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正面管教工具卡08——启发性的问题

 天下小粮仓 2022-06-05 发布于福建

职场宝妈,正面管教践行者,持续关注育儿,时间管理达人

去刷牙,去做作业,快点穿衣服,不要和弟弟打架,收拾好你的玩具,现在想象你是一个孩子,当你听到父母说上面这些话时,你的感受是什么样的?你感受到尊重了吗?你愿意按照父母的指令去做吗?我想很多孩子听到这些话,都不太愿意很好地配合,那到底要怎么说,孩子才愿意配合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正面管教工具卡的第八个工具——启发性的问题。提问而不是命令,邀请孩子发展独立思考的能力。

有些家长会说,我每天都会问孩子,比如,为什么作业还没有完成?为什么不好好吃饭?可孩子就跟没听见试的,我要提醒大家的是,刚才那样的提问叫质问、责问,它跟启发式提问最明显的区别就是质问和责问往往带着愤怒的情绪,当孩子接收到愤怒的情绪时,他们也会产生愤怒,容易产生逆反心理,越说越不听,而启发式提问是和善而坚定的,当孩子听到父母没有责备他的意思时,就不会产生紧张、愤怒的情绪,也就没有了反抗。我们来看几个启发式提问的例子,用它们来代替命令。比如,“别忘了穿外套!”可以说:“如果你不想感冒需要做什么?”。“刷牙去!”可以说:“做什么才能有一口干净的牙齿?”。“上床睡觉!”可以说:“我们约定的上床睡觉时间是几点?”当你在思考启发和命令之间的不同时,你认为哪个对孩子更有力量?哪个更能让孩子去主动思考并感受到合作精神?当解决方案来自孩子时,父母和孩子一起头脑风暴,由孩子选出最合适的解决方案时,双方使用尊重的方式来做决定时,孩子们体会到了有价值的贡献。

鲁道夫·德雷克斯说过,要激励孩子自己找到解决方案,而不要告诉他们,当我们告诉孩子应该做什么事,他们是在被动的参与,告诉会造成身体的生理紧张,传递给大脑一个信号来反抗,也很容易让孩子不听或者不服从。当孩子回答问题时,他们是在积极参与,从生理学的角度讲,提问让人放松,它会告诉大脑去寻找答案。在使用启发式提问时,我们需要注意,不要一开始就问为什么,为什么不,我们需要问事实,用什么、哪里、怎么等词汇。比如,孩子不小心打碎了你心爱的花瓶,不要一上来就问孩子,为什么把花瓶打碎了?是谁打碎的?这只会让孩子感受到你的指责,你不妨先放下自己的情绪,问问孩子刚才发生了什么?花瓶怎么碎了?或许你会得到不一样的答案。

当孩子犯错误时,我们不要急于去指责孩子,尝试先了解事情的真相,引导孩子自己解决问题。孩子需要在错误中成长,而不是在错误中受惩罚,犯错误并不可怕,如何引导孩子在错误中学习成长才是我们家长要做的事情。那到底如何更好地提问呢?你可以通过问下面的一个或者多个问题,来引导孩子养成思考的习惯,这比单纯地去责备孩子效果好很多。

1、问事实,刚才发生了什么?

2、问感受,你对发生的事情有什么感觉?

3、问想法,你认为是什么原因导致了那件事情的发生?

4、问行动,接下来我们该怎么做?

5、问收获,从这件事情中学到了什么?你怎样才能把这次学到的东西用于下一次?

为了更好地使用启发式提问,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1、问题越具体、越小越有效,太大的问题会让孩子无法回答。

2、让孩子自己得出结论,我们不要有预设的答案,反复就同一个问题问孩子,必须让孩子回答到自己预设的答案上。

3、允许孩子不知道,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去发展独立思考的能力。

4、不要在一方很生气或者很烦躁的时候提问,这时的提问容易产生冲突,在有情绪的时候任何工具都是无效的。

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是不断提问和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我们尝试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目的,将问题交给孩子自己去处理,要先从学会提问开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