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梵志登 演绎《春之祭》音乐会 观后感

 新用户9028oLLo 2022-06-06 发布于上海

        昨晚去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听了梵志登演绎《春之祭》音乐会。

        音乐会上半场由大提琴家赵静演奏柴可夫斯基的《洛可可主题变奏曲》。

        第一次听赵静的演奏,中规中矩吧。但面对乐迷们持续的掌声,四次返场致意,却没有返场曲,有些不解。

        《洛可可主题变奏曲》是一首旋律优雅、活泼的乐曲,听着非常放松。如果遇上一个阳光和煦的周末午后,躺着听感觉会很棒。从主题一直到第五变奏都是中等速度,将你的心境同步到平稳的节奏,第六变奏转为慢速,此时的可能困意渐渐袭来,不过第七变奏突然切换为快速,你可能会被惊醒,带感的节奏可能会使你萌发想打一盘“王者荣耀”的冲动。

柴可夫斯基《洛可可主题变奏曲, op.33》

        这里附上《洛可可主题变奏曲》各个变奏的提示,有助于更好的欣赏此曲。

洛可可主题:带有典雅的风格。

第一变奏:情绪活泼、轻快,就像无忧无虑的童年。

第二变奏:大提琴与乐队一问一答,好似两人在亲切叙谈。

第三变奏:优美如歌。轻轻淡淡的、苦涩中不乏甜美的,恍如青春的恋歌。

第四变奏:欢歌乐舞,像人们在跳着典雅的舞蹈。

第五变奏:发挥了大提琴高音区的演奏技巧。里面的“华彩”技术难度之高在其它的大提琴独奏曲中也很少见。

第六变奏:木管显出凄清,大提琴的独吟忧郁伤感,哀怨的情调,好似在述说着痛苦。

第七变奏:在乐队的支持激励中,大提琴上下得力、左右逢源,并且带着自矜和舒坦,迅疾冲向辉煌的生命巅峰。

        音乐会下半场是我非常期待的斯特拉文斯基《春之祭》。实际听下来感觉不是很满意,也可能是预期太高了,上一次听的是维也纳爱乐乐团的现场版。

        上海交响乐团的声音不够绵密,有些散。维也纳爱乐乐团的声音融合的非常好,浑然一体,好像密集的希腊步兵方阵。

        维也纳爱乐乐团那场时感觉自己是被声音包围的,似乎在原始森林中,能听到一阵风吹过,树上叶子有序的从前到后依次发出“沙、沙”声,声音非常有层次,这次上海交响乐团声音没有这种感觉。

        音乐表现力的维度太多了,比如音量的控制、乐手间的配合、对乐曲情感的理解等等,以我现在的水平只能感受上面两点。

        能听出不同乐团音乐表现力上的差距,这是一个好消息,也是一个坏消息。好消息是自己耳朵分辨力终于提高了坏消息是以后估计较难适应除顶级乐团以外的中等水平乐团的演奏了,由奢入俭易由俭入奢难。明年音乐会门票的预算要提高一个档位了。

        没找到维也纳爱乐乐团的视频,但找到了一个梵志登指挥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的版本。

斯特拉文斯基《春之祭》

        我不确定这是上海交响乐团第几次演奏斯特拉文斯基《春之祭》,是不是缺少排练?从今年4月份梵志登和上海交响乐团那场音乐会的时间来推断,排练可能只有1次,最多2次。指挥和乐团的排练很重要,下面是一段伯恩斯坦和乐队排练《春之祭》的视频。

        昨晚我感受到的最大亮点是下图这位定音鼓手。

        《春之祭》在乐曲设定上需要鼓手更换各种鼓槌敲击,而且不同于其他的交响曲或者协奏曲,鼓手大部分时间处于无聊状态。《春之祭》斯特拉文斯基赋予定音鼓手重要的角色安排,大部分时间在参与演奏。昨晚的这位鼓手,演奏非常投入,表情也极为兴奋。好似一个武术大家,把自己擅长各种招式和武器都拿出来秀了一遍,估计鼓手们都很喜欢此曲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