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中国有六大茶类,但你知道不同茶类都是怎么出现的?何时出现的?这些有历史发展的必然原因,当然也不乏偶然因素。今天我们先来说说红茶是怎么出现的?红茶鼻祖-正山小种从出生到扬名都带着戏剧性。 出生:从变质茶逆袭为红茶鼻祖 武夷山桐木关的正山小种红茶,是中国最早出现的红茶,也是世界最早的红茶。因此,正山小种无可争议地成为了世界红茶的鼻祖。但他本来却是偶然出现的变质茶。 变质茶如何逆袭为红茶鼻祖? 据说,在明代的某个春季,桐木关的茶厂正在制作绿茶时,突然有一支军队通过,影响了绿茶的及时、正常杀青。 等军队过完后,惊惶失措的茶农回到了茶厂,茶青在自然条件下,发生了多酚类物质的氧化红变。 生活在大山深处、过惯了拮据日子的村民,舍不得把变质的茶青扔掉,于是便用山里最常见、最廉价的松柴把茶烘干。 如此制作的茶,只能以次品的价格,想方设法卖到异地,且须卖给最不熟悉中国茶的人,这样,茶便从厦门经荷兰商人运至了欧洲。 厦门古港口 没想到的事当时的欧洲人特别喜欢这红浓馥郁的东方味道。当更多的欧洲人喜欢上了红茶,并对红茶产生了贸易需求之后,茶农自然会按照订单开始复制、加工生产。 随着红茶贸易额的越来越大,其后的桐木人,便逐渐把这种做法沿袭、传承下来,形成了今天正山小种红茶特有的传统工艺。 当桐木关的红茶被大量出口,当市场出现供不应求的时候,武夷山周边的茶企,便开始大量仿制正山小种红茶。 大约在乾隆十五年(1790),距武夷山一百公里左右的政和工夫红茶诞生。 大约在19世纪初的道光年间,其他各省的红茶开始纷纷涌现,红茶品种不断增多。 除安徽的“祁红”外,福建的“坦洋工夫”和“白琳工夫”,湖北“宜红”,江西“宁红”,湖南“湖红”,广东“英红”,浙江“越红”,江苏“苏红”,四川“川红”等,基本都是在这个时期出现,并相继井喷式发展的。 而以上这些红茶的启蒙和发展,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正山小种红茶的影响。 扬名:墙里开花墙外香正山小种红茶问世之初,在绿茶始终占主导地位的中国,几乎是没有权贵问津的,这从另一层面也进一步印证红茶的出现,确实是个偶然或者失误。 一个在国内缺乏消费群体支撑的茶,是不可能有人主动去废绿改红的。幸运的是,它被荷兰的东印度公司,带到了对茶几乎没有概念的欧洲,墙里开花墙外香。 英王查理二十和凯瑟琳 1661年,葡萄牙的公主凯瑟琳嫁给了英王查理二世,她把品饮红茶的奢华生活方式带入了英国宫廷,首开饮茶的高贵风气之先,其雅致的情调,引得英国权贵阶层争相效仿。 英式下午茶 随着18世纪英国下午茶的风靡,中国的红茶,一举成为英国上至贵族下到平民都迷恋的时尚饮料。英国诗人E.沃勒赞美道:“花神宠秋色,嫦娥矜月桂。月桂与秋色,难与茶媲美。” 正山小种的定义?在武夷山云窝的石沼青莲亭,立有乾隆年间的禁茶石碑,漫灭的碑文依稀可见,刻有 “星村茶行办理其松制、小种二项”,碑文中的“松制”,是我们能见到的最早的关于松烟红茶的记载。其中的“小种”,是指武夷岩茶,而非小种红茶。 武夷山星村镇桐木村正山小种发源地 现在正山小种特指产于武夷山市星村镇桐木村及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内的茶树鲜叶,用当地传统工艺制作,独具似桂圆干香味及松烟香的红茶。 正山小种的“正山”地理范围,指的是武夷山桐木关内,北到江西铅山的石陇,南到武夷山曹墩的百叶坪,东到武夷山大安村,西到光泽司前、干坑,西南到邵武的观音坑,方圆600多平方公里的高山茶区。除此之外的茶区,便是外山了。 小种,是指桐木关内的菜茶群体小叶种。 传统正山小种什么样?产制年代:20世纪末之前 外形:跟红碎茶差不多,黝黑细碎。 桂圆味:其桂圆味一是指甜,二是指香。传统小种的桂圆味带着特殊的熟果香。 松脂香,薄荷凉:松脂香指焙茶时吸附了当时的松柴味,茶汤就有一种松脂香。薄荷凉指茶汤带有薄荷糖的凉意。 金黄透亮:汤色金黄油亮,如色拉油般润泽,汤色清澈透亮。 在那个时代,焙茶对松柴的选择,非常讲究,大多选用本地所产的、含松脂较多的松树心或者根部。 桐木关焙茶青楼 自1979年,桐木关划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后,关内的松树不再允许砍伐,现在焙茶所需的松木,全部是从外地购进的,且松脂含量下降了许多。因此,早期传统红茶特有的松脂香、薄荷凉意,在新茶中难再寻觅了。 现在的正山小种什么样?电焙不带松烟香的无烟正山小种。 从鲜叶的萎凋到焙火干燥,采用松烟熏制的条索红茶,叫做工夫松烟小种,具有松烟香、桂圆汤味,汤色橙红明亮。 揉切烟熏过的红碎茶,就是传统正山小种,现在很少制作,基本是上个世纪80年代存留下的。 如何品饮这杯桂圆汤?
重口的你可以选择工夫松烟香小种来体验,淡口的你就选择无烟小种。 不管选择哪种,你都可以去亲自领略这红茶祖师爷的风采。欢迎留言分享你的品饮感受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