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气血不足,补气生血为何解决不了问题?

 发扬中医济病人 2022-06-08 发布于云南

很多人有这个问题,补气也好,补血也罢,为何气血就是长不出来呢?

气和血的产生根源,无非是肺和脾胃,这是根源,有气,有物质供应,然后才能生血。中医理论有奉心生血的说法,现代研究有骨髓生血的讲究。比较著名的方剂,当归补血汤,还有滋阴补血的各种中药,各种方式都用了,为何就是生不了血呢?

当归补血汤,当归和黄芪,气行则血行,暂时性地解决一下气血不足是可以的,长期性的气血亏损,要想靠这个恢复,不太现实。

首先分析下气的问题,气产生于肺,和膈肌,肾都直接关联,这是产生机制,还存在一个循环疏布的问题,既有新生的,就有废气,也就是所谓的浊气,气的疏布,既需要输送新气,那浊气也需要及时排出去。

如果浊气排解不利,势必影响气的疏布。所以,大家在考虑补气生血的时候,没有考虑清楚的就是浊气的排解问题。浊气堵塞过多,新气的疏布势必受到影响,那仅仅增大新气的产生,是不是就解决不了问题?

气的疏布和排解,都需要通过三焦网膜系统,浊气的排解最终需要通过肠道系统排解出去。这个逻辑关系前面文章多有论述这里不再重复。

当浊气可以顺利排解的时候,新气的生产和疏布就会顺利,气行则血行。气血上来的速度就会加快。这时候再补气,效果也会好得多。

再分析一下生血的机制,新的血细胞产生于骨髓,这个现代研究已经很清晰了,这个和肾有关,而肾的封藏来自于其他四个脏器,其他四个脏器的物质生产供应来自于消化系统,总的来说,消化系统的吸收转化,是血液供应产生的基础。

最终是不是还是要归结到消化系统?所以,修复消化系统,是解决气血亏损的物质基础。

第三个问题,血液里面的水循环系统,这个和肾的代谢功能直接关联,那么,血液里面的水代谢,自然需要补充新的水,新的水,最终还是来自于消化系统,消化系统的水的质量和数量,决定了血液里面水代谢的根源性问题。

水循环系统,会经过一个太阳膀胱水的循环往复过程,也就是说,膀胱水——包括一个腹腔气化水,经由肾气督导上行,经后背,过颠顶,在下行进入肺,灌注氧气,在进入血脉,经由肾过滤水循环这样一个循环路线的过程。

这个描述大家有没有看清楚?新的水是怎么进入血脉的? 

血液里面固有的水,是肾脏代谢出原尿,过滤后脏水形成终尿,其他部分直接又进入血液了,这个不牵涉到新的水。实际上新的水进入血液,是走肺脏的。来源是腹腔肠道里面气化的水。这个水有肾气督导,走后背,过风池风府,和天阳是有能量交换的。长期不见阳光,人会得佝偻病,原理在这里。

这个太阳寒水,进入肺脏,灌注氧气,进入血脉、这是血液里补充的新的水。而骨髓生血,产生的是新的血红细胞,白细胞等等。

血液有水,细胞,气组成,剩下一个因素就是能量。

这个关联到奉心生血的理论,但这个在现代医学上解释不清,心——这里指的形而上的心,不是心包。这个不好解释,但,从实际临床看,还是可以观察到一些蛛丝马迹,心火不下行,肾阳就亏损,总的来说,身体的能量系统,和这个形而上的心是有直接关联的。恐怕这个还需要科技进一步发展才能解释明白。

当这些基本原理明白了,发生气血不足的时候,就需要针对个人的不同情况,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更多的时候,这些问题是一起发生的,需要处理的就是一个系统性问题。

所以,单纯的补血,或者补气生血,仅仅是解决某个方向的问题,并不能解决气血不足的全部问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