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5年前福建商人掏2亿买10万亩戈壁,被嘲钱多人傻,未料现赚爽了

 关外大雁 2022-06-05 发布于辽宁

2007年,在宁夏银川市聚集着一批福建援宁的商人,他们都是前来投资房地产,或者投资建厂的大金主。

这一行人中,一个叫陈德启的人,盯着宁夏地图直言不讳地说:“在宁夏搞房地产办厂,不做也罢,反而城外的戈壁滩,是块价值连城的风水宝地,值得一探究竟。

众人一听,暗自发笑:这50来岁的小老头,脑子被驴踢了吧,那是块寸草不生,风吹沙石跑的戈壁,荒废了上亿年,荒原几十公里,鬼影都没有一个,还说能掘金,白日梦没醒吧。

然而,他就在招商办工作人员的陪同下,在戈壁滩上站了15分钟,其间就做了几个动作:

首先捧起一把土闻又闻,接着让秘书带上泥土直飞法国,然后若有所思几分钟,决定出资2亿买下10万亩戈壁。

这举动惊得在场人目瞪口呆,陈德启经商几十年,有一个口头禅:“我看中的生意,没有不赚钱的。”

文章图片1

陈德启本人

但比他之前发迹史,辉煌史来说,买下戈壁滩这举动,实在让人不晓得他葫芦里买什么药。

这一批老板中无一不戏谑:这样的荒地,白送也不要,完全就是赔本货,老陈迟早败得体无完肤。

众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未料经过5年的规划,10年的发展,如今曾经一文不值的戈壁滩,已经成为年入上亿的葡萄庄园。

曾经笑话他的人,如今恨得牙痒痒,白白断送了一块金沙滩。

陈德启究竟怎么来头,能把不可能化为神奇?

陈德启,福建晋江人,出生在普通农民之家,可晋江是盛产华侨之乡,耳濡目染下,幼年时的陈德启经商头脑就十分活络,10来岁就联结同乡编织草绳,做起草绳“二贩子”,成为万元户。

1983年,20出头陈德启,并没有止步不前,可是胸怀大志,跟着乡党去泰国曼谷闯世界,暗自发誓要荣归故里。

大抵是心诚则灵,陈德启在菜市场买猪肉时,意外发现,猪肉摊的老板都把猪胆直接丢进垃圾桶。

“猪胆可是宝贝呀,在国内,他就看到有贩子专门收购,拿去提炼胆黄素,入药中药“片仔磺”,一斤售价高达35万元。”

发现无本生意,陈德启内心像小鹿乱撞一样,兴奋得连夜致电国内请师傅,立马来泰国提炼胆黄素。

在等师傅时,陈德启一边租地方,一边去捡猪胆,或者极低价收购。极短的速度,陈德启就大大的挖了第一桶金,用他自己的原话来说:

“那时,赚钱比印钞机还快。”

猪胆成本低,本来就是暴利了,陈德启还压榨分毫不少,原来提炼1克要用60个猪胆,他硬是把提炼效率提高到只要35个猪胆。

文章图片2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那时国内还没“大哥大”,陈德启在泰国就用上了移动电话,但他心里清楚,这门生意门槛低,只能赚快钱,时间久了,必然会有很多竞争对手。

于是,他迅速转行,做国内向泰国出口肠衣,随后逐步涉及贸易、旅游、房地产等诸多产业,一度深得泰国政要的青睐,并邀请他担任泰国总理府顾问等职务。

历时10年打拼,陈德启有了雄厚的家业,并没有忘记国家,反而决定把从国外赚到的钱,拿回国内投资,支持国家的经济建设。

1998年,陈德启耗资6000万美元在江苏溧阳投资建厂,生产中叫做米果的膨化食品出口日本。

可从没接触过食品行业,在日本也没什么关系,第一年就滞销,陈德启亏了1200万元。

朋友都劝他,及时止损,可他却跟工人员工说:“我做好亏3年的准备,你们放心上班,保质保量抓好生产。”

在那时,下岗潮高涨,陈德启心里门清:结业就等于端了一家人的口粮,宁可自己亏钱,也不干这缺德事。

就这样,他亲自跑日本学习,频繁参加广交会等外贸会接触客户,亲自下一线指导,,,,,,很快便顺利打开市场,最多的一年,销售了2 500集装箱的产品,在整个欧洲市场,销量占到了60%以上。

盘活了这门生意,陈德启陆续在山东等地投资房地产,都无往不胜。用他的话来总结:

“看上的地,从来没有不赚钱的。”

文章图片3

陈德启在葡萄园

2007年,他应邀来到宁夏,没想到,这一次,彻底让他被嘲讽了10年。一众商界同行都在等着看他笑话。

结果等来的是打脸,他在一片荒芜的干沙滩上,打造成一个“金光闪闪”的塞上江南。

2021年开年大戏《山海情》,剧末马得福打call宁夏葡萄酒时,所在的演讲大厅,就是陈德启的酒庄,他也在剧中当了一回龙套,饰演第一跟马得宝买蘑菇的福建客商。

可10年戈壁滩开发,无疑沙漠种绿洲,投入整整22亿,前期分文未赚,陈德启为何非要这样自讨苦吃?

知道其背后的情结,不敢潸然泪下,给予大拇指:大写的企业家。

舍弃香车豪宅,褪去企业家的身份,改行做农民,为啥?

前文提过,陈德启花了15分钟,豪掷2亿买下10万亩戈壁滩,在外人看来是犯了生意人“无利不讨好”的大忌。

后来他在接受央视记者采访时坦言:

“到宁夏之前,就已经了解到,宁夏西海固移民极度贫穷,极需要产业帮扶,但在宁夏投资房产,根本帮不了这些需要脱贫致富的农民们。

他是个葡萄酒爱好者,经常去法国各大酒庄买酒,对葡萄的种植和酿造,有过研究,在看到宁夏的戈壁滩后,就觉得这里适合种植葡萄,于是让人带着土壤去法国做检测。

当时他心想,哪怕种不出葡萄,这么一大块地,十来公里处,有黄河水渠,请1000来个农民来种树,也能解决1000多个家庭的生计。这才是自己来宁夏的初衷。”

初衷是好的,但在寸草不生的戈壁上种出葡萄,是史无前例的壮举,陈德启吃尽了无数苦头。

对于他选择离开商海,去戈壁搞种植,家人都甚是不理解,简直就是脑子进水了。

文章图片4

陈德启在《厉害我的国》的镜头

陈德启非但不听,还慷慨陈词,说一定要在戈壁滩上做出一番成绩来。

初来乍到时,没水没电,没住处,陈德启住在不足20平米的板房里,吃了一个多月的泡面。面对戈壁滩无孔不入的风沙,嘴里常吃得咔咔响。

最糟心的是,夜里睡着时,板块的顶都被刮飞,冷得瑟瑟发抖,只能跟员工们挤在一起取暖。

戈壁极度缺乏水,陈德启亲自带1000多个农民修渠,引进黄河水,耗资1000万引进以色列净水设备,解决附近5个村和葡萄园的用水。

戈壁生态恶劣,他耗资2000万种白杨树,防风固沙。2011年,葡萄还没种下,陈德启就拿到了整个西部首个“绿色示范单位”。

“到戈壁先种树,不种葡萄,”陈德启常常成为朋友讥讽的梗,可他却充耳不闻。

2012年种下第一批5万亩葡萄,陈德启常常戴着草帽,到地里教农民种植,修剪,闲时捧起一本本种植书,看一个个种植的视频,硬是从外行整成了专家。

他跟家人说:“在宁夏,看到5000多个农民拿到工资时的幸福样,看着他们因为有了收入,生活越来越好的照片,比我创造一个上市公司更有价值。”

可葡萄种植和酿造是个投入大,回本慢的产业,陈德启只有从其他行业赚到的钱,来填这个洞。

直到2018年,历时10年的打磨,酒庄才有了第一批酒,并赢得了好评,一经推出市场,短短几个月就销售一空。

陈德启酒庄的酒,每年参加国外的葡萄酒大赛,屡获各项奖项,还曾连续2年成为中国葡萄酒的代表在罗浮宫展出。

如今,酒庄有5000多名员工,全是西海固的移民,陈德启说:只要一个家庭有一户在酒庄上班,就可以脱贫。

文章图片5

来自纪录片《厉害我的国》

每年陈德启除了提高员工福利,还把赚到的利润做公益慈善,改善移民们的生活环境。

央视记者问他:“如果再一次选择,还会投资戈壁吗?”

陈德启摇头说:“可能不会,其间的辛酸和投入,没有足够充裕的资本,是干不好这事的。未来我还要建成一个葡萄酒小镇,接纳1万多人就业。对于收入和付出不相称,我觉得值得,看着农民的生活好起来,看着中国葡萄酒走向世界,并凭借富有中国特色的风土赢得老外的认可,我很自豪。”

据媒体报道,法国前总理在品尝过宁夏葡萄酒后,都不禁提醒本土酒庄主,要警惕中国朋友。

目前,在陈德启等企业家们的带动下,宁夏已经建成了55万亩的葡萄酒长廊,年产值200多亿,成为中国葡萄酒的代名词。

这背后,最大的受益者,无疑是西海固的农民,有了产业,不再用在贫瘠的黄土高原上,艰难存活,从2000年家庭年收入不足1000元,到如今5-6万元以上,生活彻底改善。

这背后,不得不为陈德启这样的企业家点赞,为了一份担起社会责任,10年分文未赚;为了帮扶,舍弃本可锦衣玉食的生活,让昔日毫无技能的农民,成为酒庄的各种能手,安居乐业。为了给祖国西部生态可持续发展,创造绿色化经济活动,10年躬身打磨。

不得不说,企业家中,最佩服的除了曹德旺,还有他了。心有家国,心有大舍精神,为你点赞。 


参考资料:

央视纪录片《厉害我的国》

中国新闻网:《归国华侨荒滩耕耘14载:想把中国葡萄酒推向世界》

宁夏日报:《“学史力行”——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14年,他将荒滩变为绿洲,酿出甘甜琼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