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直播与短视频平台有哪些乱象存在?

 粒可辛点击器 2022-06-07 发布于贵州

尽管2018年以来国家政策和法律对直播与短遁平台乱象采取 了相应的治理措施,但是由于直播与短视频的平台落实执行不足,过 度追求用户流量和依赖算法推荐机制,所以目前直播与短视频内容仍 呈现出以下几种不良现象。

(1) 虽然随着法律的逐步完善,过去的秀场直播中色情诱导尺度大幅度下降,表演方式以唱歌和聊天为主,但为了博眼球,仍有“打擦边球”的现象。例如2021年一对夫妻假冒滴滴司机和乘客,进行涉黄直播,严重违反了法律法规。

(2) 虚假信息泛滥,谣言不断。视频平台的审核机制不严格,奖励明显,惩罚规则却不明确。用户未经过实名认证,所以即使造谣, 也可以通过删除短视频逃避责任。

(3) 用户隐私泄露问题较为严重。由于创作者的视频内容贴近真实生活,居住地、姓名、家庭成员有意无意地展现在视频中,透露出的身份信息容易招致账号被非法分子盗用,増加了网络欺诈和网络暴力的可能性。另外,部分平台收集用户的个人信息并将这些信息公开售卖,甚至用户与亲朋好友的谈话也成为营销者推送的材料。

(4) 内容泛娱乐化、非理性化。直播与短视频平台的部分用户容易言论过激,情绪化传播导向。部分创作者对社会现象通过宣泄式 "喊麦”进行解读,对其理解只停留在表层,缺乏深度思考。

(5) 缺乏创新,版权意识薄弱。短视频平台的内容同质化、模式化现象严重,频繁出现对版权明确的影视、音乐作品越权使用,以及未征求当事人同意授权,擅自剪辑他人视频合集等侵权行为。

(6) 过度依赖算法机制,造成用户信息茧房。舆论意见领袖化,増加了群体之间的沟通隔阂,不善的引导可能会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直播与短视频的不良影响在青少年人群得到了集中体现。直播与视频作为新媒体,最先吸引的就是接受度高、充满好奇心的年轻用户群体。由传统传播模式的一对多的线性传播模式,发展到现今多对多的网状传播方式,文化权威被解构,新青年追求个性和自我,在新媒体迅猛发展的今天,这一点得到了更大规模、更深层次的体现。准入门槛低使得任何人都能实现当演员、当导演的梦想。一方面,一批批素人的走红,加上粉丝的疯狂追捧,让年轻人产生了强烈的表演欲, 渴望获得他人的点赞和关注;另一方面,由于直播与短视频充满了真实感和代入感,所以容易让心智尚未成熟、价值观还未稳定的未成年人自我沉漫失控。

对此,国家积极进行管控,2019年年底,我国主流的直播与短视频平台纷纷推出青少年模式的网络防沉迷系统。但遗憾的是,收效 甚微,因为这种模式需要用户主动选择才能起到防沉迷的作用。所以, 自律能力不足的青少年还需要多方加强管控,平台方也应该积极改善 系统模式,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