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华诗词》杂志端午诗词专辑​

 杏坛归客 2022-06-05 发布于山东
《中华诗词》杂志端午专辑
 
周文彰
 
端午节-中华诗人节
 
骚人有节在端阳,吟诵声飘粽叶香。
一读离骚情志涌,诗心百万效忠良。

高  昌

诗人节漫笔

有的诗篇有的人,幽兰心迹劲松身。

宁随渔父吟迁客,岂为怀王作弄臣。

泽畔金瓯叹砧杵,潮头铁血曜星辰。

龙舟试看渡端午,鼓棹年年是草民。

 
范诗银
 
卜算子·端午
 
湘水剪情丝,楚霓裁心叶。折折缠缠无限思,捧捧千秋雪。   何处九歌台,续我招魂阕。一箭风长一桨圆,一片端阳月。

莺啼序·怀屈原

痴心素辉几度,尽风长宇阔。涉沅溆、初梦诗魂,碧流遗我湘月。诵骚句、翻花细浪,涟涟寄得肠千结。酹金尊,试想先贤,独对圆缺。

 泪洒都门,踉跄枉渚,踏江声喷雪。被华发、笑看浮云,可怜肝胆寒彻。问苍天、真言苦积,素幡舞、有歌悲切。佩芷兰,香草美人,也曾欢悦。

 千年堂庙,一楚乾坤,金鼓催征钺。据大泽、波扬云卷,击越竭渔,约赵邀瓯,拒秦争铁。辞娴乱治,经绳华胄,峨冠博带春秋剑,仰高风、丹陛堆豪杰。雄图可赌,却使谣妒娥眉,换来逝者呜咽。

 凝神鉴史,呵壁惊尘,念旧时宫阙。惜落日、余晖空抹。杂蔓生阶,乱鸟栖树,宴弦都歇。遥天望祭,枯缨沉水,自将清魄喂鱼鳖,到如今、犹热倾腔血。深情惟赋新辞,刻骨相思,待从谁说。


林   峰

壬寅端午依文彰先生韵

欲除大疫过端阳,心底蟾辉冷似霜。

犹记童年蒲艾色,清思遥共晚烟长。

 
刘庆霖
 
游屈子文化园
 
江边祭拜意淳淳,身后何来万里云?
以梦为家鉴求索,用诗爱国耐深论。
死于鱼腹终非鬼,活在人心即是神。
汨水欣成天下水,楚风骚韵满乾坤。
 
宋彩霞
 
家山好·写在第四届中华诗人节
 
踏波归去恨滔滔。从天问,到离骚。湘君日月和山鬼,路遥遥。水云冷,碧萧萧。      九歌经典神州晓,历代把魂招。家山国事,时人劲草撷琼瑶。端阳韵更娇。
 
潘   泓
 
壬寅端午闻宜昌将有诗人节活动柬宜昌诸友

不愧灵均地,风情续典型。
山雄嘉树起,壁立大江停。
灏气来巫峡,晴波去洞庭。
虎龙吟与啸,宜作海潮听。
 
八声甘州· 端午节宜昌将有诗人节活动,为此寄思

又熏香食粽赛龙舟,儿男竞雄豪。念堤翻艾阵,滩支蒲剑,鼓击锣敲。引导荷榴颜色,旗帜冶红骄。早不江湖上,梗泛蓬飘。      岂必年年端午,只捶胸顿足,啼泣号啕。信美人香草,故事未迢遥。值佳时、且歌且舞,况三闾、已立雪霜标。神驰处、是熊罴吼,激浪摧潮。

何  鹤

重访屈原祠

隔岸遥听荆楚风,坊间百态了于胸。

竹光淡淡披新雨,江水悠悠寻旧踪。

毕竟无能人易近,可怜独醒世难容。

九歌声里朝天问,一曲离骚笑附庸。

张亚东

端午回家路上作

暮色连着麦浪尾,老爹背上儿酣睡。

踏足万水与千山,那段回家路最美。

胡   彭
 
【楚歌】汨罗怀屈子
 
薜萝门兮香草天,
笼红袖兮下芰船。
扬兰楫兮歌山鬼,
声自远兮响应弦。
时有异兮魂有若,
君潇湘兮我幽燕。
怀人未已兮怀沙千年,
长太息兮酹君前。
 
········以下各地诗友来稿········

徐中秋
 
浣溪沙·吊屈原
 
浊世难容能奈何?怀沙一曲付清波。空将高洁托新荷。   便有离骚明志向,从无巧舌弄莺歌。殷忧泪比汨罗多。
 
壬寅端午节
 
艾香沁肺粽香飘,梅子熟时风雨潇。
沅水龙舟难觅屈,雄黄玉液不降妖。
新冠肆虐传还烈,硕鼠潜行害未消。
悬户菖蒲斜作剑,百邪逃遁净尘嚣。
 

陈鸿波

屈子汩罗歌(节选)

汨罗江畔草青青,无数龙舟出洞庭。

百里沿江寻魂魄,粽香散作满天星。

从兹年年五月五,艾蒿香草迎端午。

湘女岸边饲鱼龙,湘子船头擂大鼓。

历朝历代帝王嘉,风俗随风未有涯。

汨罗江边花满树,一花开出世间花。

千年兰芷承甘露,骚客爱往汨罗住。

万里烟波过海来,跪向离骚寻章句。

一湖春水细流长,南北交融楚字香。

生死渊源同屈子,岳阳伸手握丹阳。

骆琳玲
 
江城子·又端阳
 
莼鲈兴动又端阳。粽飘香,夏荫长。稚子新妆、彩蛋网兜装。三两相邀兴致起,拼弹子,比香囊。   龙舟避疫锁苍茫。立河旁,意飞扬。还记楚邦、慰屈子倾觞。一阕离骚惊世醒,传万代,促兴邦。
 
王章信
 
端午抒怀(新韵)
 
再聚光华耀亚东,笙歌应喜九州同。
千秋角粽频添韵,万桨龙舟劲卷风。
敢破重围方挺立,无输大海是包容。
离骚未尽堪偿胆,丝路当铺道道虹。
 
王少华
 
鹧鸪天·吟《橘颂》敬屈公
 
盛赞初心志不移,根深南国岂容离。犹钦傲骨愿长友,更惜芳心修楚辞。   吟橘颂,悟情思,坚贞爱国耀清晖。千秋景仰真君子,最是贞标万古垂。
 
余建军
 
端午抒意
 
汨罗流水似澴川,端午怀沙气浩然。
醒有新愁双泪坠,清于浊世一身捐。
龙舟久赛成民俗,蒲酒频斟祭楚贤。
细把离骚仔细看,千年艾叶袅余烟。
 
孙建时
 
忆王孙·泛舟
 
龙舟托起映霞红,不尽风骚韵味浓。水上悠悠展笑容。乐无穷,端午相逢众媪翁。
 
焦昌荣
 
端午抒怀
 
年年端午赛龙舟,击浪扬波细溯由。
祈福驱邪拜天象,挂蒲投粽祭贤流。
灵均抱屈深于水,子胥精忠自刎头。
已逝伟躯魂未逝,邀君梦里作神游。
 
秦彦丽
 
端午有感
千年端午悼直臣,奸佞因何世代存?
无限风光名利场,青松孤寂逆风吟。
重五佳节忆诤臣,离骚传唱粽香吟。
舍身醒世征程照,华夏传承千古魂。
 
黄发滨
 
临江仙·端午采去年手植菖蒲
 
姿映小潭摇剑影,欣欣为接端阳。蜻蜓歇久嘴含芳。出泥茎玉白,滴露赠朝凉。    见青皆药今又是,风情应出沅湘。栽根发叶长诗行。分邻悬在户,共享去年香。
 
陈鹤鸣
 
端午感怀
 
每到端阳心血涌,悲吟默祭楚天魂。
神来九问今人飨,盖世离骚晚辈存。
爱国情怀昭后裔,兴邦理想励儿孙。
同胞共筑团圆梦,赤子回归报母恩。
 
樊惠彬
 
忆童年端午
 
举眸芦荡叶纷扬,入镬加工逸诱香。
虽有糯籼掺配料,但无肉枣拌咸黄。
裹牢扎紧柴狂煮,才熟忙尝蘸蔗糖。
包粽外婆高手艺,至今尤觉味悠长。
 
赵印奖
 
端午节感怀
 
龙舟荡起祭英魂,粽子飘香出国门。
求索精神昭日月,不屈气节朗乾坤。
 
李生利
 
浪淘沙·吟离骚抒怀
 
端午祭先贤。碧水潺潺。汩罗江里赛龙船。忠骨离骚诗韵在,代代相传。   华夏咏千年。辨别忠奸。投江抱石是蒙冤。大爱华章人敬重,重读诗篇。
 
麦唐胜
 
端午节怀屈原
 
千古离骚韵未荒,节逢竞渡意深长。
无门报国宁身死,哀郢成仁悲楚殇。
傲骨问天天闭嘴,端阳包粽粽飘香。
忠魂不朽民心系,诗勒丰碑浩气扬。
 
罗  芳
 
端午遥祭屈原
 
终生求索历风霜,进献忠言逆楚王。
奸佞临朝民族患,贤臣退位国家伤。
难酬壮志心憔粹,未抒豪情梦破亡。
天问迷题千古炫,高歌一曲赴潇湘。
 
张楚毅
 
忆江南·端午
(一)
端午到,粽子万家香。河面划船迎浪驶,人群夹岸举旗扬。屈子在何方?
(二)
端午到,华夏祭英雄。手捧《离骚》观世界,怀揣《天问》探苍穹。屈子在心中。
 
蒙建华
 
浣溪沙·端午
 
一树榴花红欲流。千门艾草绿还柔。读骚对酒竞龙舟。   食粽尤宜追古俗,端阳最是惹乡愁。几多往事涌心头。
 
端午遥忆
 
菖蒲泛玉粽飘香,最忆儿时在故乡。
采叶村南芦苇荡,携筐柳下芰荷塘。
平凡日子开心过,澹泊生涯惬意忙。
孰说贫年无节味,家家插艾闹端阳。
 
张少华
 
端午
 
汨河有意放情讴,大浪滔滔不绝流。
一代忠魂天尚记,当空圣影水仍游。
云生别绪香包散,柳作离愁粽叶收。
百里罗江吞滚滚,千年屈子吐悠悠。
 
裴国华
 
端午怀想
 
又逢端午粽飘香,酹酒追思谒栋梁。
屈子舍身存正气,黎民留爱敬忠良。
谏言只为家园好,取义惟求国运昌。
亮节高风千古颂,名垂青史永流芳。
 
肖翠风
 
端午节遐想
 
每逢端午倍牵肠,十亿炎黄恸国殇。
一曲离骚传万古,通篇天问寄宏章。
龙舟竞渡忠魂舞,粽子抛江汨水扬。
壮士金躯无觅处,坚贞气节永流芳。
 
宋庆祝
 
端午节有感
 
寄思仲夏夜,包粽过端阳。
一水汨罗远,千年诗话长。
龙舟相竞渡,声色共飞扬。
退却人潮后,全然是糯香。
 
李国典
 
端午节
 
端午又临思绪长,神州自古敬忠良。
大夫殉国离骚表,屈子爱民天问彰。
求索贤臣人慨叹,强邦志士世传扬。
后生赓德衷肠寄,蒲艾悬门米粽香。
 
冷润生
 
鹧鸪天·玉龙湖怀屈子
 
百里琉璃碧且澄,晨钟鸣处鸟声轻。二朗井里晴空映,米市长街月下行。   垂岸柳,景观亭。螺丝如黛水波平。飘香瓜果三溪地,遥寄灵均粽有情。
 
许华凌
 
端午屈原祭
独步骚坛万古讴,捐躯殉国亦风流。
初心不改清平志,毅魄还从瀚漫游。
俊节高情黎庶赞,美人香草楚辞收。
江亭瞩望斜阳暮,浩渺烟波逝水悠。
九州大地起悲歌,万众潸然向碧波。
艾草粽香情寄泪,仁怀德伟洁如荷。
离骚美赋惊寰宇,天问痴心泣汨罗。
醒世风标千古在,高山仰止自巍峨。
 
闫明亮
 
端午怀古
 
汨水深悲万古存,忠魂浩荡不沾尘。
强国愿望归何处,一曲离骚警世人。
 
张四清
 
端午感怀
 
一死忠魂祭若何?滔滔江水正扬波。
诗人激愤凭天问,壮士孤清颂九歌。
竞渡龙舟擂击鼓,高悬苦艾祓除疴。
兴亡参透忧怀意,万古离骚悟汨罗。
 
王通路
 
壬寅端午
 
龙舟竞逐伴渔轮,水笑诗酣达远津。
一部离骚深肺腑,九州互爱长精神。
土瘟洋怪频为恶,大政小康终报春。
今日古贤当快慰,时迁代换画图新。
 
曹树造
 
端午悼屈原
 
开筵解粽艾悬轩,竞渡龙舟悼屈原。
爱国心怀兴国愿,忠君情寄谏君言。
美人香草良家誉,浪漫风骚雅士尊。
试看汨罗江上水,携歌带问淌诗魂。
 
万裕屏
 
端午节咏怀
 
勿忘星陨汨罗江,爱国精神永发扬。
米糯千秋包伟大,龙舟万古划荣光。
诗人节日诗人耀,贤彦祭期贤彦煌。
新纪新程筑新梦,全民跟党振家邦。
 
熊宗兴
 
临江仙·端午节
 
粽叶青黄包夙愿,投河寄意忠魂。汨罗千古意犹真。斯民怀屈子,万众仰贤臣。  奋起直追齐努力,龙舟满载精神。雄黄艾叶净柴门。儿孙铭古训,爱国有传人。
 
刘秋梅
  
端午忆屈原

榴花初绽正端阳,蒲艾簪门黍粽香。
一曲离骚流万古,龙舟竞渡祭忠良。
 
李军英
 
一剪梅·端午节寄母
 
小院飘浮艾叶香。雾锁家山,梦醒风窗。劬劳慈亲影匆忙,载满晨光,走近端阳。    彩线丝丝系吉祥。挚爱相缠,鬓发添霜。凝思往事牵愁肠,可惜流年,懊恨深藏。
 
张开瑰
 
端午有感
 
人将走远梦将凉,诗老山城韵带殇。
音讯屏间无一字,泪珠镜里有千行。
心能靠近还能远,情可生霉也可香。
我本红尘惆怅客,端阳独饮又何妨。
 
黄钟乐··端午上山割艾蒿
 
闲来无事向山行。芳草眸中葱翠,枝上鸟争鸣。沿路艾蒿勤割采,端阳撩起万千情。   怀念儿时思绪萦。家里雄黄香酒,为我避灾星。今日双亲皆远去,节来伤感又滋生。
 
杨春芳
 
柳梢青·端午
 
艾草飘香,彩丝缠腕,煮粽传觞。节庆端阳,喧天锣鼓,舟渡湘江。      邀朋酒饮雄黄。对弦月、诗吟九章。沉醉何妨,感时怀古,寄意疏狂。
 
朱艳秀
 
端午忆屈原
 
妙笔难平家国事,医心不治是沉疴。
忧思万卷谁知意,江水长吟千古歌。
 
踏莎行·端午有忆
 
酒兑雄黄,腕缠百锁。青青粽叶温馨裹。爷爷早起采冰台,阿婆灶下添柴火。   记忆三千,浮云几朵。经年故事频翻过。人行异域倍思亲,尤怜佳节难同坐。
(注:“冰台”,艾草别称。)
 
朱艳秀
 
端午寄屈原
 
天问不休谁作答,山光事物各偏差。
九歌感慨皆忠义,千里忧思是国家。
举步时逢风雨路,转身再入海河涯。
今朝盛况若君见,笔底将开什么花?
 
刘守德
 
庚子年端午寄怀
 
暑气腾腾日正长,忽闻佳节又端阳。
客中难识雄黄味,梦里常怀粽子香。
每念椿萱终有憾,但关名利渐无伤。
经年已惯飘零路,身染浮尘鬓染霜。

杨丹丹
 
端 午 节
 
端午时飘艾叶香,龙舟赛起激情扬。
行人街市鲜蔬买,粽子芦芽真味尝。
 
李   丽
 
清平乐·端午(新韵)
 
时光半老,重五人间晓。吐翠山间含露蓼,采把青青艾草。    庭前米粽香飘,河间竞渡舟摇,今古为谁吟诵,忠魂汨水遥遥。
 
张赟婷
 
端午节(新韵)
 
糯米清香散万家,开门喜见石榴花。
龙舟竞赛传新韵,遥忆屈原思绪遐。
 
李芊芊
 
小重山·端午(新韵)
 
风雨疏疏生晦冥。点滴惊浅睡,冷清清。绿纱枕簟满倾听。江南里,分外海榴明。    陇上客难逢,汨罗空不见,泪星星。杨梅佐酒祭屈平。烟如篆,独醒向深更。
 
清平乐·端午(新韵)
 
天波易老,端午人间早。花径香尘谁祭扫,万户玉粳艾草。    淹留精魄飘摇,更听汨水潇潇。应念楚人忠怨,多情还诵离骚。
 
李世强
 
喝火令·端午吟怀
 
少小端阳日,常随祖母边,喜缠花线乐开颜。为阻豸虫胡闹,艾叶耳中钻。   恍忆童年趣,惊疑发已斑。又逢佳节梦难圆。寄语苍天,寄语燕飞还。寄语彩笺归处,载我至乡关。
 
崔自龙
 
端午吊屈原
 
端午粽香飘楚域,燕河边上祭忠魂。
《离骚》辞韵垂青史,《天问》豪风耀世人。
变法图强施善政,“深思高举”拒凡尘。
龙舟竞渡你击鼓,碧水悠悠湘草芬。
 
李跃贤
 
端午踏青
 
黄莺衔翠柳,清露滴曦光。
陌上花翻浪,湖中水戏鸯。
心随鸿雁远,风送粽包香。
怀古凝思久,寻幽诗满囊。
 
罗寻阳
 
浣溪纱·端午
 
室满粽香香染容,雄黄画虎忆乡风:邻童斗卵戏花丛。   应景聊将蒲艾挂,诌诗枉作杞人忡。感怀节味旧时浓。
 
注:斗卵:将煮熟的咸鸭蛋相互撞击,看谁的蛋壳先破,先破者为输。
 
张  炜
 
端午遐思
 
赛舟击鼓唱歌谣,破浪乘风释怒潮。
一把心酸包楚粽,千年泪洒过秦桥。
清光艾叶呈天意,皎月屈平举世骄。
汨水滔滔怀旧恨,红尘历历祭今朝。
 
萧学菊
 
拂霓裳·炎陵客家端午
 
近端阳,小街空气艾清香。三角粽,现包新煮诱人偿。山里哥配料,客家妹摊场。客来坊,任自挑、同享好分光。   农家寓舍,门竖艾,把蒲旁。亲长幼,举家团聚庆安康。天空飘小雨,河里竞龙航。遍城乡,好昌明,屈子自倾觞。

崔振爽

鹧鸪天·童时端午恁无忧

枣粽飘香每是思,葫芦丝线忆儿时。担心起晚难寻艾,又恐攀深归去迟。   绕小路,跨河溪,泉边林里乐滋滋。折来一束清香叶,插到门边作彩衣。

任武德

临江仙·端午寄

粽溢浓香飘午日,偏天凄雨悲风。龙舟竞渡楚江东。九歌携祭语,天问扣苍穹。     半百霜华成寂客,红尘诸事匆匆。春花秋月咏情衷。闲愁抛物外,长醉仄平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