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又名艾蒿、蕲艾,为菊科植物艾的全草,是常用的中药,性温,味苦,入脾、肾二经,具有理气血、逐寒湿、温经、止血的功效。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朱震享曰:“艾,生寒熟温,生捣汁服可止血。《本草》言其温,不言其热。其性入火灸,则气下行,入药服,则气上行。”《本草正》亦载:“艾叶,能通十二经,而尤为肝脾肾之药,善于温中、逐冷、除湿,行血中之气,气中之滞,凡妇人血气寒滞者,最宜用之。或生用捣汁,或熟用煎汤,或用灸百病,或炒热敷熨可通经络,或袋盛包裹可温脐膝,表里生熟,俱有所宜。” 艾分大叶与小叶,长江以北多为大叶艾,长江以南多为小叶艾。大叶艾厚而宽绒毛多,艾绒纤维粗产量高,气味芬芳,火力柔和。小叶艾叶小而薄,产量低,烟大火烈,制艾绒、药用多用北方大叶艾,食用、驱蚊多用小叶艾。 大叶艾茎长叶宽大,小叶艾茎短叶细长。小叶艾气味更浓郁,挥发油含量更高。大叶艾的花朵为红色,小叶艾的花朵为淡黄色或黄绿色。 茵陈别名绵茵陈、茵陈蒿、白蒿、绒蒿、猴子毛,为菊科植物滨蒿或茵陈蒿的干燥地上部分。春季幼苗高 6~10cm时采收或秋季花蕾长成时采割,除去杂质及老茎,晒干。春季采收的习称绵茵陈,秋季采割的称茵陈蒿。 茵陈擅退黄疸众所周知,《别录》谓其治“通身发黄,小便不利,除头热”,也进一步阐述其清热利湿退黄之功。但茵陈尚有宣湿郁之功,善治湿温病往往为世人所忽视。吴鞠通云:“茵陈宣湿郁而动生发之气。”甘露消毒丹中即以茵陈宣湿郁,配合蔻仁、藿香、滑石、木通以化湿泄浊,配合连翘、黄芩以清热解毒,清热化湿治湿温病。茵陈的宣湿郁作用在加减正气散中也有体现。茵陈五苓散中茵陈更有开郁而清湿热之功。 青蒿又名臭蒿、细叶蒿,为菊科植物黄花蒿的全草。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原名草蒿。具有清热解暑、除骨蒸热、截疟的功能。用于暑邪发热、阴虚发热、夜热早凉、骨蒸痨热、疟疾寒热,温热黄疸等病症。 青蒿(黄花蒿),茎圆柱形,未开花嫩枝,叶片多数羽状分裂,多破碎;带花穗或果穗的枝,叶片稀少或脱落,总状花序,具特异香气,味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