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平稳|--记共产党员、优秀老工人龙冬华同志

 乡土蓝田 2022-06-09 发布于陕西

文学爱好者的创作平台
散文 / 诗词 / 小说 / 情感 

春  蚕  之  歌

--记共产党员、优秀老工人龙冬华同志

黄平稳

(刊于中共陕西省委组织部、宣传部主办的《支部生活》一九八二年第九期)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一九八二年六月一日晨,龙冬华病逝的恶耗从渭南地区医院传到省第二水文地质队队部大院,震动了几百颗职工、家属的心。
“老龙昨天还在上班,怎么一下子就……”
“多可惜,他才五十二岁呀!"
龙冬华--这位模范共产党员、队修配车间电工班长,生前就被群众赞为“革命的老黄牛”,如今他因劳累过度,高血压猝发脑溢血,离开了大家。这更激起了人们的敬重和怀念。
       
(一)

今年是电工班工作最紧张的一年。身为班长的龙冬华,年初就代表全班向车间提出,除完成本职工作任务外,还要干好三件大事:为待业青年理发室仿制一套烫发机;制作两台试车起动器;修复一台报废的吊车发电机。五月份又增加了一个新项目,
安装配电盘和民用电表,把动力线与照明线分开。这些“额外活”,大大增加了电工班的工作量。正在这时,班里又有两个同志请假,老龙既要安排工作,带头干活,又要搞设计、画图、计算,忙得经常加班加点,一干就到深夜。车间电视机就在身边,可老龙连一次电视也顾不上看;六个节假日有五个他都用来工作。 
一张工作日程表,展示着龙冬华同志紧张工作、奋力拼搏的精神。
五月二十八日下午,他这个十几年的高血压患者,爬到九米多高的电杆上改接线路;
二十九日,有人问他怎么脸上有些浮肿,他说这几天有点不舒服,但仍坚持工作;
三十日是星期天,上午他又爬上电杆改线路,下午和晚上赶着填写班里的统计报表;
三十一日,他早早来到班上,跟大伙一起打扫卫生,备料,然后又填写考勤表……八个人的考勤表,他竟一连划废了好几张,最后还是有几处张冠李戴了。而在这之前,他的统计报表,是常被赞为“最准确、最齐全、最及时的资料”的啊。他的右胳膊麻木起来,手不大听使唤,锯角铁时竟拉断了锯条。他,一个忘我工作的老工人,一点也没有意识到这是病变的信号,一直忙到十二点半才回家。
到家里,老龙一屁股坐到藤椅上,神情有点发蔫。爱人冯德容慌忙催女儿去找医生来,他怕打扰别人午休,不让孩子去。吃饭时,他夹不住菜,把一根筷子掉到地上。他感到很疲倦,就跟往常一样,喝了一小盅酒,以便解解乏,下午继续干活。然后他躺到床上休息,哪知道,他这次躺下,就再也起不来了。
人们紧围着龙冬华同志的遗体,泪流不止,默默地念叨着:老龙啊老龙,你把自己满腔赤诚和全副精力,都投入了党的工作,一直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你像春蚕吐完了最后一缕丝,像蜡烛发完了最后一分光,像老黄牛使完了最后一股劲,溘然长逝了……
 
(二)

古人云:“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一个职工,特别是拖家带口的职工,一次二次放弃节假日休息并不难,成年累月这样干就很不容易。龙冬华参加革命工作三十一年来,一贯兢兢业业,经常加班加点,谁也说不清他究竟放弃了多少节假日,牺牲了多少个夜晚。他像一颗螺丝钉,党把他拧在那里,他就在那里出力使劲,闪光发亮。
在抗美援朝中,他吃苦耐劳,执行命令坚决,曾荣立三等功一次;在地质部丹江队六年,他先后四次被评为先进个人和五好职工;十年动乱中,他冒着危险去上班,坚守生产岗位;粉碎“四人帮”以来,他多次被评为局、队先进工作者和模范党员。一九七九年,他担任电工班后,认真管理,励精图治,使电工班成为车间团结最好、纪律最严、工作效率最高的一个班组,连续两年被评为队先进集体。
十三年前,龙冬华从安康汽车运输公司学习修配电瓶回队,主动搞起充电试验。充好一个电瓶需要几十个小时,当时电厂供电很不正常,必须及时调整电压电流,他就守在电工房里连轴转。一天,他爱人见他一夜未归,找到离家四、五里远的车间,得知他晚上歪在一张行军床上,只盖件雨衣过夜,十分心疼,便埋怨车间领导:“这么冷的天,他就盖件雨衣?你们没有被子,就不能给他找件大衣?”大家被她的气话给弄懵了:“好龙嫂,老龙就没说他晚上要加班么,谁也不知道他就睡在电工房里!”老龙连着苦干几昼夜,终于突破了充电难关。从此,队上的电瓶就再也不用送外单位修配、充电了。十多年来,老龙一直干这份又脏又累又呛人的差事,每年给队上节约二、三千元资金。
一连几个春节,龙冬华都把休息时间让给别人,自己挑起值班的担子。去年春节,当户户爆竹声声,家家笑语阵阵的时候,老龙却穿着工作服,一头钻进电工房,拆拆装装,忙个不停。春节期间他修好了一台小型发电机,一个电扇,以及平时拆下来的全部旧灯头、坏开关;安装了二十一个插座,充了四十二个电瓶,今年春节,他又留下值班,一直在电工房里鼓捣那台报废的苏制老式发电机。为了让职工们过好春节,大年三十,他搬梯子把家属楼所有的路灯统统检查了一遍,坏了的灯泡都换上了新的。
劳动、工作,对龙冬华来说,已经成为一种履行义务的自觉行动,成为他生命的第一需要。龙冬华转业到地质战线二十七年来,始终坚持出满勤,干满点。七二年以来,他每年都有十多个假日不休息。别人问他为什么不休假,他说为:“讲什么假哟,从前我们在部队,哪有什么假!”别人说他那何苦呢!他微微一笑说:“坐在家里闷得慌,不如干干活心里痛快!"

(三)

龙冬华在旧社会受尽了苦难,五岁时失去了亲娘,七岁到八岁拉着双目失明的祖父唱渔鼓沿门乞讨,九岁到十一岁给富人家放牛,十二岁到二十岁先后给地主扛长工六年八个月。打开龙冬华遗留的日记,其中写着这样一段话:“我从小就给地主放牛,它的脾气我最了解,它出力最大,吃的是草,享受最少。我是党和毛主席把我从牛马生活中解放出来的,我应当甘心情愿当一辈子老黄牛,把有限的一生献给无产阶级事业”。龙冬华同志的一生,正是老黄牛可贵品质的形象写照。
老龙的身体一直不大好。在朝鲜战场上,他挑炮弹扭伤了腰,留下了后遗症。后来又负过两次工伤,患上了慢性气管炎、高血压和心脏病。车间领导和老同志经常劝他:“你身体多病,工作要量力而行,班里的事叫大家多干些,你当当顾问,指挥一下就行了。高空作业你别上去,以免万一出事。”老龙却说:“人活着就要干活,老想着个人,吃喝玩乐,没啥出息。
一位同班老工友顾师傅回忆说:“老龙总是带头干脏活、累活、危险活,每天分配工作时,总是把外线高处的地方,留给他自己,而把我分配在低处,干轻便工作。”最近几年,老龙人瘦了,背驼了,头发也白了,身体越来越虚弱,稍一用力就冒虚汗,一咳嗽就喘不上气来。组织上先后四次批准他到北戴河等地去疗养,都被他借口工作忙而推辞掉了。
三年困难时期,为了替国家节约,他曾一次上交了五十双手套。病逝之后,又在他的工具箱里清理出五双手套和十三块肥皂(每月发一块)。发给他的劳保用品,他从不带回家。工作服别人一到期就换领新的,他却把旧的补了又补,缝了又缝,直到不能穿了才领新的。
有人曾向他要手套织线衣,他耐心地开导说:“手套是国家发给工人劳动用的,用不完就交给国家,不能用在不适当的地方。”老龙的儿子龙江是钻探工人,每次回家休假,他都要求儿子按期返回。有一次,龙江没赶上返回单位的头趟火车,想改日再走。老龙知道后大发脾气:“当工人就要像个工人,不遵守纪律还行!今天要是回不到单位,晚上就别回来!”爱人听了对老龙说:“你这话也说得太绝了,叫娃按时上班是对的,可要真的搭不上火车还不许他回来,你叫娃晚上住到哪儿?”说毕,老龙领上龙江赶快去搭下一趟火车,龙江于当天赶回到了洛川机台。
在他病逝一周前,爱人见他面黄肌瘦,精神疲惫,还没黑没明地干活,劝他说:“你为国家多干活,我不反对,可你也得注意自己的身体呀!万一你有个三长两短,可咋办呢!”老龙笑着说:“能干活就要干,我还要活到六七十岁呢!要是真的我死了,你们给我穿上工作服,一烧了事,把骨灰洒到祖国的江河里,不要给组织上添麻烦”。
多么平凡而又极不平凡的龙冬华啊!他的这种“平凡”事还可说很多很多,然而人们想得更多的则是他坚强的革命人生观,永不停歇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他为共产主义事业吐丝,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革命工人的英雄本色。


作者简介

黄平稳,1945年9月出生于蓝田县焦岱镇赵家扁村。1962-1965年就读于蓝田城关中学高65届乙班,1965-1970年就读原北京地质学院地质系地质学专业。1970-2000年先后在陕西省地矿局系统工作,历任队宣传科长、局宣传处 、法规处副处长,获高级政工师职称。

2000-2005年任陕西省国土资源厅调研员,退休后曾被聘为厅政策法律顾问。1983年被授予陕西省地质局优秀政治工作者称号。

1989年12月荣获中共陕西省委颁发的“陕西省优秀宣传工作者”称号证书。

1976-2005年为队、局、厅撰写各类总结、报告、文件、法律文书数百件,在中央、省部、地市级报刊台视上发表新闻、言论、散文、杂文、论文等作品七百余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