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莆田人文|宋孝宗名相 · 陈俊卿的人生故事,第二章《亚魁登第》,为您解说!

 蒲阳书屋 2022-06-08 发布于福建

陈俊卿的童年在宋徽宗年间度过的,那是一个政局相对稳定的盛世时期,经济也比较繁荣。
政和四年(1114),陈俊卿才一岁,父亲不幸去世。按照习俗,送丧时,每个儿子要举孝子鞭,他竟执丧如成人一样。由于失去父爱,所以他自幼就养成秉性庄严的性格,不苟言笑。母亲卓氏,年轻寡居,秉承家训,安贫好施,课子力学。卓氏生有二子,即陈正卿与陈俊卿,而丈夫前妻尚留下一子陈周卿。卓氏对这三个孩子一视同仁,无论是穿衣或饮食,都毫不偏差,他人看见了,都认为是一母所生。
陈家自古重视教育,家里设有教馆,延师教育孩子。陈俊卿在七八岁就自知为学,且十分刻苦。他在12岁时曾写有《咏砻》一诗:
本是栋梁材,良工琢作砻。
两耳垂于外,一心置在中。
地盘常不动,天运转无穷。
米糠随分出,全赖簸扬功。
砻是旧时去掉稻壳的工具,形状略像磨,多用木料制成。从这首诗里,可以看出陈俊卿在小时就有敏锐的观察力,对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给予热情歌咏。诗中的颔联与颈联都对仗十分工整,足以显示他的文字功力。
尽管在陈俊卿少年时的政和、宣和年间,爆发了宋江领导的梁山起义和方腊领导的青溪起义,也发生了宋金联合灭辽、金兵攻打宋朝的战争,但在南方福建,依然还在一片安静祥和的气氛中,看不见金戈铁马、旌旗猎猎,听不见战鼓雷鸣、号角声声。
靖康二年(1127)四月,宋徽宗、钦宗二帝及宗室三千余人被金军俘虏北去,北宋灭亡。五月初一,在靖康之变中侥幸逃脱的康王赵构,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被宗泽等一些官员拥立为帝,改年号为建炎,史称“南宋”,赵构即为宋高宗。
赵构是宋徽宗第九子、钦宗之弟。他即位后,任命李纲为右相。李纲主战,被主和的黄潜善、汪伯彦所忌恨。这年入秋,金人再次攻宋,黄、汪力主南逃,李纲主张坚守中原,留守东京的宗泽也力请高宗还都主持恢复大计。然而宋高宗只求偏安,无心收复失地,他唯恐重蹈父兄被掳的覆辙,也担心迎回二帝,自己的皇位丢了,所以在七月下达了“巡幸东南”的诏令。李纲极力反对,要他收回成命,招致高宗的憎恶。所以李纲任相仅七十五天,就被高宗罢相。
李纲被罢相激起正义人士的愤慨,太学生陈东两次上书,希望高宗罢黜黄、汪,复用李纲,同时北伐,迎还徽、钦二帝,布衣士子欧阳澈也上书指责高宗沉湎女色。由于触到高宗的痛处,高宗震怒,竟下令将陈东与欧阳澈于八月二十五日斩于市。过后不久,高宗就下诏“巡幸淮甸”。十月,南宋小朝廷逃到扬州,把这个烟花繁华之地作为行宫。到了年底,高宗将黄、汪迁任为左右相,把朝政全权交给他们,自己则在行宫里寻欢作乐,全不顾中原军民正与金军浴血奋战。
这年十二月,金军分三路再次南侵,直逼开封。留守东京的开封府尹宗泽有效部署了东京防线,粉碎了金军的夹攻计划,又派人联络两河抗金的义军数十万,建立了以东京为中心、两河为屏翼的抗金防线。
宗泽留守东京一年,一次又一次上书高宗,呼吁还都,以号令抗金斗争,还提出六月出师渡河,北伐中原的计划,但高宗身边多是主和派的佞臣,黄潜善、汪伯彦等人庸碌畏葸,他们嫉妒宗泽之功,便在高宗面前大进谗言,说宗泽发了狂,言不足信。所以高宗安居扬州,对宗泽的呼吁置若罔闻。七月,宗泽见坐失良机,收复无望,终于忧愤成疾,与世长辞,死前他三呼“过河”。一年之后,开封再次沦陷,被金军占领。
建炎三年(1129)二月,金军又奔袭扬州,前锋直抵天长军(今安徽天长)。在扬州行宫行欢作乐的宋高宗乍闻战报,吓得魂不附体,慌忙间只带领少数随从策马出城,仓皇渡江,逃往杭州。扬州大溃退时,御营司都统制王渊拥兵数万,对来袭的五六千金骑不作抵抗,到了杭州反而升迁;而那些宦官依然肆无忌惮,作威作福,强买民物,激起军民义愤。三月,御营司武将苗傅、刘正彦妒忌王渊骤然升迁,疾恨宦官胡作非为,更对高宗的一味南逃深为不满,于是在杭州发动兵变。他们诛杀了王渊和宦官康履,又胁迫高宗禅位给年仅三岁的皇子,让隆裕太后垂帘听政,史称“苗刘之变”。然而,苗、刘两人既无深谋远虑,又无明确目标,进退失据,当韩世忠、刘光世等勤王大军逼近杭州时,就弃城出逃,使宋高宗得以复辟。五月,苗、刘被韩世忠军俘获,两个月后处死。
这年七月,宋高宗把杭州升为临安府,即打算将杭州作为临时的安乐窝。然而这时,金军以兀术为统帅,分四路大举南侵。宋高宗遣使向金帅兀术乞和,但兀术不理睬高宗的摇尾乞怜,一举突破长江防线,占领建康,直扑向临安。十月,宋高宗从临安逃到越州(今浙江绍兴),再从越州逃到明州(今浙江宁波),最后从明州逃到定海。金兵逼近定海时,高宗又采纳宰相吕颐浩的建议,乘船逃往海上。建炎四年正月十六日,金兵攻陷明州,也乘船入海继续追击高宗,但途中遇上大风暴,被宋军水师击败,只好退回明州。此时南下的金军已是强弩之末,后方空虚,战线漫长,加上屡遭宋朝武装的袭击,于是金军开始北撤,一路上纵火焚城,掳掠奸淫,明州、临安、平江府都是数日烟火不绝。
三月,金兀术军队从平江府撤军,准备在镇江渡江北上,遭到宋将韩世忠率领的水师截击。在激烈的水战中,韩世忠之妻梁红玉击鼓助战。一时波涛汹涌,战鼓雷鸣,宋军以八千水师包围十万金军,并将金军水师逼入建康东北七十里处的黄天荡。两军相持四十余日,虽然金军最后掘开老鹳河故道通秦淮河,让战船驶入长江,得以逃脱,但金军从此再也不敢渡过江来。
宋高宗获悉金军北撤后,才从海上回到越州,结束了长达四个月的海上亡命生活。这年十月,高宗升越州为绍兴府,取“绍祚中兴”之意,并改元为绍兴元年(1131)。但以绍兴作为行宫,在漕运上有诸多不便。次年正月,宋高宗回到临安,后定都于此,南宋小朝廷基本在江南站稳了脚跟,宋室南渡也宣告完成。
绍兴二年(1132),南宋定都于临安时,陈俊卿已长大成人,年满十九,学业有成,名闻郡庠。他并没有满足已学到的知识,所以经常到延寿溪畔的万卷楼读书。
延寿溪畔有两座藏书楼,其溪南山麓是唐代的延寿徐氏万卷楼,其溪北侧是宋代的白杜方氏万卷楼。两楼虽是一溪之隔,却交相辉映,引来不少求知者前来博览群书。
延寿徐氏万卷楼是唐代进士徐寅的读书之所。徐寅少时家贫,但爱好读书,常在溪岩苦学不倦。约在唐乾符四年(877)前,徐寅北上长安应试,博取功名,只因出身寒门,尽管才华横溢,诗赋有名,四处奔走请托,却是连连落第。他历经了十七年的科场落第,总不甘心,又在唐乾宁元年(894)赴长安应试。这次会试,他的《止戈为武赋》得到主考官、礼部侍郎李怿的赞赏,而终于金榜题名,名列第四,被授职秘书省正字。
延寿万卷书楼也是徐铎少年读书的地方。宋熙宁九年(1076),徐铎高中文状元,而中武状元的是莆田的薛奕,宋神宗不禁喜吟诗曰:“一方文武魁天下,四海英雄入彀中。”
延寿的万卷书楼是八闽最早的民间藏书楼,陈俊卿来此楼读书,不单是扩展眼界,增加知识,也是敬仰先辈,想沾点状元的文气。当然,他最常去读书的地方,还是与延寿万卷书楼仅一溪之隔的白杜方氏万卷楼,那是莆田藏书最多的楼。
白杜村是宋代莆田望族方氏的聚居地,村里的方峻是宋天圣八年(1030)进士,祖上遗有一座藏书楼,而方氏子孙勤奋读书,故科第联登,簪缨不绝。方峻少年时与大理学家程颐同学,相交莫逆,家藏不少程氏墨宝。方峻长子士宁登庆历六年(1046)进士,次子子容登宝祐五年(1053)进士,初为朝请大夫,后出知惠州,与谪居惠州的苏轼结识成为好友,并不时有唱酬。方子容仰慕苏轼,多次登门,取出家藏的书画请苏轼品题,所以方家万卷楼收藏的苏轼遗墨有四百余纸。
方子容有个孙子叫方略,崇宁五年(1106)进士及第,大观中累迁修书局,请外提举广东常平,因不肯附从,忤怒宰相王黼,被黜知琼州。他为官清廉,秩满归里。他最爱藏书,每至为官之地,必专访文籍,但凡民间有奇书,都不惜捐金帛求之,所以方家的藏书达一千二百笥,成为莆田的藏书之首。

方子容有个弟弟叫方元寀,官至威武军节度推官,其孙子方翥,字次云,六岁丧父,在母亲教导下,少年时就展露天赋,读书过目不忘,下笔行云流水,为乡里人所敬重。方翥自幼喜欢读书,性情孤傲,不息与浪荡子弟、凡夫俗子结交,但与饱学之儒,却能诚心对待,礼而往来,一起切磋学业。那时,夹漈的郑樵为了完成《通史》的写作,慕名来到延寿溪畔的方氏万卷书楼。当他看到了万卷楼的丰富藏书之后,异常高兴,就住在方略家勤奋地读书抄书。更让他高兴的是认识了方翥,一个非常年轻、记忆超凡的学者,他们很快成为莫逆之交。陈俊卿和黄公度因为是这书楼里的常客,也很快成为知友。而来自黄石水南的林光朝,早年在钱塘游学时曾与方翥相处三年,那时林光朝喜李白、石曼卿的为人,又爱稽康、阮籍的风度,有如寒蝉孤洁,认为不入俗调,心甚乐之。方翥则对光朝说:“此数人来孔子之门,恐一日着脚不定。”林光朝始悟,孔门人物以千年为标准,历经淘汰,乃为无愧,而千年以上,又有多少豪杰可以共学入道者?故他认为方翥比自己先闻道,应该“吾事之犹吾兄”。就这样,方翥和郑樵、林光朝、陈俊卿、黄公度等几人结为知友,密切往来。

在延寿溪上有座竣工才几年的延寿桥,是莆田大慈善家李富筹建的。李富字子成,号澹轩,系唐宗室江安王李元祥的后裔。李元祥的次子李皎袭封,唐武则天时,李皎之孙李聚避乱南迁入闽泉州、南安;宋真宗时,其十四世孙李寓轩由南安迁居兴化游洋,后定居于洋尾村白塘的东墩,李富是李寓轩的玄孙,故有“安王世胄”之称。
南宋高宗建炎元年(1127),金兵大举南侵,南京(今河南商丘)、临安相继失陷,朝廷危亡之秋,力主抗金的宰相李纲致书李富,要他募兵从兴化海道到汴京,偕韩世忠北伐以复中原,蕲王韩世忠也劝李富举兵勤王,于是李富捐献家财,招募三千兴化义兵,从白塘乘船挥师北上抗金。李富率兵到前线后,孟太后授李富为承信郎。他配合韩世忠兵马突破金兵包围,一举收复建州,又攻克太仪,屡建战功。宣抚使张渊很赏识李富才略,荐他任殿前统制司干办公事官,所以世人都称他“李制干”。李富又向朝廷进《奋边策》,陈述抗金的策略,却受到秦桧压抑,还降了职。李富愤而辞官,解甲返乡。
李富一生乐善好施,单他在莆田境内捐建的大小石桥就有34座,明邑人兵部左侍郎郑岳曾赋诗赞他:
区区微利较锥刀,济险由来属俊髦。
三十四桥尚无恙,秦皇鞭石笑徒劳。
建炎二年(1128),李富辞官还莆不久,即开始筹建延寿桥,因为位于延寿村的延寿溪古渡口“店仔头”是古代往山乡、通闽府的必由之径,是古驿道上的一个重要交通关卡。延寿桥为石板桥,长110米、宽约4米,有筏型墩13座、桥孔14孔,在评事方天贶的助建下,终于在建炎四年(1130)竣工。此桥的建成,北上福州只须经上林(今畅林),过延寿桥到白杜,再北至迎仙驿即可,而由莆田城北门到山区也只须通过延寿桥,再经西天尾、石盘、澳柄、白沙、宝阳、南溪埔、广宫至新县。
延寿桥的建成,为陈俊卿来白杜方氏万卷楼读书提供了极大方便。陈俊卿家住东门外三里的白湖村(今阔口村),黄公度则住在城内东里巷,两人会经常在延寿桥头不期而遇。黄公度来白杜方氏万卷楼,总是携带他的从弟黄童一起来读书,所以陈俊卿同黄公度兄弟俩都交往很深。
宋高宗虽偏安江南一隅,但对科举一事却始终没有忘记。绍兴二年(1132)定都临安后,三年一次的会试照例举行,因为他也想为自己的小朝廷选拔有用的人才。那一年,兴化军就有方升之、陈腾、方扩、叶顒等12人进士及第;到了绍兴五年(1135),又有林大鼐、郑厚等6人登进士第。
绍兴七年(1137),陈俊卿参加乡试,获第二名,于是他更加苦学,准备参加下一年的礼部会试。
转眼间到了绍兴八年(1138),也是陈俊卿该显身手、施展抱负的时候了。他对黄公度说:“今年的会试就要开始了,我们也该收拾行李登程了吧。”黄公度听了十分喜悦,即对陈俊卿说:“那我也带黄童弟一起去应试。”陈俊卿道:“干脆告知方翥和林光朝一道去临安,这样生活上也能彼此照应。”黄公度道:“上一回光朝与郑厚一起进京会试,郑厚得中进士,光朝却因途中偶感风寒,以致考场发挥失常而名落孙山,实在可惜,但愿今年不要错过机会。”陈俊卿道:“凭他学识,完全是能得中的。”于是陈俊卿和黄公度确定了一起赴临安会试的时间,之后俩人分手回去准备该用的文房四宝。
去临安的路程遥远,为了不误六月举行的会试,陈俊卿在五月中旬就启程。他命书童去东里巷催黄公度启程,书童回来告诉他,黄公度因家里有些事一时办不及,要再等几天才能出发。陈俊卿就对书童说:“那我们不等了,现在就启程,到临安去等他兄弟俩。”于是陈俊卿拜别了母亲卓氏,与书童一起登上了去京城临安的路程。
黄公度与黄童兄弟俩比陈俊卿略迟几天上路,当他俩路经建安(今福建建瓯县)时,黄公度吩咐黄童与书童暂投一家客栈休息,说此地的梨山李侯庙神十分灵验,他要先进庙里烧香求神保佑,并赐梦以兆前程。
黄公度等三人在建安找了一家客栈投宿,之后黄公度就买了香火直奔李侯庙。进了庙后,他点着了三炷香双手捧着,虔诚地跪在李侯庙神前,心中暗暗祷告,希望庙神显灵,保佑他此去功成名就,并求神灵赐梦给他,预兆前程如何。
当天夜里,黄公度果然有一个梦,梦见神对他说:“不必我说什么,你只去见陈俊卿,他说的话就是预兆。”
有了神的预兆,黄公度恨不得一下子就赶到都城临安见到陈俊卿,听他究竟说出什么功名等次。经过一路的奔波,他们终于赶到了都城临安,与陈俊卿相会。
黄公度刚见到陈俊卿,就迫不及待地问道:“此番我俩前来参加会试,你说我俩会得什么名次?”
陈俊卿答道:“你问这名次,还没有开考,也没有发榜,我怎么会知道?”
黄公度有些急了,便催道:“你就不妨随便说一说也行。”
陈俊卿便应道:“我又不是神仙,又没有去九鲤湖乞梦,我实在不能说出什么名次。”
黄公度还是追问不休,非要陈俊卿说出子丑寅卯来。在黄公度的一再逼问下,陈俊卿真的有点恼火,他生气地说:“那你黄公度中状元,我陈俊卿居其次,这样你满意了吧。”
黄公度一听,正中下怀,十分高兴,就将梨山李侯庙求神赐梦的事告诉陈俊卿。陈俊卿听了顿感惊奇,但还是半信半疑。
这年六月,礼部贡院的大门终于打开了,来自各省的举人们鱼贯而入。在这批应试的队伍中,从福建兴化军赶来参加会试的举子特别多,年龄也参差不齐,有高达73岁的林邓,而年龄最少的是年仅18岁的龚茂良,陈俊卿年25岁,黄公度年29岁,他俩风华正茂,血气方刚,踌躇满志地步入贡院考场。
这次礼部会试赋题为《天子示以德为车》,系阐述儒学以德治国的政理。黄公度胸有成竹,下笔如有神助。他挥毫沾墨,有条不紊地写道:

治盛天子,尊临帝居,每安行而在德,遂取用以为车。独操驭世之权履,茲宝位克广长民之道,端若安舆,天惟上纂洪图,俯绥赤子。外以动化于群下,内以操修于一己,正宸心而御。极其术何先运,大德以为车,莫安于此,岂不以贵主大器,富包普天一兽为兮,立兆民之表,正一号令兮,举万国以风传,是必动有彝训事,无过愆,禀聪明臂睿智之资,坐而抚御体,笃寔辉光之大,用以周旋,由是俨万乘之威仪,耸群方之瞻视为輗軏,以寓其赏罚谨銜辔,以张其纲纪。恭俭无尔伪之载,忠信有在衡之倚。其用若是非德昌以言,无不听前瞻进善之旌,政在必行,下顺纳民之轨,懿夫名德之舆也。名久必泯权主之车也,权倾则危曷,若此厚以载物,动而中归,同五帝以载,骤与三王而并驰,世底安宁之治,上无颠覆之为,出必自于圣门,靡闻过举,行每遵于王路,罔蹈非彝。故得仁义由行兮。虞舜与稽,圣神广运兮唐尧,是则器篾小人之盗,舆有君子之得侍从仆,御无非正乘,岂假于王出入起居,罔不钦谏,何烦于广德,厥后循治,轨者世乏。显显蹈覆辙者日益,骎骎不能任重而致远。岂知执古以御今,以至化不流,行无復置,邮之速治亡祇懼,徒嗟朽索之临。
上方慎保基图,务绥黎庶,中以视履,动而顺预。既无陨越之失,又绝奔驰之虑。然则有大物者,无他在审其御。

陈俊卿也精神抖擞完成了礼部会试的赋题。他和黄公度、方翥等应试的贡士们走出了贡院考场,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各自回到了投宿的旅馆,接下来就是忐忑不安地等待放榜那一天的到来。
这一年会试的主考官是朱震、张致远,因为黄公度的赋中强调“外以动化于群下,内以操修于一己,正宸心而御。”“厚以载物,动而中规”,“慎保基图,务绥黎庶。中以视履,动而顺预。既无陨越之失,又绝奔驰之虑。”其论很为主考官所赏识,便把此卷列为第一甲第一名而陈俊卿的赋却被一个阅卷官落选,是起居舍人勾龙如渊从落卷中看到陈俊卿所写的赋,认为此赋是“词工而晦”,细细地阅读,方见工处,于是把此卷送与朱震、张致远阅读,两位主考官读后,都叹曰:“公,辅器也!”于是将此卷放在首选,而把其他有异议的卷,都放在下面。
阅卷结束后,主考的朱震出贡院后就卧病在床,所以由知举给事中张致远与起居舍人勾龙如渊进殿面君,汇报阅卷结果。宋高宗见了两位主考官,便问起这次会试评卷的结果,如渊回答说:“这次阅卷所评的等次都很适当,惟有第二名的陈俊卿,他的赋是从落选的卷中得到的。”高宗便问道:“何故如此相远?”如渊答道:“陈俊卿的赋是词工而晦,细阅方见工处。”高宗听了,说道:“既然你们认为如此,那就定为第二名。”
六月九日,宋高宗在御射殿赐黄公度以下295人进士及第。因为高宗在居丧期间,依祖宗旧例,不临轩策试,遂以会试名次作为等级,所以第一名黄公度被钦点状元,第二名陈俊卿为榜眼。
放榜这一天,京都临安正下着雷阵雨,黄公度在旅馆里坐立不安,他提起笔来,题写了一首《将放榜用钱韵》诗:

银袍健笔落云烟,入眼高文墨尚鲜。
隐隐蚕声桑叶下,看看鹄立棘围前。
空阶夜音催诗雨,平地雷轰造榜天。
试问西湖好风景,何如华屋艳神仙。

黄公度写完诗后,看看雨停了,就迫不及待地借了一匹马奔往揭榜处。在围观的人群中,他拼命往前挤,终于看到了名列榜首的是自己的名字,而陈俊卿的名字位在其下。他欣喜若狂,果然印证了梨岳李侯庙神赐梦的预兆。他继续往榜上的名单往下看,还有弟弟黄童的名字,还有方翥、龚茂良等人的名字,唯独没有林光朝的名字。他从头再看一遍,之后挤出人群,快马加鞭回到旅馆,把喜讯告诉给陈俊卿、方翥、黄童、龚茂良等人,众人皆大欢喜,又一起前往揭榜处观瞻。当大家都清清楚楚看到自己的名字后,才高高兴兴地回到旅馆,只是为林光朝的再次落选感到惋惜。

状元黄公度与榜眼陈俊卿都是兴化军莆田人,引起宋高宗的极大兴趣,便召见他俩进殿廷对。据《闽书》卷之二十五载:及谒御,高宗问曰:“乡土何奇,辄生二卿?”黄对曰:“子鱼、紫菜、荔枝、蛎房。”陈对曰:“地瘦栽松柏,家贫子读书。”宋高宗曰:“公不如卿。”

接着,宋高宗又向状元黄公度问起读书之事,黄公度便告诉高宗,他少时寄居于涵江鳌山村姑母家,在附近雁阵山的登瀛阁读书,那里东濒大海,时见鸿雁高飞,周围苍松翠柏,环境清幽,是读书的绝佳之地。高宗听后,想起唐太宗为太子时,有房玄龄、杜如晦等十八学士登瀛洲,便告诉黄公度,将为他少时读书处御赐“登瀛阁”额,以示嘉奖。

这次廷对后,宋高宗诏授黄公度承事郎、签书平海军节度判官厅公事,授陈俊卿为泉州观察推官。

在此次进士榜中,莆阳的贡士有十五人登进士第,除了黄公度独占鳌头、陈俊卿夺得亚魁外,年龄七十三的林邓成了“榜尊”,年十八的龚茂良成了“榜幼”,《莆阳比事》以“四异同科”记载莆田科举史上这一大盛事,称是“一时荣耀,以为四异焉。”因在此榜中,黄公度的从弟黄童也连袂登第,黄公度特咏诗《会同年共乐台》以记事抒怀:

兰省三千士,莆阳十五人。
此时乡曲会,异日庙堂身。
名塞乾坤隘,恩沾雨露新。
天边三雁远,回首独凝神。

陈俊卿从京都临安回到白湖故里,乡亲们敲锣打鼓欢迎他归来,他的故宅也点灯结彩,一时古街上鞭炮声声,热闹非凡,前来贺喜的人络绎不绝,还有地方上的士绅名流也上门道喜。大家还商议,该在村口建一座亚魁坊,以壮故里声望。

黄公度返莆不久,宋高宗御赐的“登瀛阁”额,也由皇家专使送到涵江鳌山黄公度的少时读书处。黄公度在鳌山登瀛阁举行了隆重的接阁仪式,之后他还写了《代谢御书表》:

圣经惇吏,炳若丹青,宝翰宸章,刻之金石。出九重之副本,为列郡之珍藏。跽诵再三,欣荣倍万。恭惟皇帝陛下,日新盛德。天纵多能,粹然洪深。敏达之资,辅以缉熙,光明之学,寰区底定。烜赫帝王之极功,广内燕闲游息。艺文之余事,心笔俱正,古今所稀,岂宋武之足,多略文皇而不数,兼八体以遒劲,述四书而发挥。非惟为儒者之荣,于以见圣人之意。臣幸生盛旦,假守偏州,识无鱼鲁之分,躬被龙光之赐。在天成象,粲奎壁以相辉,与世作程等,乾坤而不朽。

黄公度写了《代谢御书表》后,言犹未尽,激动之余,他又挥毫,写了《贺御赐阁额》诗二首:


《一》
杰阁侵霄汉,宸章焕壁奎。
内庭颁宝宴,中使揭璇题。
信誓山河固,庞恩雨露低。
寒儒倚天禄,目断五云西。

《二》
功掩萧何第,名超崔氏堂。
孤忠扶社稷,一德契穹苍。
金碧飞翬外,鸾虬结绮傍。
落成纷贺燕,弱羽得高翔。

黄公度被授签书平海军节度判官,军治在泉州,他在当年秋后赴泉州上任。陈俊卿也辞别母亲和两个哥哥,前往泉州赴任。


- END - 


整 理:小  编

投 稿:2211030263@qq.com


特别声明 

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文章及图片、视频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原创版权请告知,恶意抄袭我们将追究法律责任。

    ▼
更多精彩推荐,请关注我们
把时间交给阅读

▶️莆仙戏 飞盗落网记(南门剧团)全

2021-08-04

精彩福州,慢慢走,深深爱

2021-08-04

梦参老和尚讲述:《浅说地藏经大意》第一讲

2021-08-04

▶️莆田移风易俗民间音乐风光系列:《天下妈祖回娘家》下集

2021-08-04

莆田人文|宋孝宗名相 · 陈俊卿的人生故事,第一章《玉湖世泽》,为您分解!

2021-08-04

什么样的人容易被骗?“电信网络诈骗” 究竟利用了我们什么弱点?

2021-08-04

刘秀跟刘邦是什么关系,刘秀的家族是如何从皇族沦为平民的

2021-08-04

【记忆乡愁】城厢区华亭镇后塘村简介

2021-08-04

惠安县开展第33个爱国卫生月主题宣传活动

2021-08-03

李自成究竟是做了和尚还是被俩农夫打死?都不靠谱,这才是真相!

2021-08-03

焦点|城厢区探索建立“综治+义工服务”社会治理现代化新模式

2021-08-03

福州大才子邓拓其人与苏轼的《竹石图》

2021-08-03

全国先进工作者李云华:是医生,更是亲人

2021-08-03

他不到一岁入狱,牺牲时不满九岁,一生收到最珍贵的礼物是一小截铅笔……

2021-08-03

【警惕】微信、支付宝这个“新奇”功能千万要注意,已有人被骗…...

2021-08-03

▶️莆田移风易俗民间音乐风光系列:《天下妈祖回娘家》上集

2021-08-03

用典 | 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

2021-08-02

【记忆乡愁】城厢区华亭镇前柳村三传说

2021-08-02

十几道精细工序,为了那抹“一大红”

2021-08-02

漳州:春风四月 万物复“书”

2021-08-02

▶️南昌城头打响的第一枪

2021-08-02

泉州富力万达文华酒店欢迎您!

2021-08-02

焦点|多措并举推进农村垃圾分类,多地实现农村环境改善、农业绿色发展

2021-08-02

永远跟党!看城厢法官如何迎接党的百岁生日

2021-08-02

城厢区华亭镇后塘村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成立100周年,把最美歌声献给祖国

2021-07-13

唱支山歌给党听!刚刚,全国381座万达广场用歌声为她送上美好祝福

2021-07-13

还记得2016年因电信诈骗死亡的准大学生吗?给骗子提供电话卡的公司董事长被判刑!

2021-07-13

世遗大会看莆田是⑫ | 南宋三大天妃宫之文峰宫

2021-07-13

难怪顺治皇帝会出家,原来他的前生是......看完潸然泪下

2021-07-13

黄老的“校愁”

2021-07-13

1960年,詹才芳中将路过南京,许世友敬了个军礼:热烈欢迎老首长

2021-07-13

“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兰臻:“我想做一名好老师”

2021-07-13

受害者损失最大的是这5大高发骗局

2021-07-06

泉州萝卜饭,在泉州,不叫萝卜饭,而是“咸干饭”,是闽南的美食

2021-07-06

史上的皇帝大多穿黄颜色服饰,为何宋朝皇帝特立独行偏爱红色?

2021-07-06

【垃圾分类进行时】城厢区环卫处组织农村参观学习生活垃圾分类经验做法

2021-07-06

▶️城厢区华亭镇后塘村女子广场舞表演:红枣树

2021-07-06

【新时代文明实践】云山守志 学海为家 晓阳中心小学通过宁德市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学校评估

2021-07-06

特稿||《不可磨灭的足迹》之二:农民权利的代言人——张英洪

2021-07-06

只因做了这件事,他延寿到九十多岁!!!

2021-06-18

福建仙游:潭边龙井宫《妈祖文化传奇故事》,为您演绎解说!

2021-06-18

夏季小心!别让它变成“夺命香”

2021-06-18

世遗大会看莆田⑩ | 宁海桥:闽中桥梁甲天下

2021-06-18

结夏安居 | 我们为什么要念佛?

2021-06-18

道家让你控制情绪不让情绪毁灭孩子的灵性把未来还给ta

2021-06-18

孤寡老人去世,蚂蚁们报答她生前喂养之恩,送她干干净净地走!

2021-06-18

管内穿线施工工法详解

2021-06-18

兴化桂圆甲天下 果中精品属华亭

2021-06-10

一寸铁路一寸血!2100多个中国人用命换来这条铁路!

2021-06-10

消失在故乡的手工织布机

2021-06-10

暖心!城厢这个幸福院为老人举办集体"生日派对"

2021-06-10

道教神祇:黄大仙一百签解及解译

2021-06-10

▶️城厢区华亭镇云峰境昭灵宫(1996年)法主仙妃出郊巡游盛典

2021-06-10

世遗大会看莆田⑪ |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2021-06-10

共享书香端午,传承文化遗产 ——莆田市图书馆2019端午、文化遗产日活动回顾

2021-06-10

用典 | 工会等群众组织的功能是把党和劳动群众联系起来

2021-06-03

释迦牟尼佛的一生(01图)过目增福,哪怕看一眼,也能得到无量功德!!是一年中最吉祥的日子!

2021-06-03

一句句“嘘寒问暖”,140多万元没了!福州警方抓获13人

2021-06-03

珍爱蓝色家园!三明市开展“世界地球日”主题系列活动

2021-06-03

走进刘彻的一生,雄才大略的汉武帝戎马丹心,是非功过后人评

2021-06-03

三明儿女心向党!这是一组来自三明巾帼的红色“明”信片,请查收!

2021-05-18

积极参与新冠疫苗接种,筑牢零感染防护屏障。

2021-05-18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