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林庆祥医案(四)

 一个大树 2022-06-08 发布于山东

例三林某,女,46岁。

初诊199232日。

主诉及病史∶浮肿、头晕、潮热、自汗三个月。

患者1991年底地道不通后渐见周身壅胀困重,甚则下肢水肿,伴头晕心悸,时发潮热汗出。舌质淡红苔白,脉沉细。

辨证∶阴阳两虚,水饮内停。

治则∶温阳利水,佐以固阴。

处方∶制附子9g白术9g白芍12g茯苓20g生姜2片(后下)益母草20g女贞子15g旱莲草15g泽泻30g

二诊38日。上方药连服1周,水肿消退,眩晕心悸减轻,仍觉潮热汗出。舌晦红,苔白,脉沉细。法转补肾滋阴、燮理阴阳为治。

知母9g黄柏6g仙茅9g仙灵脾9g巴戟天9g鳖甲9g龟版胶9g(样化)茯苓20g泽泻15g益母草15g

1剂,调服2周诸羔悉除。

【按语】壅胀困肿为妇女绝经后综合征之常见症状,与内分泌功能紊乱相关。《黄帝内经》云"女子·····二七而天癸至·····月事以时下·····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蔡竭,地道不通。"又云∶"诸湿肿满皆属于脾。"故绝经后水肿,每多责之脾肾∶又因湿属阴邪,得阳始化,故林老对绝经后水肿恒以温补肾阳法为主治之。本文三例均应手肿消,但又同中有异∶例一水湿浸渍肌腠关节,症见肿满困怠、关节酸痛,故以麻黄附子细辛汤、五苓散、防己黄芪汤三方化栽,温散水饮,化湿蠲痹。例二水肿五年,阳虚水泛湿浊迷蒙三焦,则以济生肾气,汤为主,益火之源,以消阴翳。例三阴阳俱虚水饮内停,水肿晕悸与潮热汗出并见,治应阴阳双补以平为期。先以真武、泽泻汤温阳化水佐二至滋阴配阳,水湿渐化后再以二仙汤加鳖甲、龟,版燮理阴阳,佐茯苓、泽泻,益母草渗利余湿,调治三周诸恙悉除。提示绝经后综合征的诊治应以补肾为核心,以阴阳为根本。

六、口服灌肠并用治疗慢性结肠炎一例

方某,男,46岁。

初诊1992226日。

主诉及病史∶左腹疼痛,伴便中夹有黏液血丝数年。

患者近十年来反复左腹疼痛,时上时下,反复发作,呈隐痛状。大便日二三行,夹有黏液血丝。历经中西医治疗,均未见显效。曾于本市某医院行纤维结肠镜检查,示"左半结肠黏膜慢性炎症"。刻下左下腹痛,大便日二行,呈黏液血便或如胶冻,色泽鲜红。

诊查∶腰酸、神疲乏力,尿频。舌晦,苔薄黄,脉弦。

辨证∶湿热蕴结,久病伤络。

治法∶清热化湿,理气止血。

处方

1)野麻草20g木棉花15g土茯苓15g白头翁20g川黄连6g吴茱萸6g黑地榆12g赤石脂15g生白芍15g生甘草3g

水煎内服,5剂。

2)金笑梅60g、锡类散1瓶,水浓煎保留灌肠,每日1次(以上为一日量)。

二诊34日。服药及灌肠均5次,药后大便清爽,日二三行,仍有黏液,血丝已无∶左下腹痛,舌晦苔白,脉细弦。

处方

1)野麻草30g白头翁20g川黄柏9g绵茵陈15g当归身5g生白芍12g生地榆15g罂粟壳9g甘草5g

水煎内服,5剂。

2)金笑梅100g、锡类散1瓶,浓煎灌肠,5剂。

三诊311日。保留灌肠10天,自觉症状明显减轻,大便日-一行,黏血已无。腹痛缓。舌淡晦,苔白,左脉细弦,右脉沉细。

处方

1)野麻草30g白头翁20g川黄柏10g木棉花15g当归身5g生地榆15g罂粟壳9g木香6g炒枳壳9g生甘草3g

内服,5剂。

2)金笑梅100g、锡类散1瓶,浓煎灌肠,5剂。上方药再予5日量以巩固疗效。

【按语】本例病程长,历经中西医治疗。中医采用清热解毒、化湿理气、健脾固涩等法治理四个多月,不见起色。林老考虑到口服中药效果不著,乃中下焦邪气壅盛之故,遂决定在口服药同时给予保留灌肠。金笑梅性味苦寒,功能清热解毒、凉血散瘀,为内外科较好的消炎药。配合锡类散收敛消炎解毒。病人又能主动配合,药液能在肠中保留一夜,故效果较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