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类历史上最逆天的文物有哪些?

 炫叶楓雪 2022-06-08 发布于广东

文物是一个时代发展的佐证,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是人类共同的财富。一个时代的文物能体现出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文化水平、社会关系等等。除了一些典型的普通文物外,历史上还出土过许多匪夷所思的文物,有些甚至堪称逆天。就算科学高度发达的今天,也难以解释它们的精妙之处。

例如下面几个:

1、战国水晶杯

战国水晶杯,1990年出土于杭州市半山镇石塘村,为战国晚期水晶器皿,现藏于杭州博物馆,为杭州博物馆镇馆之宝,禁止出国展览。

之所以说战国水晶杯是一件逆天文物,是因为它是由一整块水晶打磨而成,后期经过了极其细致的抛光,一眼看去,好似现代的玻璃杯穿越了一样。如果将这杯子放在任何一个公众场所,一般人可能直接都会对其无视,以为是最普通的玻璃制品呢。因为它的造型和我们今天喝水的杯子一模一样,没有任何地方可以证明它来自两千多年前。

水晶属于硬度较高的矿石,几乎没有柔韧性和延展性。世上能够打磨抛光水晶的只有金刚砂类物质,而且打磨过程中极易损坏。这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制造难度可想而知。即使目前不使用现代工具的话,要制成这样一件工艺品的难度也非常大。

2、素纱襌衣

西汉直裾素纱襌[dān]衣,国家一级文物,1972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现藏于湖南省博物馆。

衣长128厘米,通袖长190厘米,由上衣和下裳两部分构成。素纱丝缕极细,共用料约2.6平方米,重仅49克,还不到一两。衣服折叠可以放入火柴盒中,人的一呼一吸都能使衣服飘起来,可谓轻若烟雾,薄如蝉翼。其高超的制作技艺代表了西汉初期养蚕、缫丝、织造工艺的最高水平。

说其逆天是因为以目前的纺织技术仍然不能仿制,总是达不到其重量,无论如何改进,仿制的成品重量都要超出这件襌衣的一倍。最后专家另辟蹊跷,饿上蚕宝宝几天让其被动吐丝结茧,这样吐出的丝会特别细。

可即使这样,仿制出的襌衣也在50g以上,不得不说,古人的纺织水平不得不令人惊叹。

3、曾侯乙建鼓底座

曾侯乙编钟的出土曾经惊艳了世界,其实和编钟一起出土的还有一件稀世珍宝——建鼓底座。

建鼓底座由八对大龙和数十条纠结缠绕的小龙构成,龙身互相缠绕,无数条首尾纠缠的小龙盘在一起,向上攀爬。底座整体镂空并镶嵌绿松石。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一个人能数清上面到底有多少条小龙。有人说上面是108条龙,但不同的人在不同的角度数的结果是不一样的。

比曾侯乙编钟更加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建鼓底座目前仍不能复制,其制作工艺至今仍是未解之谜,尤其是上面这些龙的制作。

国内外很多冶金专家认为,这一青铜铸造工艺的主要铸造方法是失蜡铸造法。中国古代在青铜铸造上使用过这种失蜡法,现代则称之为熔模精密铸造法,在精密铸造也时常使用。

可是按照此法制作出来的复制品和原物比起来差距巨大,不可同日而语。

4、曾侯乙尊盘

曾侯乙尊盘,是周王族诸侯国中曾国国君曾侯乙的青铜器,属战国早期。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1978年在湖北随州市擂鼓墩曾侯乙墓中出土,收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尊高33.1厘米,口宽62厘米,盘高24厘米,宽57.6厘米,深12厘米。是春秋战国时期最复杂、最精美的青铜器件。

5、战国齿轮

1954年,中国考古学家对洛阳东周王城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考古发掘,而在这次繁多的文物考古工作中,人们惊奇的发现了一件让人震惊的历史文物,那便是战国齿轮。

它是一件公元4世纪的青铜齿轮,其形状类似于今天的机械齿轮,身上分布有间隔均匀的40个齿,直径大约在3cm,细节程度更是和当代齿轮相差无几,堪称奇迹,令人震惊。

6、象牙萝卜

河南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属于清朝文物,其身上27cm,完全是象牙材料雕刻而成,而在萝卜上面更是有一只绿色蝈蝈,两者相辅相成。

象牙密度大,染色极其困难,而把象牙雕刻成萝卜和蝈蝈,并且染色,是何等的惊天技艺。而且细节处更是可见萝卜根须和蝈蝈的腿上绒毛,整体栩栩如生,生动形象,完全可以乱真。

7、镶金兽首玛瑙杯

陕西古墓遍地都是,文物更是不计其数,要论逆天程度,“镶金兽首玛瑙杯”一定能算其中之一。

“镶金兽首玛瑙杯”被评为我国国宝级文物,并列入《首批禁止出国(境) 展览文物目录》,主要和其逆天的造型和让人惊艳的颜值有关。自“镶金兽首玛瑙杯”出土以来,几十年过去,围绕它的谜题依然不断,让考古专家至今争议不已,而关于它所有的一切,还得从上世纪七十年代说起。

兽首玛瑙杯工艺精湛,体现了当时工匠的极高工艺水平。杯总高6.5CM,全长15.6CM,腹圈5.9CM,材质应该是红色缠丝玛瑙,外形雕刻为牛形兽首,以牛兽的角为杯柄。牛兽怒目远视,口中镶金,周边上还刻画了髭须等,可以说是细微之处,处理得惟妙惟肖,堪称是栩栩如生的一件艺术品,同时也是迄今为止,考古出土发现的唐代玛瑙器中,最为精致的一件。

8、青铜太阳轮

乍一看,这就是现代的一个方向盘,但他的真实名字叫青铜太阳轮器,1986年出土于广汉三星堆遗址二号坑,目前珍藏于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这也是三星堆出土的器物中最为神秘的器物之一,它的直径为85厘米,厚度为6.5厘米,大概是商朝时期的产物。

从埋藏坑中的其它器物来看,这件神秘的器物应该是太阳的抽象写照,是古蜀文明崇尚太阳的重要物证,也算是一件逆天文物。

9、越王勾践剑

1965年越王勾践剑出土于湖北江陵望山一号墓,此剑长55.7厘米,宽4.6厘米,总宽度5厘米。剑身满饰黑色菱形几何暗花纹,剑格正面和反面还分别用蓝色琉璃和绿松石镶嵌成美丽的纹饰,剑柄以丝线缠绕,剑首向外翻卷作圆箍,剑身一面刻有两行鸟篆铭文「越王勾践,自作用剑」。

这圈同心圆的厚度在0.2—0.8mm之间,凸起达到0.5—2.2mm之间,各圈的间距在0.3—1.2mm之间,在没有先进机床的两千多年以前,能达到这样的这样的水平,真的是非常恐怖。

越王勾践剑千年不生锈,寒光逼人,坚韧异常,脊和剑刃用不同的成分配比青铜合金浇铸而成的,剑刃部含锡量高,不但增加了宝剑的硬度,也使得宝剑异常锋利。充分反映了我国古代铸剑工匠的高超技艺。

更神奇的是,时至冶金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世界上也没有一个国家能仿造出这把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