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再看芬兰:来自何处,走向何方?

 天宇春涛 2022-06-07 发布于北京

愚君看天下 | 再看芬兰:来自何处,走向何方?

原创 于洪君 察哈尔学会 2022-06-06 18:07 发表于北京

编者按:2000年我曾去过芬兰,对于芬兰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社会治理以及对外关系,有了蜻蜓点水式的认识。对芬兰的科技进步,印象尤深,因此还写了篇游记,但很不翔实。2017年,时值芬兰摆脱沙皇俄国统治、独立建国一百周年,人们对芬兰的关注度,自然而然要高于以往。巧得很,这年6月,我随同代表团再次访芬。通过接触社会各界,广阅相关资料与文献,对芬兰艰辛曲折的建国进程、错综复杂的内外关系、迷离不清的未来走向,有了新的认知和了解。

历史悠久:建国不过百余年

芬兰人作为一个民族的历史源头,应当说比较分明。早在公元前9000年左右上个冰川时期,来自北方和东南的猎人就已经游牧到今称芬兰的这块土地。公元8-9世纪,现今芬兰境内就已经形成苏奥米、海门、卡累利阿三大族群。12世纪后半叶,这里开始归属瑞典,瑞典对芬兰的统治达600多年。那时,芬兰约半数人口生活在西南沿海地区,以捕鱼和种地为生。另外一半人口居住在广袤的内陆和森林地带,以驯鹿狩猎为生,过着刀耕火种的生活。

据考证,当时人们使用的语言,是现代芬兰语古代原型,即乌拉尔语的变种。1548年,米凯尔发表芬兰语版《新约全书》,以西部地方话为基础整合而来的现代芬兰语开始形成。但时至今日,芬兰南面和西面海岸地带,仍有许多说瑞典语的少数民族。因为历史上,芬兰曾经是瑞典王国的一部分。但时至今日,作为芬兰最大少数民族的瑞典人,还不到芬兰人口的6%。但瑞典语与芬兰语一样,拥有国家语言地位。

芬兰拥有广袤的肥田沃土,无尽的低洼草地,茂密的森林沼泽和数不清的湖泊岛屿。这是一个四季交替、温差较大、气象万千、景色宜人、民风淳朴而又情趣迥异,既有波罗的海地区特色又有北极圈国家特点的美丽之邦。当然,也有人不以为然,说芬兰地广人稀,资源有限,冬季漫长,环境艰苦,不太适合于人类生活。此次访芬时,有资料显示,芬兰族人口已经超过550万,其中芬兰人占93%以上。

今日的芬兰首都赫尔辛基,始建于1550年,但最初并没有太大的影响。芬兰历史最悠久的城市图尔库。因此,1640年芬兰人建立大学时,即称图尔库大学。1700-1721年北方战争后,沙皇俄国取代瑞典,成为波罗的海地区的霸主,芬兰逐渐处于沙俄影响之下,最终于1809年成为沙皇俄国一部分。1812年,沙皇亚历山大将芬兰大公国首都从图尔库迁到赫尔辛基,图尔库的地位开始下降,赫尔辛基变得重要起来。今日我们看到的参议院广场建筑群,作为新古典主义都城核心区,就是在那时形成的。

当时,由于沙皇俄国尚未足够强大,芬兰作为拥有自治地位的大公国,建立了相对独立的政府和议会。亚历山大一世为对抗瑞典,还把北方战争期间夺取的卡累利阿地区划归芬兰管辖。1828年,图尔库大学迁至赫尔辛基,芬兰人的民族意识进一步发展。19世纪后期,芬兰经济趋于活跃,人们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公民组织和社团的活动更加积极。建立独立的主权国家的意识已经在芬兰形成。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芬兰人口近300万。1917年12月6日,芬兰议会利用沙皇俄国在世界大战中遭到惨败,俄国布尔什维克党十月革命后建立新政权所提供的历史机遇,正式宣布独立,在赫尔辛基建立了共和制新政府。由于当时的政府并非强大有力,共和国成立后陷入短暂而残酷的内战。在这场战争中赢得胜利的马内海姆将军,被公认为芬兰历史伟人。

1919年内战结束后,芬兰宪法诞生,但各派力量的斗争仍十分激烈。1932年右派政变,将芬兰再次推向内战边缘。1937年,芬兰成立了得到广泛支持的新政府,实现民族共识并建立福利国家的社会制度,才基本稳固下来。

屈指数来,芬兰作为独立国家,历史只有一百余年!

苏芬冲突:战争积怨今犹在

芬兰独立后的和平发展时期,非常短暂。自1938年春季起,苏联为保障其西北地区的安全,特别是时称列宁格勒(即圣彼得堡)的安全,向芬方提出了缔结互助条约、租借领土和汉科港、以5523平方公里置换2761平方公里领土的请求,遭到芬兰拒绝,双方谈判破裂。事后,就连芬兰谈判代表、曾经出任总理和总统的巴锡基维都认为,当时谈判破裂是“芬兰对外政策多次失误中最严重和最令人痛心的一个错误”。

1939年9月1日,德国全面进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爆发。面对外来侵略战略一触即发的严峻形势,苏联被迫选择军事手段解决苏芬间的领土问题。11月30日,苏芬战争正式打响。当时,无论就人力和物力而言,还是就军力和综合实力而言,芬兰都不是苏联对手。但芬兰军队顽强抵抗,通过多种形式接受瑞典援助,甚至还悄悄接受法西斯德国的军事援助。在105天的“冬季战争”中,芬军死伤惨重,但也重创了苏军。1940年3月12日,双方签署和平协议。

芬兰保住了国家独立,但没有护住领土完整。苏联通过这场战争,获得一部分原属芬兰的土地,并在赫尔辛基西南的汉科半岛,建立了军事基地。“冬季战争”在芬兰人心中留下巨大阴影。正因为如此,当时的吕蒂总统和军队首领马内海姆,都主张与法西斯德国合作。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后,芬兰军队全副武装,全力配合德军,因而遭到苏军猛烈打击。

芬兰政府打着“正当防卫”的旗号,反复声称芬兰对苏作战,属于冬季战争的“续战”。但国际社会普遍认为,这场“续战”,实质是芬兰与纳粹德国联合进犯苏联的战争。芬兰人如今也承认:“德国为芬兰提供了大部分的武器装备和必用物资”“当时德军的空中和地面支持对帮助芬兰在关键时候阻止苏联红军的进攻起了很大作用。”

1944年9月,在法西斯德国败局已定的形势下,芬兰与苏联和西方盟国签署了停战协议。芬兰同意割让很大一部分土地给苏联,允许苏联在赫尔辛基西部建立大型军事基地,并向苏联支付巨额战争赔款,甚至同意将芬兰战时领导人作为战犯来处理。

1948年,芬兰和苏联签订友好合作与互助条约。芬兰承诺,抵抗任何从芬兰领土对苏联的进攻。拥有1300公里共同边界的芬苏两国,从此稳定了政治互信,实现了边界稳定。应当说明的是,战后苏联从未占领过芬兰领土,并且允许芬兰与西方国家建立广泛的经济关系。但无论如何,诚如芬兰人所说:“在整个冷战时期,芬兰都必须时刻留意苏联对其安全利益的影响”。对苏联的这种戒心,一直持续到冷战之后。冷战后,芬兰将对苏警惕转向俄罗斯,直至今日。

苏芬战争的是非曲直,谁能诠释清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