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慈禧太后改革力度比康梁还大,大清为什么还是亡了?

 萧武在此 2022-06-06 发布于上海

按照这些年的研究,慈禧太后其实并不完全反对变法,她反对的是光绪想杀荣禄,并且把她本人也囚禁冷宫。

在之前的历史叙事中,慈禧太后和荣禄等人都被视为保守派,也就是反对变法的一派,给人的感觉似乎是荣禄和慈禧等人从一开始就反对变法。但从1980年代开始,历史学界就开始出现了一些研究证明,慈禧太后和荣禄这些人一开始不但不反对变法,而且是支持变法的。

慈禧太后的亲儿子同治皇帝因为花柳病早死,没有留下子嗣,所以他选了与同治血统较近的醇亲王世子载湉继位。除了载湉和同治皇帝是同一个爷爷的堂兄弟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载湉的亲妈是慈禧的妹妹,慈禧是他的姨妈,等于是亲上加亲,所以慈禧太后才会选择他来继位。

载湉继位的时候年龄还小,所以仍然是慈禧太后垂帘听政。一直到载湉长大成人之后,慈禧太后才宣布还政于他。还政之后慈禧也没有过多干涉,只是在重大人事任命和政策问题上才会过问。这个做法其实并不算过分,宋高宗在禅位给孝宗之后,也是这么做的,用我们传统的说法就是扶上马、送一程,以免直接把方向盘交给他,轻易翻车。

到甲午战争失败之后,因为输得过于惨烈,两相对比过于明显,所以朝野上下都出现了支持变法的声音。康有为本人更是从更早的1890年前后就开始鼓吹变法,被视为国内外变法维新的精神领袖。但公车上书的说法,按照现在的研究,也没有多少治疗支持,是康有为后来伪造的。变法的起点就是光绪自己任用一些年轻新晋的官员开始主持变法,然后就开始了。

整个变法仅仅持续了103天就结束了,但这103天里,光绪皇帝和主持变法的康梁等人不断发布新政的命令,平均每天都要发布几道,所以大多数都还没有来得及落地实施,变法就已经结束了。反过来说,如果着急的发布命令,也说明光绪和康梁等人在变法的问题上急于求成,本身车速就很快,就很容易翻车。

在变法的过程中,康有为本人觐见光绪皇帝的机会并不多,多数是通过林锐、杨深秀等人传递消息,但有趣的是,康有为后来却说,他有光绪皇帝给他的衣带诏,让他想办法找袁世凯,鼓动袁世凯去杀荣禄,发动政变,然后把慈禧太后打入冷宫。按照康有为后来的说法,这是因为这时候光绪帝不仅感觉处处受到掣肘,而且慈禧太后有意先下手为强,对光绪下手,终止变法。

但问题是,在变法结束之后,康梁流亡国外,组织保皇党,到处敛财,也多次被人揭穿,他所谓的衣带诏,也是伪造的。

这同样也不难理解。历史上最著名的衣带诏事件无非是汉献帝让董承找人杀曹操,但董承是什么人,和汉献帝是什么关系?董承的妹妹是汉献帝的贵妃,他本人是国舅,是汉献帝认为比较可信的人。康有为和光绪是什么关系,光绪虽然年轻,少不更事,也不至于傻到找一个非亲非故也没有什么实力的康有为去传衣带诏吧?

康有为实际上是自己认为,变法之所以不能大刀阔斧地彻底实施,是因为慈禧太后和荣禄等实权派人物的掣肘,所以他认为要彻底变法,就必须先对这些人动手,这才私下去找之前他认为比较支持变法的袁世凯去杀荣禄,结果袁世凯直接把这个消息告诉了荣禄,荣禄报告了慈禧太后,慈禧一顶小轿,带着几个随从,进了勤政殿,让光绪跪在她面前,一顿数落,然后将他囚禁瀛台,她宣布重新垂帘听政,就算是政变了。

这之后,康梁流亡海外,鼓吹保皇,慈禧一度想要废黜光绪,另立大阿哥,遭到列强反对,她又受人蛊惑,轻信义和团,对列强宣战,围攻使馆,八国联军打进北京,东南各省宣布互保,不肯和她一起胡来,她不得不带着光绪逃往西安避难。等到奕劻和李鸿章等人议和完成之后,才又回銮,回到北京。

在回銮之后,国内外朝野上下都有人呼吁变法图存,而且希望能够宣布立宪。其中包括张之洞等人,都支持变法。到1904年,慈禧太后自己也宣布进行变法,而且变法的力度比之前康梁主持时期还要大,比如宣布准备立宪改革,而且1905年直接废除了科举制,康梁时期才只是改革科举制,设立学校而已,甚至之后还逐步放开了对东北的汉人移民禁令,允许汉人到东北、内蒙一带垦荒。

此外,在边疆管理方面,也开始逐步探索将边疆内陆化,逐步设省,鼓励各地设立私营企业,允许私人办报等,这些改革的力度都比光绪和康梁的改革大。但这些改革举措仍然没有能挽救大清的灭亡,为什么呢?因为人心没了,而且很多改革最后都成了骗局。比如立宪的问题上,最后搞出了皇族内阁,怎么可能取信于人?等到武昌起义一声枪响,就推倒了第一张多米诺骨牌,大清就土崩瓦解了。

从用人标准看,就知道诸葛亮和司马懿为什么历史地位迥然不同

刘备没给关羽留副手?刘备认为他留下的都是优秀人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