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盘点老行业之一百一十三】毛笔制作

 芳华亭 2022-06-06 发布于福建

毛笔是我国古代特有的书写工具,它和墨、纸、砚并称为“文房四宝”。毛笔制作是在中国有着悠久历史的一项传统手工制笔技艺,是用兽毛扎成笔头,再黏结在管状的笔杆上而制成。据考古发现,毛笔在6000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已经使用。古代有战国末年秦将蒙恬造笔的传说,现存最早的毛笔也为战国时代制造,秦汉毛笔出土很多。

毛笔制作技艺,是上海市黄浦区和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地方民间传统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我们以此两地为代表,介绍中国毛笔制作技艺。

图片

上海的周虎臣毛笔制作技艺集湖笔、水笔、书画笔三大制笔技艺之大成,融会中国南方制笔技艺,创导了海派毛笔,使海派毛笔与海派书画相伴而生。周虎臣毛笔制作技艺是以开创人周虎臣的名字命名,并由周虎臣笔墨庄(笔厂)在三百多年时间内积累而成的。1694年,周虎臣后裔从江西到苏州开设周虎臣笔墨庄。上海开埠后,周虎臣笔墨庄又于1862年由苏州迁移到上海黄浦区。1958年,它前后合并上海十家笔墨庄,成立老周虎臣笔墨庄。1987年企业扩大规模成立了上海老周虎臣笔厂。

图片

周虎臣集众家制笔技艺于一身,并集各家之长,在继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制笔技艺,从制作狼毫水笔,到制作羊毫、兼毫发展到制作狼毫书画笔等,结合海派书画家用笔特点,创造了制笔技法“健腰法”、“顶齐法”、“层峰法”、“精修法”和动物毛“配置法”,改善了毛笔的使用功能。

图片

扬州国画笔

扬州毛笔(亦称“扬州水笔”)制作技艺以其麻胎作衬而独树一帜,享誉四百余年,其制作技艺主要留存于扬州市江都区的江都国画笔厂。2009年,毛笔制作技艺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清史记载:“扬州之中管鼠心画笔,用以落墨白描佳绝,水笔亦妙。”1747年,任氏家族创建了任文元家庭制笔作坊,至今还珍藏着镇店之宝墨盒质“大桥任文元书东”印章一枚。20世纪50年代前,扬州水笔产地分布于江都花荡、大桥、正谊、张纲、吴桥一带及扬州市区,产品销往全国乃至海外。当代,江都国画笔厂保存着完整的制作技艺,坚持生产扬州水笔,并已成为毛笔重要出口基地。

扬州毛笔取材天然,工艺复杂,全凭手感、舌感和目测制作。扬州毛笔,带水入套、涵水不漏,经久耐用;笔头笔杆,相得益彰;品格高雅,挺健韵致。代表作“湘江一品”,曾被誉为“笔中之王”。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扬州毛笔工艺流程

扬州毛笔以麻胎作衬为特点,以狼毫和兔尖(兔背上的毛)等为主要原料,地产孔麻为辅料制成。制笔使用的笔杆材质有竹、楠木、海梅、牛角、玉、象牙、瓷雕漆、景泰蓝等,辅助用料有松香、米土、明矾、硫黄、蚕丝线、带顶石、洋铅漆、修笔胶等。其制作大体分为水盆、装套、旱作三个环节,包括选料、撕毛、梳毛、腌毛、上毛、齐毫、压毫、拈毫、整毫、制麻衬、贴衬、拈衬、圆笔、盖毛、扎笔、选笔杆、平头、绞孔、置头、修笔、刻字等一百二十多道工序。

图片

传承人交流制作技艺

千百年来,扬州毛笔制作技艺一直沿袭着家族、师徒的传承方式,传承脉络比较清晰。有任氏家族传承谱系和师徒传承谱系。江都国画笔厂原有制笔工人130人,但是只剩下二三十人,技艺传承成为问题,尚未找到真正的传人。过去毛笔制作技艺“只传内,不传外”,在家族内部传授,后来这条规矩被打破。

当前毛笔市场日趋萎缩,制作毛笔全都是手工活,繁复辛劳、社会地位低、工资待遇差,年轻人对学手艺活不感兴趣,久而久之毛笔制作业后继乏人,濒临危机。这也是当前毛笔制作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