京九铁路,是经过省会城市最多的铁路线
C.③为黄河,其下游流经华北平原,为“地上河”
D.④为渤海,是我国唯一的内海
(2)关于图示区域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区域的耕地类型为水田
B.该区域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花生、油菜、甜菜
C.位于本区域的山东半岛成为我国创汇型农业基地的条件是沿海,对外交通便利
D.该区域对农业生产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是干旱和台风
2.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两个城市气候特点叙述错误的是( )
A.齐齐哈尔冬季气温比济南低
B.齐齐哈尔降水比济南少
C.两城市降水季节变化较大
D.高温期与多雨期不一致
(2)导致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因素 B.海陆因素 C.地形因素 D.人为因素
3.读北方地区略图,完成下列各题。
(1)关于北方地区地形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以平原、山地为主 B.以平原、高原为主
C.以高原、盆地为主 D.以山地、丘陵为主
(2)下列关于北方地区的气候说法错误的是( )
A.大部分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B.地跨我国的寒温带、中温带和暖温带
C.冬季寒冷,夏季高温
D.降水季节分配不均,主要集中于夏季
三、参考答案
1.答案:(1)C;(2)C
解析:(1)黄土高原的地表特征是沟壑纵横,支离破碎;京广铁路是经过省会城市最多的铁路线;黄河下游流经华北平原,由于泥沙淤积,成为“地上河”;我国的内海有渤海和琼州海峡。
(2)该区域位于北方地区,耕地类型为旱地;该区域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花生、甜菜等,油菜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的长江流域;台风一般发生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北方地区受到台风影响的概率比较小。
2.答案:(1)D;(2)A
解析:(1)图中两个城市都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所以选D项。
(2)读图可知,导致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纬度因素。
3.答案:(1)B;(2)A
解析:(1)北方地区的地形区主要有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因此主要地形类型为平原和高原。
(2)读图可知,北方地区主要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考点二东北三省
一、知识点
一、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1.东北三省的位置、范围
东北三省位于我国的东北部,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
2.“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1)地形:以山地和平原为主。东部为长白山地,北部为小兴安岭,西倚大兴安岭。在山地之间分布着辽阔坦荡的东北平原(由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组成)。
(2)河流:大、小兴安岭北部的黑龙江是中俄两国的界河;长白山东南方的鸭绿江和图们江是中朝两国的界河,松花江、嫩江、乌苏里江都汇入黑龙江,最终流入太平洋;辽河自北向南注入渤海。
3.东北三省的气候
(1)气候特点:气候冷湿,大部分地区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温暖。大兴安岭北部地区长冬无夏,只有南部的辽东半岛冬季较短。东北三省降水集中在夏季,冬季降雪较多。
(2)气候成因:纬度较高,紧邻亚洲北部寒冷的冬季风源地。
二、从“北大荒”到“北大仓”
1.东北平原发展农业的条件
(1)有利条件
①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适宜大规模的机械化耕作。
②气候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③黑土广泛分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有利于农业生产。
④开发较晚,人口密度较低,人均耕地较多,农业经营规模大。
(2)不利条件:东北平原纬度较高,气温条件只能满足农作物旦年一熟的需要。春秋季节经常受寒潮影响,容易发生低温冻害。
2.“北大仓”
(1)概况:东北平原北部地区开发较晩,人烟稀少,沼泽遍布,呈现“天苍苍,地茫茫,片衰草枯苇塘”的景象,历史上被称为“北大荒”。如今,“北大荒”变成了“北大仓”。
(2)主要农作物:这里盛产小麦、玉米、大豆、水稻等,是我国机械化程度最高、提供商品粮最多的粮食生产基地。
3.东北平原的生态保护
湿地面积锐减,生态环境恶化。为了保护环境、恢复生态,国家决定停止开荒,建立一批自然保护区。
4混地的保护
(1)湿地:泛指暂时或长期覆盖水深不超过2米的低地,土壤充水较多的草甸,以及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沿海地区。
(2)湿地的功能:涵养水源、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维持生物多样性等多种功能。
(3)东北地区的湿地:三江平原分布着亚洲最大的淡水湿地,三江自然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是沼泽湿地。
三、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
1.东北三省的重工业发展条件
(1)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
(2)交通发达:东北三省是我国铁路网最稠密的地区之一。
(3)工业基础好: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是东北三省重要的综合性工业中心。
(4)水资源丰富。
2.东北三省的工业部门
东北三省形成了以钢铁、机械、石油、化学工业为主导,包括煤炭、电力、建材、森林等工业部门的比较完整的重工业体系。
3.工业中心东北三省的工业中心有沈阳(机械工业)、大连(造船工业)、长春(汽车工业)、鞍山(钢铁工业)、抚顺(煤炭工业)大庆(石油工业)、伊春(木材工业)等。
4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发展问题 | 发展规划 |
产业结构单一,竞争力下降 | 优化经济结构,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
能源资源面临枯竭,能耗大 | 调整能源结构,资源型工业转型 |
设备和技术老化 | 加快技术改造,培养科技人才 |
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严重 | 发展耗水少的产业,加强环境治理 |
二、典型例题
1.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1)下列地区的工农业布局符合因地制宜思想的是( )
A.甲地—石油工业 B.乙地—种植业
C.丙地—林业 D.丁地—渔业
(2)下列对东北地区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被称为“高原湿地” B.“红土地”广布
C.是“干旱的宝地” D.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2.读我国东北地区略图和哈尔滨的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正确的是( )
A.A山脉是大兴安岭 B.B山脉是长白山脉
C.C河流是辽河 D.D平原是松嫩平原
(2)哈尔滨的气候特征是( )
A.全年严寒,降水稀少 B.年降水量均匀
C.冬季严寒,夏季温暖 D.气温年较差较小
3.下图是我国某地区略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甲、乙两处生态功能区的主要生态系统分别是( )
A.草原、沼泽 B.沼泽、沼泽
C.森林、草原 D.沼泽、森林
(2)若从接近原料产地方面分析,图中地区工业布局合理的是( )
A.石油工业—大连 B.天然橡胶业—哈尔滨
C.钢铁工业—沈阳 D.造船工业—长春
三、参考答案
1.答案:(1)A;(2)D
解析:(1)甲地石油资源丰富,适合发展石油工业;乙地位于内蒙古高原,适合发展畜牧业;丙地位于东北平原,适合发展种植业;丁地位于大兴安岭地区,适合发展林业。
(2)被称为“高原湿地”的是三江源地区;“红土地”广布的是东南丘陵地区;“干旱的宝地”是塔里木盆地。
2.答案:(1)B;(2)C
解析:(1)读图可知,A是小兴安岭,B是长白山脉,C是松花江,D是三江平原。
(2)哈尔滨位于我国秦岭—淮河以北的北方地区,是典型的温带季风气候。气候特点是冬季严寒,夏季温暖,年降水量不均,集中于夏季。
3.答案:(1)D;(2)C
解析:(1)甲处是三江平原,这里是亚洲最大的淡水湿地,乙处是大兴安岭,这里主要的生态系统是森林。
(2)沈阳靠近煤炭、铁矿产地,适合发展钢铁工业;石油工业适合分布在大庆,大连适合发展造船业;东北地区以中温带为主,不适合种植橡胶,不适合发展橡胶业;长春没有沿海,不适合发展造船工业,适合发展汽车、机械工业。
考点三黄土高原
一、知识点
一、文明的摇篮
黄土高原东起太行山脉,西至乌鞘岭,北连内蒙古高原(大致以长城为界),南抵秦岭,包括青、甘、宁、陕、晋、豫等省区的全部或部分,是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1.黄土高原的特征
黄土高原因覆盖着深厚的黄士而得名,这里地表支离破碎,千沟万壑,水土流失严重。
2.黄土高原是华夏文明发祥
(1)概况:奔流着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黄土疏松肥沃,便于耕种。渭河平原一带早在六七千年前就出现了原始农耕文明。
(2)独特的“黄土风情”
①传统民居:窑洞。利用黄土的直立性开凿窑洞,窑洞具有冬暖夏凉的特点。
②陕北民歌:信天游。其歌腔高亢而悠长。
③名胜古迹:陕西省的黄帝陵、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山西平遥古城。
二、风吹来的黄土
1.黄土高原的“风成说”
(1)“风成说”:黄土是由风从内陆干旱地区(中亚、蒙古高原和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吹来堆积而成的。
(2)证据:黄土厚度均匀;黄土高原自西北到东南,黄土颗粒越来越细;黄土矿物成分与基岩成分不一样。
2.黄土高原的地貌特点黄土土质疏松,极易遭受流水的侵蚀。流水侵蚀使得黄土高原地表破碎,沟壑纵横形成塬、梁、峁、川等多种多样的黄土地貌景观。
(1)黄土塬:塬指残留的高原面,顶部平坦开阔,四周被流水侵蚀形成沟壑。
(2)黄土梁:塬面受流水侵蚀,沟谷发育,分割成长条状的山梁。
(3)黄土峁:梁进一步被沟谷切割分离,形成孤立的馒头状山丘。
(4)黄土川:沟谷进一步发育成川。川是黄土高原农业较发达、人口集中的地区。
3黄土高原的过渡性
(1)位置:从沿海向内陆过渡。
(2)地形:从平原向山地高原过渡。
(3)千湿区:从湿润区向干旱区过渡。
(4)温度带:从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
(5)植被:从森林向草原过渡。
(6)农业生产:从农业向牧业过渡。
三、严重的水土流失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1)自然原因
①黄土特征:黄土土质疏松,多孔隙,许多物质易溶于水。
②气候: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
③植被特点:地表裸露,缺乏植被保护。
(2)人为原因
现在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是人为因素。
①修路、采矿等活动破坏地表。
②毁林、毁草、陡坡开垦等破坏地表植被。
③人多地少,开发历史悠久,长期的过垦过牧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
(1)水土流失带走了肥沃的土壤,破坏了农田、村庄,使自然灾害加剧,生态环境恶化。
(2)泥沙下泄导致河流含沙量剧增,淤塞下游河床、水库,给防洪及河道整治带来巨大困难。
四、水土保持
1.水土保持的措施
(1)采取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与建梯田、修挡土坝等工程措施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例如,在坡脚建挡土坝、护坡等工程;在陡坡地种草、灌木和山杏等果林;在缓坡地修建梯田,种山杏和优质牧草等。
(2)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如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过度放牧的地方减少放牧的牲畜数量等。
(3)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减少环境压力2生态建设的效果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增加了当地人民的收入,提高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
二、典型例题
1.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分布区,黄河流经该高原,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读“黄河流域局部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黄河流经省区的说法,错误的是( )
A.①省的行政中心是西安
B.②省是湖北省,拥有小浪底水利枢纽
C.③省位于黄河的下游,简称鲁
D.④省煤炭资源丰富
(2)有关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环境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水土流失严重,地表破碎,沟壑纵横
B.喀斯特地貌广泛发育,水资源缺乏
C.植被遭受破坏,石漠化现象严重
D.生态环境脆弱,应禁止开发矿产资源
2.读“我国黄土高原地区图”,完成下面小题。
(1)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造成这里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有( )
①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
②不合理的耕作制度
③黄土土质疏松
④植被的破坏严重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2)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覆盖区,下列有关黄土高原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黄土高原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
②黄土高原土壤肥沃,水田成片
③黄土高原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煤炭资源丰富
④黄土高原实施退耕还林后,水土流失问题已不复存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3.我国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结合下图“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黄土高原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位于大兴安岭以西
B.位于秦岭以北
C.位于地势第三级阶梯
D.北抵阴山与内蒙古高原相邻
(2)下列关于加强该地区水土保持的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
A.无条件地扩大煤炭开采量,提供治理环境的资金
B.缓坡地建梯田,沟谷打坝淤地
C.植树种草,建设林草护坡带
D.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
三、参考答案
1.答案:(1)B;(2)A
解析:(1)读图可知,②省是河南省。
(2)黄土高原是黄土地貌,水资源缺乏;植被遭受破坏,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应合理开采矿产资源,注意采取多种措施避免生态环境破坏。
2.答案:(1)D;(2)B
解析:(1)黄土高原每年流失大量黄土。引起水土流失的原因,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自然原因主要是:黄土土质疏松,多孔隙,易被流水侵蚀、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等;人为原因主要是:修路、采矿等活动破坏地表、过垦过牧导致植被破坏严重。
(2)从地势三级阶梯划分来看,黄土高原属于第二级阶梯;“水田成片”是南方地区的景观,黄土高原大部分属于北方地区;黄土高原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煤炭资源丰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实施退耕还林从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该问题的解决,但不是“不复存在”。
3.答案:(1)B;(2)A
解析:(1)黄土高原位于太行山脉以西,秦岭以北,长城以南,没有到达阴山,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
(2)无条件地扩大煤炭开采量,会对地表造成更加严重的破坏,不利于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
考点四北京
一、知识点
一、政治文化中心
1.北京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北
京城位于华北平原的西北角,西面和北面背靠群山,面向渤海。北京面积1.68万平方千米,常住人口2154.2万(2018年)。
2.北京的地形、地势
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部、北部和东北部三面环山,东南部是向渤海倾斜的平原。
3.北京的气候、河流
(1)北京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冬夏长,春秋短,位于暖温带、半湿润地区。
(2)北京的河流属于海河水系,有永定河、温榆河和潮白河等河流,注入渤海。
4.北京的城市职能
(1)政治中心:人民大会堂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所在地,中南海是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所在地。
(2)文化中心:高等院校(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科研院所(如中国科学院)和优秀文艺团体最集中的地区。有中央电视台、中国国家博物馆、国家体育场等。
(3)国际交往中心:有外国大使馆、国际组织代表机构,以及众多的海外企业代表机构等。
5.北京的城市问题出现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水资源短缺 | 原因 | 降水少,地表径流少;人口稠密,经济发达,需水量大;水资源污染、浪费严重 |
解决措施 | 调整工、农业生产结构;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跨流域调水;开发利用雨季洪水等 |
风沙危害 | 原因 | 冬春季风强盛,距沙源地近 |
解决措施 | 营造防护林 |
环境污染 | 原因 | 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排放大量污染物 |
解决措施 | 调整能源结构,使用清洁能源;适当限制重工业和高耗能工业;搬迁排污量大的企业,发展环保产业 |
二、历史悠久的古城
1.悠久历史
北京是我国著名的古都和历史文化名城,拥有3000多年的建城史和800多年的建都史。
2.名胜古迹
长城、明清故宫、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颐和园、天坛、明十三陵等。
3.文化特色
四合院、胡同、牌楼等。
三、现代化的大都市
1.北京现代化的表现
(1)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在城市中心区外围形成了一批卫星城。
(2)形成了航空、公路、铁路四通八达的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市区形成了环形加放射状的快速道路网。北京的城市轨道交通很发达。北京是全国最大的铁路交通枢纽和国际航空港。
2.“传统”与“现代”并存
修建现代建筑的同时,重要古建筑、园林和特色街区得到保护和修善。
3建设现代化大都市的目标
“国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
二、典型例题
1.2022年第24届冬奥会将由北京与张家口联合举办。目前,北京是世界上唯一的“双奥之城”。结合冰墩墩和雪容融的宣传语,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北京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有100多个外国大使馆,体现了北京的政治职能
B.位于华北平原南侧,与河北、天津相邻
C.水资源匮乏是城市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D.中国最大的海、陆、空交通枢纽
(2)北京和张家口联合举办冬奥会的优势有( )
A.张家口地形以山地为主,适合开展冰上运动
B.北京积雪时间长,适合开展滑雪运动
C.北京场馆众多,基础设施完善
D.张家口交通便利,服务水平高
2.“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首要任务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职能,优化提升首都职能,解决好城市问题。结合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北京将建成知识型区域,,这体现出北京哪些城市职能( )
①政治中心
②文化中心
③科技创新中心
④国际交往中心
A.①②③ B.②③ C.③④ D.②③④
(2)北京在城市建设中,十分重视历史文化建筑的保护和环境质量的改善。下列做法与上述理念不一致的是( )
A.把大型企业“首钢”迁出北京,旧址建成首钢工业遗址公园
B.在城市中心打造了一批开放式的街心公园、绿地和广场
C.现代化建设中处理好体现老北京特色的四合院、胡同的保护与传承
D.将前门大街老旧建筑全部拆除,改造成现代化的商贸中心
3.读北京市地形图,完成下面小题。
(1)北京市的整体地势特征是( )
A.东高西低
B.南高北低
C.西北高、东南低
D.东北高、西南低
(2)下列城市发展目标,与北京市不相符的一项是( )
A.国家首都 B.文化名城 C.工业中心 D.世界城市
三、参考答案
1.答案:(1)C;(2)C
解析:(1)众多的外国使馆,体现了北京是对外交流中心;北京位于华北平原的北部边缘,与河北、天津相邻;北京不临海,是我国最大的铁路交通枢纽。
(2)北京交通便利,场馆多,适合开展冰上运动;张家口地形以山地为主,交通不如北京便利,但积雪时间长,适合开展滑雪运动。
2.答案:(1)B;(2)D
解析:(1)文化和科技是由知识来体现,所以建成知识型区域体现了北京的文化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的职能。
(2)将前门大街老旧建筑全部拆除,改造成现代化的商贸中心,没有做到对历史文化建筑的保护,只考虑到了经济利益,所以D项与北京城市建设的理念不一致。
3.答案:(1)C;(2)C
解析:(1)根据潮白河和永定河自西北流向东南可以判断,北京市地势为西北高、东南低。
(2)北京是我国的首都、世界级历史文化名城,其职能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对外交流中心,工业中心体现的是经济方面,不属于北京市发展的目标。
考点五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
一、知识点
一、气候湿热的红土地
1.南方地区的位置
位于秦岭一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面和南面分别濒临黄海、东海和南海。
2.南方地区的地形
南方地区地形复杂多样,东西差异明显。西部以高原和盆地为主,分布着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等地形区;东部有交错分布的平原、低山和丘陵,沿江有面积较大的平原和三角洲,分布着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等地形区。
3.南方地区的气候南方地区属于湿润的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是本区气候的主要特征。
(1)气温:南方地区纬度较低,最热月平均气温为28℃~30℃,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
(2)受季风影响,南方地区降水丰富,年平均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
4.南方地区的河流、植被与土壤
(1)土壤:在湿热的环境下发育了红色的土壤,因此南方地区被称为“红土地”。四川盆地为紫色土壤,因此被称为“紫色盆地”。
(2)河流:南方地区降水丰富,河湖密布,水量大;河流无结冰期,含沙量小,汛期长季节变化小。
(3)植被:南方地区因水热充足,这里植被常绿,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
二、重要的水田农业区
1.水田农业的发展条件
南方地区气候湿热,发展农业的水热条件优越,耕地多为水田。
2.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
(1)耕地类型:以水田为主。
①平原地区:地势低平,河湖密布,灌溉条件好,水田集中成片。
②山区:水田零散分布在河谷和缓坡,通过修筑梯田种植水稻。
(2)作物熟制:一年两熟或三熟。
(3)主要农作物:水稻(最主要的农作物)、小麦、棉花、油菜等,盛产茶、竹、甘蔗、橡胶,以及柑橘、香蕉、菠萝等热带、亚热带水果。
二、典型例题
1.今年6月以来,我国南方地区遭遇强降雨引发洪涝灾害,使四川、云南、广西等13个省区市1200多万人次:受灾,给人民财产带来了很大损失。据此完成下题。
(1)造成此次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是( )
A.水土流失现象严重 B.围湖造田现象突出
C.冬季风不稳定 D.夏季风不稳定
(2)下列诗句中的描述符合我国南方地区的是( )
A.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B.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C.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D.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2.读我国部分地区某年降水量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图示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水汽全部来自太平洋
B.年降水量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
C.该地区主要属于半湿润地区
D.图示范围内,长江干流流经地区的年降水量最少
(2)该地区最有利于农作物生长的自然条件是( )
A.热量充足 B.水源丰沛 C.雨热同期 D.土地肥沃
3.冷巷是我国传统庭院建设的精髓,其特点是“高墙窄巷”,仅容1—3人并排通行,巷内幽深,很少受到太阳直射,如图所示。冷巷有利于通风降温,这种现象被称为冷巷现象。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冷巷主要分布于( )
A.南方地区 B.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2)推测高墙在冷巷现象中起到的主要作用是( )
A.通风 B.防火 C.遮阳 D.防盗
三、参考答案
1.答案:(1)D;(2)C
解析:(1)夏季风的进退速度和强弱程度影响我国东部雨带的推移,每年从4月开始,雨带大致由南向北推移,9月后由北向南撤退,夏季风的强弱与雨带进退的“失常”,往往会造成旱涝灾害,夏季风强或来得早,会出现“北涝南旱”,夏季风弱或来得晚,则会导致“南涝北旱”。
(2)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描述的是北方地区的景象;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描述的是西北地区的景象;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描述的是南方地区的景象;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述的是西北地区的景象。
2.答案:(1)B;(2)C
解析:(1)图示地区大部分地区是南方地区,水汽来自太平洋和印度洋;年降水量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该地区主要属于湿润地区;图示范围内,长江干流以北地区的年降水量最少。
(2)南方地区属于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最有利于农作物生长的自然条件是雨热同期。
3.答案:(1)A;(2)C
解析:(1)冷巷主要位于南方地区,是因为该地区气候湿热,有太阳直射现象,故冷巷巷内幽深,很少受到太阳直射,利于通风降温。
(2)冷巷位于南方地区,光照强,高墙在冷巷现象中起到的主要作用是遮阳。
考点六长江三角洲地区
一、知识点
一、江海交汇之地
1.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位于长江下游地区,濒临黄海和东海,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地区。
2.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形、河湖
长江三角洲大部分地区地势低平,河网密布,湖泊星罗棋布。
3.江海交汇之地
(1)长江三角洲地区位于长江的下游地区,濒临黄海和东海,地处江海交汇之地,沿江沿海港口众多。
(2)这里依托长江干支流发达的水运,可以联系广大的内陆地区。
(3)这里是我国南北海上航运的中枢,并且是通过远洋航线通往世界的主要港口。
二、我国最大的城市群
1.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1)历史:自古以来就是人口稠密的富庶繁华之地,城镇兴盛,有著名的古都京、杭州,历史文化名城苏州和扬州。
(2)现代: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城市分布最密集、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形成了我国最大的城市群一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2.上海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经济泽上的辐射带动力。
(1)上海: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核心城市,是我国最大的城市,也是我国最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城市。上海不仅对长江三角洲地区,而且对长江流域乃至全国都有辐射带动作用。
(2)浦东新区:浦东新区的开发已成为上海最大的经济增长点,使上海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
(3)作用:上海能够为周边地区提供先进的技术和人才;上海是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能够带动周边地区相关产业的发展;上海能为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大量的资金和管理经验。
三、水乡的文化特色与旅游
1.著名旅游景点
(1)世界文化遗产:苏州古典园林、杭州西湖。
(2)水乡风貌:江苏周庄、同里,浙江乌镇、西塘。
2.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
戏曲文化、茶文化、丝绸文化、饮食文化等。
3.旅游业发展的条件食材与自环境密和关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便捷的交通和较为完善的服务设施,使长江三角洲地区成为我国旅游业发达的地区之一。
二、典型例题
1.2019年12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长江三角洲区域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中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
B.南京是本区的核心城市
C.我国四大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区之一
D.河网纵横,是著名的“鱼米之乡”
(2)关于图中交通运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的三条铁路线是京沪线、京九线、沪昆线
B.上海既是京杭运河上的港口,也是远洋运输的枢纽
C.该地区已形成密集的立体交通运输网络
D.图中所示我国五种主要交通运输方式齐全
2.这里“上海为龙头,苏浙为两翼”,以全国2.2%的陆地面积、10.4%的人口,创造了全国22.1%的国内生产总值、24.5%的财政收入、28.5%的进出口总额,目前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科技、文化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下列关于该区域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被人们赞美为“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B.被誉为“东方明珠”
C.是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D.是全国最大的经济中心
(2)下列表示其位置的图示正确的是( )
A.A B.B C.C D.D
3.读长江三角洲地区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对该区域经济发展影响最显著的河流是( )
A.长江 B.淮河 C.钱塘江 D.京杭运河
(2)关于图示区域地理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地势低平,河网密布,是著名的“鱼米之乡”
B.海陆空交通便利,是全国对外开放的前沿基地
C.河流水量巨大,是全国水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D.城市密集,是全国经济实力最强的区域
三、参考答案
1.答案:(1)B;(2)C
解析:(1)上海是长江三角洲区域的核心城市,南京是北翼的中心城市。
(2)京九铁路不经过长江三角洲区域,上海不位于京杭运河沿线,图中没有显示管道运输。
2.答案:(1)C;(2)B
解析:(1)“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指的是苏州和杭州;“东方明珠”指的是香港、澳门;沪宁杭工业基地是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全国最大的经济中心指的是上海。
(2)长江三角洲位于长江入海口,东北临黄海,东南临东海,地处江海交汇之地,与图B表示的位置相符。
3.答案:(1)A;(2)C
解析:(1)据图可知,长江三角洲地区位于长江的冲积平原,河川纵横,湖荡棋布,长江为该地区提供了灌溉水源,提供便利的水路交通,加强了区域内的联系,提供生活用水、工业用水、水产品等,是对该区域经济发展影响最显著的河流。故选A。
(2)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势低平,河网密布,盛产水稻,是著名的“鱼米之乡”,海陆空交通便利,是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的区域之一,是全国对外开放的前沿基地,城市密集,是全国最大的城市群,全国经济实力最强的区域,该地区河流水量巨大,水资源丰富,但西南地区是全国水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故选C。
考点七香港和澳门
一、知识点
一、特别行政区
1.香港特别行政区香港位于珠江口东侧,与广东深圳相邻,由香港岛、九龙和“新界”组成,陆地面积为1104平方千米,人口约748.25万(2018年末)。
2.澳门特别行政区澳门位于珠江口西侧,与广东珠海相邻,由澳门半岛、仔岛和路环岛组成,陆地面积29.7平方千米,人口约65.6万(2018年3月)。
3.“一国两制”政策
中国政府分别于1997年7月1日和19年12月20日恢复对香港和澳门行使权。祖国内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4.人多地狭
(1)香港人多地少,而且山地多、平地少,因此香港扩展城市用地的两种重要方式是“上天”一一建设高层建筑,“下海”填海造地。
(2)澳门扩展城市建设用地的方式主要为填海造地。
二、港澳与祖国内陆的密切联系
1.港澳特别行政区的地理位置优势
(1)港澳特别行政区位于中国大陆东南沿海的珠江口两侧,濒临南海,扼我国华南地区门户,是亚太地区的中枢,既有利于开拓内陆市场,又为开拓沿海经济地带和国际市场提供了有利条件。
(2)两地充分发挥地理位置的优势,依托祖国内陆强有力的支持,经济持续繁荣,在国内外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2.港澳经济特点港澳地区第三产业发达,香港是世界著名的自由贸易港,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贸易中心、信息服务中心及航运中心。博彩旅游业是澳门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3.港澳与内陆的联系
(1)祖国内陆为香港提供:厂房、原料、众多的劳动力资源、日常生活消费品、淡水等。
(2)香港为祖国内陆提供:资金,信息、技术、管理等。
4.从“前店后厂”到新的合作模式
(1)前店后厂:改革开放初期,港澳地区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合作以“前店后厂”为基本模式。
①香港扮演“店”的角色:香港利用海外贸易窗口优势,承接海外订单,从事样品制造和开发新产品、新工艺,供应原材料、元器件,控制产品质量,进行市场推广和对外销售。
②珠江三角洲扮演“厂”的角色:珠江三角洲地区利用土地、自然资源和劳动力优势,进行产品的加工、制造和装配。
(2)新合作模式:随着经济的发展,祖国内陆的制造业水平逐步提高,与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已经发展成为“世界工厂”。香港则重点发展服务业。
二、典型例题
1.备受世人瞩目的港珠澳大桥已建成并通车,港珠澳大桥建设有利于加强港珠澳区域间经济合作。读图,完成下题。
(1)珠海所在的工业基地是( )
A.辽中南工业基地
B.京津唐工业基地
C.长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D.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2)在与内陆经济合作过程中,港澳地区优势是( )
A.地域广阔,劳动力丰富
B.位置优越,资源丰富
C.农业历史悠久,基础雄厚
D.资金充足,管理经验丰富
2.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由图可知,香港最大的贸易伙伴是( )
A.美国 B.日本 C.中国内陆 D.中国台湾
(2)港珠澳大桥通车后。珠海至香港的车程由3小时缩短到30分钟内。港珠澳大桥建设带来的积极影响是( )
①极大缩短三地交通运输时间
②促进港澳地区的长期繁荣稳定
③加强港珠澳区域间的经济合作
④有利于珠江口水域的渔业发展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3.下图为“2009—2018年内陆个人赴澳旅游人数及消费统计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据图可知,在过去的十年中( )
A.中国内陆个人赴澳旅游人数稳定增长
B.中国内陆去澳门旅游的人数逐渐减少
C.澳门的旅游业收入呈现持续增长趋势
D.旅游业已经成为澳门的唯一支柱产业
(2)回归后,澳门与内陆经济联系中,主要为内陆提供( )
①矿产资源
②旅游服务
③廉价劳动力
④资金和管理经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三、参考答案
1.答案:(1)D;(2)D
解析:(1)珠海所在的工业基地是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2)在与祖国内陆的经济合作中港澳地区的优势是:资金雄厚,技术发达,人才密集管理经验先进,等;祖国内陆的优势是:劳动力丰富,提供土地、自然资源等。
2.答案:(1)C;(2)A
解析:(1)从图看出,香港最大的贸易伙伴是祖国内陆。
(2)港珠澳大桥建设带来的积极影响:①极大缩短三地交通运输时间;②促进港澳地区的长期繁荣稳定;③加强港珠澳区域间的经济合作。该大桥对于珠江口水域的渔业发展影响不大。
3.答案:(1)A;(2)C
解析:(1)读图可知,在过去的十年中,中国内陆个人赴澳旅游人数稳定增长;中国内陆游客在澳门的消费先增后降再升,说明中国内陆个人赴澳旅游为澳门的旅游业创收呈现先增后降再升的态势;澳门的主要经济支柱有博彩、旅游、工业、服务业等,其中,重要支柱产业是博彩旅游业。
(2)祖国内陆自然资源丰富、劳动力资源丰富且价格低廉,而港澳则拥有丰富的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回归后,澳门与内陆经济联系中,主要为内陆提供旅游服务、资金和管理经验。
考点八台湾省
一、知识点
台湾省包括台湾岛,以及附近的澎湖列岛、钓鱼岛等许多小岛,面积共约36000平方千米。台湾岛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岛屿。
一、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1.台湾的位置
(1)海陆位置:台湾岛北临东海,东临太平洋,南临南海,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相望。
(2)纬度位置:北回归线穿过台湾岛的中南部,属于亚热带和热带。
2.台湾的居民台湾省的居民中,汉族约占97%,他们主要是明清以来从广东、福建两省迁居台湾的居民的后代。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高山族。台湾的人口集中分布在西部沿海地区。
3.台湾的城市台北是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台湾省最大的城市。高雄是台湾省最大港口和第二大城市。
4.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台湾在地缘、血缘、文化渊源等方面与祖国大陆关系密切。
(1)地缘关系:台湾本来就是祖国大陆的一部分。约在几百万年以前,由于部分陆地下沉,海水进入,形成了台湾海峡,台湾岛才与祖国大陆分离,成为岛屿。
(2)血缘关系:台湾省居民中汉族约占97%,主要来自祖国大陆的广东、福建,大部分人还保留着乡音。
(3)历史、文化渊源:1662年,郑成功率兵赶走荷兰侵略者,收复台湾;台湾和福建等省许多居民都共同尊奉妈祖;春节、中秋节等是海峡两岸人民共同的重要节日。
二、美丽富饶的宝岛
1.台湾的地形
台湾岛多山,山地面积约占2/3.台湾山脉纵贯南北,主峰玉山海拔3952米,是我国东部的最高峰。平原主要分布在西部沿海地区,是人口主要集中的区域。
2.台湾的气候
属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温暖,夏季炎热,雨量充沛,夏秋多台风和暴雨。
3.台湾的河湖
受地形和气候的影响,台湾岛的河流短急,水能丰富,最长的河流是浊水溪,最大的湖泊是日月潭。
4.台湾多地震
台湾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地壳不稳,是一个多地震的地区。
5.台湾的资源
(1)旅游资源:日月潭、野柳地质公园。
(2)森林资源:岛上森林面积广阔,一半以上的土地覆盖着茂密的森林,有“亚洲天然植物园”的美誉,樟树是台湾最著名的树种,红桧是台湾特有的树种。
(3)矿产、水产资源丰富:台湾山脉盛产铁、铜等矿产,西部有煤、石油、天然气分布。西海岸多盐场。
(4)农产品丰富:台湾岛西部平原土地肥沃,盛产稻米、甘蔗、茶叶和热带、亚热带水果。
三、外向型经济
1.台湾经济发展过程
(1)20世纪50年代:台湾经济以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为主。
(2)20世纪60-90年代:重点发展出口加工工业,形成“进口一加工一出口”型的经济,工业产品在出口贸易中所古的比重稳步上升。出口加工贸易的发展带动了台湾经济的发展。
(3)20世纪90年代以来:台湾重点发展以电子工业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出口贸易一直是台湾重要的经济命脉。目前,祖国大陆是台湾最大的贸易伙伴。
2台湾工业分布
(1)工业分布:主要分布在台北、台中、高雄等西部平原的沿海城市。
(2)工业分布的原因
①平原地势平坦,农业发达,为城市和工业发展奠定基础。
②西部与大陆隔海相望,距离较近,开发较早。
③西部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市场广阔。
④沿海城市海运便利,高雄是台湾最大的港口,为原料的进口和产品的出口提供便利。
3.主要工业城市
有台北、基隆、台中、台南、高雄等。台北是台湾最大的城市,高雄是台湾最大的海港、第二大城市。新竹科学园区号称“台湾硅谷”,是台湾高科技产业的代表,产品以外销为主。
二、典型例题
1.“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诗人余光中《乡愁》抒发了台湾同胞对祖国大陆浓浓的思念。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诗句说明海峡两岸密不可分。台湾与祖国大陆的位置关系正确的是( )
A.台湾岛西隔台湾海峡与大陆相望,东临太平洋
B.台湾岛东隔台湾海峡与大陆相望,是出入太平洋门户
C.台湾岛西隔台湾海峡与大陆相望,北临南海
D.台湾岛东隔台湾海峡与大陆相望,南临东海
(2)关于台湾岛城市分布特点,正确的是( )
A.主要分布在东部
B.主要分布在河流上游
C.主要分布在西部
D.主要分布在中部
2.如图示意沿北回归线台湾省地形剖面,据图回答下列各题。
(1)台湾岛的地势特征是( )
A.西高东低 B.东高西低 C.北高南低 D.南高北低
(2)祖国内陆是台湾省最大的贸易伙伴,两地间货物运输的主要交通工具是( )
A.轮船 B.汽车 C.火车 D.管道
3.台湾岛是台湾省的主体,为我国第一大岛。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关于台湾岛自然地理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有( )
①全岛均位于热带
②地形以山地为主
③水能资源丰富
④平原集中分布在东部沿海
⑤位于火山、地震带上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②④⑤
(2)台湾岛的铁路环岛分布,考虑的因素主要是( )
A.地理位置 B.气候因素 C.地形因素 D.人口分布
三、参考答案
1.答案:(1)A;(2)C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台湾岛的地理位置。台湾岛西隔台湾海峡与大陆相望,其北临东海,南临南海,东临太平洋。故A项正确,B,C,D项错误。
(2)本题主要考查台湾岛的城市分布。受地形因素影响,台湾岛城市主要分布在西部平原地区,故A项错误,C项正确;从河流来看,主要分布在河流下游,故B,D项错误。
2.答案:(1)B; (2)A
解析:(1)台湾岛地形以山地为主,平原面积较小,山地主要分布在台湾的中部和东部,平原主要分布在台湾的西部。读图可知,台湾山脉位于台湾的中部和东部,平原主要分布在台湾的西部,因此,台湾的地势特点是东高西低。故选:B。
(2)我国主要的运输方式有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和管道运输等。依据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根据不同的运输情况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台湾与祖国内陆隔台湾海峡相望,因此,两地间货物运输的主要方式是水路运输,主要交通工具是轮船。依据题意。故选:A。
3.答案:(1)C;(2)C
解析:(1)北回归线穿过台湾岛中南部,南部为热带,中北部为亚热带;台湾岛山地约占三分之二,主要分布在台湾岛的中东部,平原主要分布在西部沿海地区;台湾岛河流落差大,水量大,水能资源丰富;台湾岛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
(2)台湾岛地形以山地为主,沿海地区地势平坦,铁路环岛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