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满堂脚手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广东东莞)
2022-06-09 | 阅:  转:  |  分享 
  


满堂脚手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目录

一、编制依据 1

1.1施工图纸 1

1.2施工组织设计及合同 1

1.3主要规范、规程 1

二、工程概况 1

2.1项目概况 1

2.2满堂脚手架施工概况 2

三、施工准备 2

四、梁、板支撑体系安装及构造要求 4

4.1梁板模板搭设流程 4

4.2支撑体系基础处理措施 4

4.3水平拉杆及顶部自由端设置要求 4

4.4支架体系立杆构造 5

4.5支架体系搭设要求 5

4.6钢管扣件架体搭设要求 6

五、脚手架的拆除 7

六、安全与日常维护管理 8

6.1安全管理要求 8

6.2日常维护管理要求 9

七、脚手架工程事故应急预案 9

7.1危险源与风险分析 9

7.2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10

7.3救援方法 11

八、满堂架支撑体系计算书 13

8.1楼板支撑体系 13

8.2梁支撑体系 23



一、编制依据

1.1施工图纸

图纸类别 图纸名称 建筑施工图纸 《》建筑施工图纸 结构施工图纸 《》结构施工图纸 1.2施工组织设计及合同

文件名称 《》施工组织设计 《》建筑安装工程施工总承包合同 1.3主要规范、规程

类别 名称 编号 规范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2015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2012 木结构设计规范 GB50005-2003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50300-2013 GB50666-2011 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 JGJ162—2008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 JGJ80-2016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建筑施工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钢管脚手架扣件 -2006 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规程 JGJ/T.185-2009 标准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 2011 二、工程概况

2.1项目概况

工程名称 工程地址 主要参建单位 建筑功能 质量目标 安全目标 规划用地面积 建筑 2.2满堂脚手架施工概况

生产机电设备配套用房在进行楼板混凝土浇筑时需搭设满堂架进行回顶支撑,根据《模板施工方案》,本工程楼层最大高度7.9m,扣除结构板150mm,碗扣架支撑高度7.75m,采用碗扣架及钢管脚手架组合支撑体系。

1、楼板支撑体系

生产机电设备配套用房楼板模板主、次龙骨及碗扣架立杆间距见下表:

楼板厚度 13050mm、200mm 支撑体系 碗扣式钢管支撑架 次龙骨间距 250 主龙骨间距 900 碗扣架立杆间距 1200mm、900mm900mm 步距 mm 水平剪刀撑 架体顶部底部各设一道 竖向剪刀撑 架体外侧四周及内部纵、横向间隔4.5米设由下至上的连续剪刀撑 水平安全网 梁底设置一道,当架体高度大于8米时中间每隔4步设置一道 2

序号 材料 规格 m2) b≤0.3m

(A≤0.21m2) 45m2) B

(A>0.35m2) 间距(mm) 1 面板 15mm厚多层板 -- -- -- 2 梁侧次龙骨 50×100木方 250 250 200 3 梁侧主龙骨 双钢管 1000 1000 1000 4 梁底次龙骨 50100木方 150 150 150 5 梁底主龙骨 48.33.6钢管 1200 600 600 6 梁底扣件脚手架支撑 立杆纵距 1200 600 600 立杆横距 梁下2根立杆 梁下2根立杆 梁下3根立杆 步距 1200 900 900

3、支撑架搭设平面及剖面示意图

注:碗扣架遇梁部位根据架体模数适当加密处理。

梁板支撑体系平面布置示意图

梁板支撑体系剖面图

三、施工准备

1、人员准备

(1)施工工具、安全防护用具及工作服装:梅花扳手、安全带、安全帽、防滑鞋等;

(2)人员准备:

①所有进场施工人员必须先进行入场三级安全教育。

②搭设脚手架的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③工长事先要对操作人员进行详细的技术、安全交底。

④安全员负责监督检查现场的搭设、拆除进展以及质量情况。

⑤操作人员应对工作认真负责,取得相应《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严禁无证操作;

2、支撑架搭设计划

施工段 楼层 支撑架计划搭设时间 支撑架计划拆除时间 计划投入劳动力 备注 6-1 一层 2017.5.12 2017.5.27 10 二层 2017.5.22 2017.6.5 10 6-2 一层 2017.5.4 2017.5.19 10 二层 2017.5.20 2017.6.4 10 6-3 一层 2017.5.5 2017.5.20 10 二层 2017.5.22 2017.6.5 10 3、模板及支撑架的材料选择

(1)模板均采用15mm(厚)胶合板。

(2)木方:主楞采用100×100mm木方,次楞采用50×100mm木方。

(3)支撑系统:选用Φ48×3.5mm碗扣式脚手架及其配件,计算时按Φ48×2.8mm验算。

(4)梁模主背楞、梁底支撑系统、纵横向剪刀撑:选用Φ48.3×3.6mm钢管及其配件,计算时按Φ48×2.7mm验算。

4、钢管、扣件、顶托等材料进场前后安排专人检查、验收,并作相应的记录,验收合格方可使用。进场的材料应符合以下要求:

(1)碗扣式钢管脚手架用钢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直缝电焊GB/T13793、《低压流体输送用焊接钢管》GB/T3091中的Q235A级普通钢管的要求,其材质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素结构钢》GB/T700的规定。上碗扣、可调托撑螺母应采用可锻铸铁或铸钢制造,其材料机械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可锻铸铁件》GB9440中KTH330-08及《一般工程用铸铁造碳钢件》GB11352中ZG270-500的规定。下碗扣、横行接头、斜杆接头应采用碳素铸钢制造,其材料机械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一般工程用铸铁造碳钢件》GB11352中ZG230-450的规定。

(2)采用钢板热冲压整体成型的下碗扣,钢板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素结构钢》GB/T700中Q235A级钢的要求,板材厚度不得小于6mm,并应经600~650℃的时效处理。严禁利用废旧锈蚀钢板改制。

(3)材料验收与检验

对每批进场的碗扣式钢管材料进行检查验收,确保材料质量。

1)碗扣式钢管材料的检查应符合下列规定

a.应有产品质量合格证。有质量检验报告。

b.钢管表面应平直光滑,不应有裂缝、结疤、分层、错位硬弯、毛刺、压痕和深的划道,锈蚀严重的钢管严禁用在本工程。

c.钢管外径、壁厚、端面等的偏差必须符合构配件允许偏差的规定。

2)扣件验收应符合下列规定

扣件应有生产许可证、法定检测单位的测试报告和产品质量合格证。

扣件使用前应进行质量检查,有裂缝、变形的严禁使用。出现滑丝的必须更换,新旧扣件必须进行防锈处理。

(4)可调托撑

1)可调托撑钢板厚度不得小于5mm。

2)调托撑丝杆与调节螺母啮合长度不得少于6扣,插入立杆内的长度不得小于150mm。

材料计划表

序号 名称 单位 数量 进场时间 1 钢管 m 80000 随施工进度 2 碗扣架横杆 m 30000 随施工进度 3 碗扣架立杆 m 30000 随施工进度 4 U托 个 4000 随施工进度 5 100100方木 m3 40 随施工进度 6 50100方木 m3 80 随施工进度 7 扣件 个 60000 随施工进度 8 密目网 ㎡ 2000 随施工进度 9 安全平网 ㎡ 5000 随施工进度 四、梁、板支撑体系安装及构造要求

4.1梁板模板

必须在当层混凝土楼板强度达到1.2Mpa后(即常规环境下混凝土楼板浇筑完成24小时后),再开始搭设满堂脚手架。

1、钢管扣件支撑架:测量放线→铺垫脚手板→搭设梁底立杆、横杆→设置剪刀撑→搭设板底立杆、横杆→设置剪刀撑→连接梁底和顶板钢管→铺设梁底主次龙骨→搭设梁底模板、柱头模板→绑梁钢筋→安装梁帮模板→铺设顶板主次龙骨→铺设顶板模板→绑顶板钢筋→检查、验收架体→浇筑顶板混凝土

2、

4.2支撑体系基础处理措施

本工程支撑基础位于结构钢筋混凝土楼板之上。模板支撑立杆下铺设垫板,平行于楼板放置,位置准确、铺放平稳、不得悬空。

4.3水平拉杆及顶部自由端设置要求

1、碗口式350mm,扣件式(梁)200mm。

2、

3、

4、设在模板支架立杆顶部的可调托撑丝杆与调节螺母齿合长度不得少于6扣,插入立杆内的长度不得小于150mm。其丝杆外径不得小于36mm且与立柱钢管内径的间隙不得大于3mm,安装时保证上下同心,伸出长度不得超过200mm。

5、钢管作为水平拉杆时,单根水平拉杆拉通长度不小于3排立杆。

6、钢管水平拉杆与立杆采用直角扣件连接,且须逐点扣接、不得少扣或漏扣。

4.4支架体系立杆构造

1、严禁将上段的钢管立柱与下段钢管立柱错开固定在水平杆上。

2、1/200立杆

4.5支架体系搭设要求

1、搭设满堂脚手架架体四周应由底至顶连续设置竖向剪刀撑,中间纵横向由底至顶连续设置竖向剪刀撑,其间距应小于或等于4.5m。

2、剪刀撑斜杆与地面的夹角应在45°~60°之间,斜杆应每步与立杆扣接。剪刀撑搭接接长时,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m,并应采用不少于3个旋转扣件固定,扣件离杆端不得小于100mm。

3、当模板支撑架高度大于4.8m时,顶部及底部必须设置水平剪刀撑,中间水平剪刀撑设置间距应小于或等于4.8m,支架7.5m高(高度可以调整)位置设置水平安全网。

4、模板支撑架在靠近柱子设置水平抱柱,每两步横杆(即2400mm)设一道,确保架体与柱子连接牢固,抱柱混凝土柱的四角用多层板保护,以免破坏柱棱角。



支撑架体抱柱示意图

5、水平顶撑在墙柱表面上的时候,必须加垫木方,防止损坏结构观感质量。碗扣架与结构柱或墙体的有效连接和顶撑可以增强碗扣架的整体稳定性,消除超高失稳的情况出现。

6、模板支架搭设时梁下横向水平杆应伸入梁两侧板的模板支架内不少于两根立杆,并与立杆扣接。

7、结构梁下立杆纵距沿梁轴线方向布置,立杆横距以梁底中心线为中心两侧对称布置,且最外侧立杆距梁侧边距离不得大于150mm。

4.6钢管扣件架体搭设要求

1、立杆接长必须采用对接,相邻接头位置错开500mm以上,并且接头位置距离横杆不大于400mm。



2、上下层和左右相邻的水平杆接头位置错开不小于500mm,且接头位置距离立杆不大于300mm。



3、横纵向设置扫地杆,扫地杆钢管中心距离地面不大于200mm。

4、螺栓拧紧力矩控制在40~65N.m之间。

5、对接扣件开口应朝上或者朝内。

6、各杆件端头伸出扣件盖板边缘的长度不应小于100mm。

7、连墙件、剪刀撑应随架体同步搭设。

8、主节点部位的直角扣件、旋转扣件的中心点间距不大于150mm。

4.7框架柱临时操作架设计

本工程层高较高,框架独立柱需搭设临时操作架以满足柱的钢筋绑扎、模板支设及混凝土浇筑工作,操作架搭设要求如下:

1、框架柱操作架搭设都采用钢管式双排脚手架,操作架距柱边350mm,立杆间距1.8m,水平横杆间距1.4m,并加设离地200mm扫地杆,立杆下方垫通长脚手板。

2、作业面需满铺跳板,设一道1.2m高防护栏杆满挂密目网,作业面宽度不得小于600mm。

3、框架柱操作架需在架体四边设置抛撑,与水平面成45°~60°角。

4、框架柱操作架体下方需满挂水平安全网,采用绑绳或18号铅丝绷紧安全网绑扎,消除高坠隐患。

框架柱操作架示意图:



框架柱操作架示意图

五、脚手架的拆除

待结构梁板强度达到规定要求后,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脚手架拆除,在脚手架拆除前要做好以下工作:

1、对脚手架进行安全检查,确认不存在安全隐患。如存在影响拆除脚手架安全的隐患,应先对脚手架进行修理和加固,以确保脚手架在拆除过程中不发生危险。

2、在拆除脚手架时,应先清除垃圾杂物,清除时严禁高空向下抛掷,大块的装入容器内由垂直运输设备向下运送,能用扫帚集中的要集中装入容器内运下。

3、脚手架在拆除前,应先明确拆除范围、数量、时间和拆除顺序、方法,物件垂直运输设备的数量,脚手架上的水平运输、人员组织,指挥联络的方法和用语,拆除的安全措施和警戒区域。

4、严格遵循拆除顺序,由上而下,后搭的先拆,先搭的后拆,同一部位拆除顺序是:模板→顶丝→纵横横杆→立杆。

满堂脚手架支撑需要两次拆除,第一次将除梁底和短跨中间的支撑外的大部分模板和支撑进行拆除,第二次将梁底和短跨中间的支撑拆除,具体参见施工组织设计中的模板工程。

5、满堂脚手架的拆除不得在垂直方向上同时作业。

6、拆除脚手架时,必须进行危险范围评估界定,并将危险范围区域进行隔离,并在隔离区边界设置明显的禁行标志和围栏,在坠落范围内应有明显“禁止入内”字样的标志,并有专人监护,以保证擦脚手架时无其他人员入内。

7、拆下的脚手架钢管、扣件及其他材料运至地后面,应及时清理,将合格的,需要整修后重复使用的和应报废的加以区分,按规格堆放。对合格件应及时进行保养,保养后送仓库保管以备日后使用。

8、本工程脚手架拆除遇大风、大雨、大雾天气时应停止作业。

9、拆除时操作人员要系还安全带,穿软底防滑鞋,扎裹腿。

10、脚手架拆除工程中,不中途换人。如必须换人,则应在安全技术交底中交代清楚。

六、安全与日常维护管理

6.1安全管理要求

6.1.1脚手架的搭设人员必须是经过考核合格的专业架子工。上岗人员定期体检,合格者方可持证上岗。

6.1.2搭设脚手架人员必须戴安全帽、系安全带、穿防滑鞋。

6.1.3脚手架的构配件质量与搭设质量,应按安全技术规范进行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准允许使用。

6.1.4作业层的施工荷载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得超载。不得将模板支架、缆风绳、泵送混凝土和砂浆的输送管等固定在脚手架上,严禁悬挂起重设备。

6.1.5当有六级及六级以上的大风和雾、雨、雪天气,应停止脚手架的搭设与拆除作业。

6.1.6脚手架的安全检查与维护,应按安全技术规范进行。安全网应按有关规定搭设和拆除。

6.1.7在脚手架使用期间,严禁拆除下列杆件:

6.1.7.1主节点处的纵、横向水平杆;

6.1.7.2连墙杆;

6.1.7.3交叉支撑、水平架;

6.1.7.4加固栏杆,如剪刀撑、水平加固杆件、扫地杆、封口杆等;

6.1.7.5栏杆。

6.1.6搭拆脚手架时,地面应设围栏和警戒标志,并派专人看守,严禁非操作人人员入内。

6.2日常维护管理要求

6.2.1使用完毕的脚手架架料和构件、零件要及时回收,分类整理、分类存放。堆放场地要场地平坦,排水良好,下设支垫。钢管、角钢和其他钢构件最好放在室内,如果放在露天,应用毡、席加盖。扣件、螺栓及其他小零件,应用木箱、钢筋笼或麻袋、草包等容器分类贮存,放在室内。

6.2.2弯曲的钢管杆件要调直,损坏的构件要修复,损坏的扣件、零件要更换。

6.2.3做好钢铁杆的防锈和木制作的防腐处理。钢管外壁在湿度较大地区,应每年涂刷防锈漆一次;其他地区可两年涂刷一次。涂刷时土层不宜过厚。经彻底除锈后,涂一层红丹即可。钢管内壁可根据地区情况,每隔2~4年涂刷一次,每次涂刷2遍。角钢和其他杆件可每年涂刷一次。扣件要涂油,螺栓要镀锌防锈,使用3~5年保护层剥落后应再次镀锌。没有镀锌条件时,应在每次使用后用煤油洗涤并涂机油防腐。

6.2.4搬运长钢管、长角钢时,应采取措施防止弯曲。拆架应拆成单片装运,单卸时不得抛丢,防止损坏。

6.2.5脚手架使用的扣件、螺栓、螺母、垫板、连接棒、插销等小配件极易丢失。在安装脚手架时,多余的小配件应及时收回存放,在拆脚手架时,散落在地面上的小配件要及时收捡起来。

七、脚手架工程事故应急预案

7.1危险源与风险分析

序号 作业

活动 危险源及

其产生原因 可能导致

的事故 危险

级别 控制计划 1 模板

支撑

工程 钢管架设计保险

系数不够 变形或倒塌致人伤亡 5 制定目标、

指标及管理方案 2 钢管架搭设未按要求设置剪力撑或其他连接件 变形或倒塌致人伤亡 5 制定运行控制程序 3 钢管横杆与钢管立杆连接不牢固 变形或倒塌致人伤亡 5 为加强现场

监督检查 7.2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1、

项目部成立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领导小组,组长由项目经理担任,副组长由执行经理担任,成员由项目部各部门主管领导及安全员等人员组成,公司本部设置有相应的应急救援指挥部。

项目部应急救援小组成员名单: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2、项目部应急救援领导小组主要职责

1)负责制定、修订和完善项目部应急救援预案;审核并监督检查下属各施工单位应急救援预案的制定完善和执行情况。

2)监督检查下属各施工单位组建应急救援专业队伍并纳入项目统一管理。

3)负责组织抢险组、救援组、医护组的实际训练等工作。

4)负责建立通信与报警系统,储备抢险、救援、救护方面的装备和物资。

5)负责督促做好事故的预防工作和安全措施的定期检查工作。

6)发生事故时,发布和解除应急救援命令和信号。

7)向上级部门、当地政府和友邻单位通报事故的情况。

8)必要时向当地政府和有关单位发出紧急救援请求。

9)负责事故调查和善后的组织工作。

10)负责协助上级部门总结事故的经验教训和应急救援预案实施情况。

3、应急救援工作程序

1)项目经理部建立应急准备和响应救援值班室,值班室在工程部,并保证24小时轮流值班。

2)在室外工地附近张贴“119、110、120”电话的安全提示标志,以便现场人员都了解,在应急时能快捷地找到电话拨打报警求救。

3)发生安全事故具体上报程序如下:

(1)



(2)当事故发生时小组成员立即向组长汇报,由组长上报公司,必要时报当地政府相关部门,以取得政府部门的帮助。

(3)由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组织项目部全体员工投入事故应急救援抢险工作中去,尽快控制险情蔓延,并配合、协助事故的处理调查工作。

(4)事故发生时,组长不在现场时,由副组长作为临时现场救援负责人负责现场的救援指挥安排。

(5)项目部指定负责事故的收集、统计、审核和上报工作,并严格遵守事故报告的真实性和时效性。

7.3救援方法

1、高空坠落应急救援方法

1)现场只有1人时应大声呼救;2人以上时,应有1人或多人去打“120”急救电话及马上报告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抢救。

2)当发现有人从高空坠落时首先要呼救,救人是第一原则,首要任务是救人,在保证自己不被再次伤害的情况下,一边救人,一边大声呼叫,呼叫内容要明确地点或部位的发生情况,并将信息准确传出。

3)现场听到呼叫的任何人,均有责任将高空坠落情况报告给其最近的项目经理部管理人员、抢险小组成员,使消息立刻报告给项目应急救援指挥部。

4)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应立即通知项目各应急相应小组,组织现场抢险工作。

5)抢险过程中要避免二次伤害,抢险过程要及时清理危险物。

6)仔细观察伤员的神志是否清醒、是否昏迷、休克等现象,并尽可能了解伤员落地的身体着地部位,和着地部位的具体情况。

7)如果是头部着地,同时伴有呕吐、昏迷等症状,很可能是颅脑损伤,应该迅速送医院抢救。如发现伤者耳朵、鼻子有血液流出,千万不能用手帕棉花或纱布去堵塞,以免造成颅内压增高或诱发细菌感染,会危及伤员的生命安全。

8)如果伤员腰、背、肩部先着地,有可能造成脊柱骨折,下肢瘫痪,这时不能随意翻动,搬动是要三个人同时同一方向将伤员平直抬于木板上,不能扭转脊柱,运送时要平稳,否则会加重伤情。

9)警戒保卫组负责疏通事发现场道路,保证救援工作顺利进行。

10)高处坠落因为受到高速的冲击力使人体组织和器官遭到一定程度破坏而引起的损伤,通常有多个系统或多个器官受到损伤,严重者当场死亡,高空坠落除有直接或间接受伤器官表现外,尚可有昏迷、呼吸窘迫、面色苍白和表情淡漠等症状,可导致胸、腹腔内脏组织器官发生损伤,为了在抢救时按伤者受伤情况进行抢救,防止由抢救产生的二次伤害,应遵守以下原则:

(1)由于高空坠落可能引起出血,出血量大就有生命危险。常用的止血方法有:指压止血、加压包扎止血、加垫屈肢止血和止血带止血。

(2)包扎可以起到快速止血、保护伤口、防护污染作用,有利于转送和进一步治疗。常用方法有:绷带包扎、三角巾包扎等。

(3)为了使断骨不在加重,避免断骨对周围组织的伤害,减轻伤员的痛苦并便于搬运。

2、模板、坍塌应急救援方法

1)施工现场发生模板支架坍塌事故,现场负责人应立即组织人员进行抢救伤员,停止一切施工作业,立即报告其公司领导。单位主要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应尽快赶往事故现场,组织抢险工作,并成立以主要负责人及为首的抢险指挥部。公司各部门、各基层单位必须无条件服从抢险指挥部的指挥,保证人员、机械、物资和车辆的有效调度。按有关规定执行事故上报和调查取证工作。

2)当发生高支模坍塌事故时,立即组织人员及时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在有伤亡的情况下控制好事故现场;

3)立即拨打120急救中心与医院取得联系,或拨打110、119,求救帮助。上报时必须讲明事故地点、严重程度及本部门的电话号码,并派人到路口接应。(应尽量说清楚伤员人数、情况、地点、联系电话等,并派人到路口等待);

4)急报项目部应急救援小组、公司和有关应急救援单位,采取有效的应急救援措施;

5)抢救被掩埋人员,并转移到安全地方。

6)对轻伤人员进行简易的包扎,防止出血,预防感染。

7)若伤员出现呼吸、心跳骤停,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人工胸外心脏按压、人工呼吸等。保持伤员呼吸道畅通,消除伤员口、鼻、咽、喉部的异物、血块、呕吐物等。人工胸外心脏按压、人工呼吸不能轻易的放弃,必须坚持到底。

8)清理事故现场,检查现场施工人员是否齐全,避免遗漏伤亡人员,把事故损失控制到最小;

9)预备应急救援工具:切割机、起重机、药箱、担架等。

3、物体打击应急救援方法

当物体打击伤害发生时,应尽快将伤员转移到安全地点进行包扎、止血、固定伤肢,应急以后及时送医院治疗。

1)止血:根据出血种类,采用加压包止血法、指压止血法、堵塞止血法和止血带止血法等。

2)对伤口包扎:以保护伤口、减少感染,压迫止血、固定骨折、扶托伤肢,减少伤痛。

3)对于头部受伤的伤员,首先应仔细观察伤员的神志是否清醒,是否昏迷、休克等,如果有呕吐、昏迷等症状,应迅速送医院抢救,如果发现伤员耳朵、鼻子有血液流出,千万不能用手巾棉花或纱布堵塞,因为这样可能造成颅内压增高或诱发细菌感染,会危及伤员的生命安全。

4)如果是轻伤,在工地简单处理后,再到医院检查;如果是重伤,应迅速送医院抢救。



八、满堂架支撑体系计算书

8.1楼板支撑体系

1、计算参数

基本参数 计算依据 《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 模板支架高度(m) 7.9 立杆纵距la(m) 1.2 立杆横距lb(m) 1.2 水平拉杆步距h(m) 1.2 立柱布置在混凝土板域中的位置 中心对称 立柱距混凝土板短边的最近距离(m) 0.2 主梁布置方向 垂直于楼板长边 结构表面要求 表面外露 次梁间距a1(m) 0.25 次梁悬挑端计算长度(m) 0.3 主梁悬挑端计算长度(m) 0.4 楼板边长L(m) 3.35 楼板宽w(m) 3 楼板厚度h(m) 0.15 材料参数 面板类型 覆膜多层板板 面板规格 15mm 次梁类型 矩形木楞 次梁规格 50×100 主梁类型 矩形木楞 主梁规格 100×100 主梁合并根数 / 钢管类型 Ф48×2.8 荷载参数 可调托撑承载力容许值(N/mm2) 30 地基承载力(kPa) / 立柱垫板面积(m2) 0.2 是否采用布料机进行浇筑 是 架体搭设省份、城市 东莞市 是否考虑风荷载 否 设计简图如下:



模板设计平面图



模板设计立面图

2、面板验算

根据《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5.2.1,按简支跨进行计算,取b=1m宽板带为计算单元。

Wm=bh2/6=1000×152/6=37500mm3

I=bh3/12=1000×153/12=281250mm4

(1)强度验算

q1=0.9max[1.2(G1k+(G3k+G2k)×h)+1.4Q1k,1.35(G1k+(G3k+G2k)×h)+1.4×0.7Q1k]×a1

=0.9×max(1.2×(0.3+(1.1+24)×0.15)+1.4×2.5,1.35×(0.3+(1.1+24)×0.15)+1.4×0.7×2.5)×0.25=1.885kN/m



面板计算简图1

q2=0.9×1.2×G1k×a1=0.9×1.2×0.3×0.25=0.081kN/m

P=0.9×1.4×Q1k=0.9×1.4×2.5=3.15kN



面板计算简图2



面板弯矩图

Mmax=0.198kN·m;

σ=Mmax/Wm=106×0.198/37500=5.267N/mm2≤[f]=30N/mm2

满足要求

(2)挠度验算

q=(G1k+(G3k+G2k)×h)×a1=(0.3+(1.1+24)×0.15)×0.25=1.016kN/m



面板挠度图



面板挠度图

ν=0.016mm≤[ν]=1mm

满足要求

3、次梁验算

宜按四等跨连续梁计算,又因次梁两端悬挑,故按有悬挑的四等跨连续梁计算模型进行最不利组合。

(1)强度验算

q1=0.9max[1.2(G1k+(G3k+G2k)×h)+1.4Q1k,1.35(G1k+(G3k+G2k)×h)+1.4×0.7Q1k]×a1

=0.9×max(1.2×(0.3+(1.1+24)×0.15)+1.4×2.5,1.35×(0.3+(1.1+24)×0.15)+1.4×0.7×2.5)×0.25=1.885kN/m



次梁计算简图

q2=0.9×1.2×G1k×a1=0.9×1.2×0.3×0.25=0.081kN/m

p=0.9×1.4×Q1k=0.9×1.4×2.5=3.15kN



次梁计算简图



次梁弯矩图

Mmax=0.949kN·m

σ=Mmax/Wx=0.949×106/(166.667×103)=5.692N/mm2≤[f]=15N/mm2

满足要求

(2)抗剪验算



次梁剪力图

Qmax=3.174kN

τmax=QmaxS/(Ib)=3.174×103×62.5×103/(833.333×104×5×10)=0.476N/mm2

≤[τ]=2N/mm2

满足要求

(3)挠度验算

q=(G1k+(G3k+G2k)×h)×a1

=(0.3+(1.1+24)×0.15)×0.25=1.016kN/m



次梁挠度图



次梁挠度图

跨中νmax=0.126mm≤[ν]=4.8mm

满足要求

4、主梁验算

在施工过程中使用的木方一般为4m长,型钢的主梁也不超过4m,简化为四跨连续梁计算,即能满足施工安全需要,也符合工程实际的情况。另外还需考虑主梁的两端悬挑情况。主梁的方向设定为立杆的横距方向。

将荷载统计后,通过次梁以集中力的方式传递至主梁。

A.由可变荷载控制的组合:

q1=0.9×{1.2[G1k+(G2k+G3k)h]a1+1.4Q1ka1}

=0.9×(1.2×(0.3+(24+1.1)×0.15)×0.25+1.4×1.5×0.25)=1.57kN/m

B.由永久荷载控制的组合:

q2=0.9×{1.35[G1k+(G2k+G3k)h]a1+1.4×0.7Q1ka1}

=0.9×(1.35×(0.3+(24+1.1)×0.15)×0.25+1.4×0.7×1.5×0.25)=1.565kN/m

取最不利组合得:

q=max[q1,q2]=max(1.57,1.565)=1.57kN

此时次梁的荷载简图如下



次梁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受力简图

用于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荷载为:

qk=[G1k+(G2k+G3k)h]a1=(0.3+(24+1.1)×0.15)×0.25=1.016kN/m

此时次梁的荷载简图如下



次梁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受力简图

根据力学求解计算可得:

Rmax=2.052kN

Rkmax=1.328kN

还需考虑主梁自重,则自重标准值为gk=60/1000=0.06kN/m

自重设计值为:g=0.9×1.2gk=0.9×1.2×60/1000=0.065kN/m

则主梁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受力简图如下:



主梁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受力简图

则主梁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受力简图如下:



主梁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受力简图

(1)抗弯验算



主梁弯矩图(kN·m)

Mmax=1.135kN·m

σ=Mmax/Wm=1.135×106/(166.667×103)=6.807N/mm2≤[f]=15N/mm2

满足要求

(2)抗剪验算



主梁剪力图(kN)

Vmax=Qmax=5.598kN

τmax=VmaxS/(Ib)=5.598×1000×125×103/(833.333×104×10×10)=0.84N/mm2≤[τ]=2N/mm2

满足要求

(3)挠度验算



主梁变形图(mm)

υmax=0.537mm≤[ν]=4.8mm

满足要求

(4)支座反力

Vmax=6.674kN

5、立柱承载力验算

根据规范《建筑施工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66-2008)中5.6.2条条文说明规定:“一般情况下,当架体高度小于或等于10m时可不考虑架体的自重,但当架体高度大于10m时架体自重产生的轴向力不可忽略,应叠加计算。”为了统一计算,按考虑架体自重进行计算。这样做符合实际工况,且对于小于10m高度的架体偏于安全。

架体自重由立杆、水平杆、水平剪刀撑、竖向剪刀撑及可调托座自重组成。

A.立杆自重:由于选择的立杆型号为LG-120,立杆长度为LL=120/100=1.2m故立杆根数可简化计算为T1=H/LL=7.9/1.2=6.583

查规范表3.2.5得单根立杆重量为mLG=7.05×9.8/1000=0.069kN

则立杆总重:GLG=T1×mLG=6.583×0.069=0.455kN

B.水平杆自重:立杆承担一个横杆和一个纵杆的重量,由于立杆纵横向间距为1.2m、1.2m,故水平杆规格分别为HG-120、HG-120

查规范表3.2.5得水平杆重量分别为

mHa=4.78×9.8/1000=0.047kN

mHb=4.78×9.8/1000=0.047Kn

架体水平杆的步数为:

T2=H/h+1=7.9/1.2+1=7.583

则水平杆总重:GHG=T2×(mHa+mHb)=7.583×(0.047+0.047)=0.71kN

C.竖向剪刀撑自重:竖向剪刀撑按规范构造要求间距不大于4.5m,我们只计算有竖向剪刀撑的立杆。剪刀撑跨度可按4跨做符合构造措施,故可按4跨计算。剪刀撑钢管按48×3.6的钢管取自重,每米取0.0397kN/m。

竖向剪刀撑自重:GVX={[(4la)2+(4h)2]0.5+[(4lb)2+(4h)2]0.5}×0.0397

=(((4×1.2)2+(4×1.2)2)0.5+((4×1.2)2+(4×1.2)2)0.5)×0.0397=0.539kN

D.水平剪刀撑:按规范规定水平剪刀撑间距不大于4.8m,故剪刀撑道数可按下式计算:

T3=H/4.8+1=7.9/4.8+1=2.646

水平剪刀撑的假定形式可按竖向剪刀撑的方式进行。

水平剪刀撑自重:GHX=T3×2×[(4la)2+(4lb)2]0.5×0.0397

=2.646×2×((4×1.2)2+(4×1.2)2)0.5×0.0397=1.426kN

E.可调托撑:根据规范表3.2.5规定,选用KTC-60型号的可调托撑

可调托撑自重为:GTC=0.0831kN

架体的底座或垫板自重予以忽略。

根据以上统计,架体自重作用于单根立柱的荷载为:

GZ=GLG+GHG+GVX+GHX+GTC=0.455+0.71+0.539+1.426+0.0831=3.213kN

N=0.9×1.2[GZ+G1k+(G2k+G3k)×h]×la×lb+1.4(Q1k+Q2k)×la×lb

=0.9×1.2×(3.213+0.3+(24+1.1)×0.15/1000)×1.2×1.2+0.9×1.4×(1.5+2)×1.2×1.2=11.82kN

允许长细比的验算:(=(h+2a)/i=(1.2+2×0.5)×1000/(1.6×10)=137.5([(]=150

满足要求

根据(值查规范JGJ130-2011附录A.0.6得到(=0.362

N/(φA)=11.82×1000/(0.362×506)=64.532N/mm2≤f=205N/mm2

满足要求

6、可调托座验算

按上节计算可知,可调托座受力N=6.674kN≤[N]=30kN

满足要求

7、斜杆扣件连接强度验算

ωs1为最顶横杆处风荷载产生的斜杆内力,因支模架体搭设完成后,顶部模板迎风面积可以简化为h×la,其中h为侧模高度。故

ωs1=ωk×h×la=0.034×0.5×1.2=0.021kN/m2

n={n≤H/h,n∈Z}=6

自上而下叠加斜杆最下端处最大内力

∑ωs=ωs1+(n-1)ωs=0.021+(6-1)×0.068=0.361kN

∑ωs≤QC=8.0kN

满足要求

8.2梁支撑体系

8.2.1300mm<b≤500mm21㎡<A≤0.45㎡时,取该范围最大梁300950进行验算

1、计算参数

基本参数 混凝土梁高h(mm) 950 混凝土梁宽b(mm) 300 混凝土梁计算跨度L(m) 12 模板支架高度H(m) 7 梁跨度方向立柱间距la(m) 0.6 垂直梁跨度方向的梁两侧立柱间距lb(m) 0.6 水平杆步距h(m) 0.9 立杆自由端高度a(mm) 400 梁底增加立柱根数n 2 梁底支撑小梁根数m 3 次梁悬挑长度a1(mm) 250 结构表面要求 表面外露 可调托座内主梁根数 2 斜撑(含水平)布置方式 普通型 是否采用底座 是 材料参数 主梁类型 圆钢管 主梁规格 48×2.7 次梁类型 矩形木楞 次梁规格 50×100 面板类型 覆膜多层板 面板规格 15mm 钢管规格 Ф48×2.7 荷载参数 基础类型 混凝土楼板 地基土类型 /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N/mm2) / 架体底部垫板面积A(m2) 0.2 是否考虑风荷载 否 架体搭设省份、城市 东莞市 地面粗糙度类型 / 2、面板验算

根据规范规定面板可按简支跨计算,根据施工情况一般楼板面板均搁置在梁侧模板上,无悬挑端,故可按简支跨一种情况进行计算,取b=1m单位面板宽度为计算单元。

W=bh2/6=1000×152/6=37500mm3

I=bh3/12=1000×153/12=281250mm4

(1)强度验算

A.当可变荷载Q1k为均布荷载时:

由可变荷载控制的组合:

q1=1.2[G1k+(G2k+G3k)h]b+1.4Q1kb=1.2×(0.5+(24+1.5)×950/1000)×1+1.4×2.5×1=33.17kN/m

由永久荷载控制的组合:

q2=1.35[G1k+(G2k+G3k)h]b+1.4×0.7Q1kb=1.35×(0.5+(24+1.5)×950/1000)×1+1.4×0.7×2.5×1=35.829kN/m

取最不利组合得:

q=max[q1,q2]=max(33.17,35.829)=35.829kN/m



面板简图

B.当可变荷载Q1k为集中荷载时:

由可变荷载控制的组合:

q3=1.2[G1k+(G2k+G3k)h]b=1.2×(0.5+(24+1.5)×950/1000)×1=29.67kN/m

p1=1.4Q1k=1.4×2.5=3.5kN



面板简图

由永久荷载控制的组合:

q4=1.35[G1k+(G2k+G3k)h]b=1.35×(0.5+(24+1.5)×950/1000)×1=33.379kN/m

p2=1.4×0.7Q1k=1.4×0.7×2.5=2.45kN



面板简图



面板弯矩图

取最不利组合得:

Mmax=0.215kN·m

σ=Mmax/W=0.215×106/37500=5.725N/mm2≤[f]=27N/mm2

满足要求

(2)挠度验算

qk=(G1k+(G3k+G2k)×h)×b=(0.5+(24+1.5)×950/1000)×1=24.725kN/m



简图



挠度图

ν=0.05mm≤[ν]=300/((3-1)Χ400)=0.375mm

满足要求

3、次梁验算

A、当可变荷载Q1k为均布荷载时:

由可变荷载控制的组合:

q1=1.2[G1k+(G2k+G3k)h]a+1.4Q1ka=1.2×(0.5+(24+1.5)×950/1000)×300/1000/(3-1)+1.4×2.5×300/1000/(3-1)=4.976kN/m

由永久荷载控制的组合:

q2=1.35[G1k+(G2k+G3k)h]a+1.4×0.7Q1ka=1.35×(0.5+(24+1.5)×950/1000)×300/1000/(3-1)+1.4×0.7×2.5×300/1000/(3-1)=5.374kN/m

取最不利组合得:

q=max[q1,q2]=max(4.976,5.374)=5.374kN/m

计算简图:



简图

B、当可变荷载Q1k为集中荷载时:

由可变荷载控制的组合:

q3=1.2[G1k+(G2k+G3k)h]a=1.2×(0.5+(24+1.5)×950/1000)×300/1000/(3-1)=4.45kN/m

p1=1.4Q1k=1.4×2.5=3.5kN



简图

由永久荷载控制的组合:

q4=1.35[G1k+(G2k+G3k)h]a=1.35×(0.5+(24+1.5)×950/1000)×300/1000/(3-1)=5.007kN/m

p2=1.4×0.7Q1k=1.4×0.7×2.5=2.45kN



简图

(1)强度验算



次梁弯矩图(kN·m)

Mmax=1.014kN·m

σ=Mmax/W=1.014×106/(85.333×1000)=11.884N/mm2≤[f]=15N/mm2

满足要求

(2)抗剪验算



次梁剪力图(kN)

Vmax=4.613kN

τmax=VmaxS/(Ib)=4.613×103×62.5×103/(341.333×104×5×10)=1.689N/mm2≤[τ]=2N/mm2

满足要求

(3)挠度验算

挠度验算荷载统计,

qk=(G1k+(G3k+G2k)×h)×a=(0.5+(24+1.5)×950/1000)×300/1000/(3-1)=3.709kN/m



变形计算简图



次梁变形图(mm)

νmax=0.059mm≤[ν]=0.6Χ1000/400=1.5mm

满足要求

4、主梁验算

根据实际工况,梁下增加立杆根数为2,故可将主梁的验算力学模型简化为2-1=1跨梁计算。这样简化符合工况,且能保证计算的安全。

根据《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第4.1.2条规定:当计算直接支撑次梁的主梁时,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标准值(Q1k)可取1.5kN/㎡;故主梁验算时的荷载需重新统计。

将荷载统计后,通过次梁以集中力的方式传递至主梁。

A.由可变荷载控制的组合:

q1=0.9×{1.2[G1k+(G2k+G3k)h]a+1.4Q1ka}=0.9×(1.2×(0.5+(24+1.5)×950/1000)×300/((3-1)×1000)+1.4×1.5×300/((3-1)×1000))=4.289kN/m

B.由永久荷载控制的组合:

q2=0.9×{1.35[G1k+(G2k+G3k)h]a+1.4×0.7Q1ka}=0.9×(1.35×(0.5+(24+1.5)×950/1000)×300/((3-1)×1000)+1.4×0.7×1.5×300/((3-1)×1000))=4.705kN/m

取最不利组合得:

q=max[q1,q2]=max(4.289,4.705)=4.705kN

此时次梁的荷载简图如下



次梁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受力简图

用于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荷载为:

qk=[G1k+(G2k+G3k)h]a=(0.5+(24+1.5)×950/1000)×300/((3-1)×1000)=3.709kN/m

此时次梁的荷载简图如下



次梁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受力简图

根据力学求解计算可得: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在支座反力:R=2.831kN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在支座反力:Rk=2.232kN

还需考虑主梁自重,则自重标准值为gk=60.4/1000=0.06kN/m

自重设计值为:g=0.9×1.2gk=0.9×1.2×60.4/1000=0.065kN/m

则主梁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受力简图如下:



主梁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受力简图

则主梁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受力简图如下:



主梁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受力简图

(1)抗弯验算



主梁弯矩图(kN·m)

Mmax=0.852kN·m

σ=Mmax/W=0.852×106/(8.24×1000)=103.432N/mm2≤[f]=205N/mm2

满足要求

(2)抗剪验算



主梁剪力图(kN)

Vmax=4.266kN

τmax=QmaxS/(Ib)=4.266×1000×5.54×103/(19.78×104×1.08×10)=11.064N/mm2≤[τ]=120N/mm2

满足要求

(3)挠度验算



主梁变形图(mm)

νmax=0.588mm≤[ν]=0.6Χ1000/400=1.5mm

满足要求

(4)支座反力计算

因立柱在验算需用到主楞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在最大支座反力,故经计算得:

Rzmax=4.266kN

5、立柱验算

(1)长细比验算

验算立杆长细比时取k=1,μ1、μ2按JGJ130-2011附录C取用

l01=kμ1(h+2a)=1×1.816×(0.9+2×400/1000)=3.088m

l02=kμ2h=1×3.251×0.9=2.926m

取两值中的大值

l0=max(l01,l02)=max(3.088,2.926)=3.088m

λ=l0/i=3.088×1000/(1.6×10)=192.985≤[λ]=210

满足要求

(2)立柱稳定性验算(顶部立杆段)

λ1=l01/i=1.155×1.816×(0.9+2×400/1000)×1000/(1.6×10)=222.898

根据λ1查JGJ130-2011附录A.0.6得到φ=0.195

N1=[1.2(G1k+(G2k+G3k)h0)+1.4(Q1k+Q2k)]lalb=(1.2×(0.5+(24+1.5)×150/1000)+1.4×(1+2))×0.6×0.6=3.38kN

f=N1/(φA)=3.38Χ1000/(0.195Χ(3.84Χ100))=45.144N/mm2≤[σ]=205N/mm2

满足要求

(3)立柱稳定性验算(非顶部立杆段)

λ2=l02/i=1.155×3.251×0.9×1000/(1.6×10)=211.213

根据λ1查JGJ130-2011附录A.0.6得到φ=0.163

N3=[1.2(G1k+(G2k+G3k)h0)+1.4(Q1k+Q2k)]lalb+1.2×H×gk=(1.2×(0.5+(24+1.5)×950/1000)+1.4×(1+2))×0.6×0.6+1.2×0.06×7=12.701kN

f=N3/(φA)=12.701Χ1000/(0.195Χ(3.84Χ100))=169.612N/mm2≤[σ]=205N/mm2

满足要求

6、可调托座验算

按上节计算可知,可调托座受力N=Rzmax=4.266kN

N=4.266kN≤[N]=150kN

满足要求

8.2.2500mm<b≤800mm6501600进行验算

1、计算参数

基本参数 混凝土梁高h(mm) 1600 混凝土梁宽b(mm) 650 混凝土梁计算跨度L(m) 12 模板支架高度H(m) 6.3 梁跨度方向立柱间距la(m) 0.6 垂直梁跨度方向的梁两侧立柱间距lb(m) 0.6 水平杆步距h(m) 0.9 立杆自由端高度a(mm) 400 梁底增加立柱根数n 3 梁底支撑小梁根数m 5 次梁悬挑长度a1(mm) 250 结构表面要求 表面外露 可调托座内主梁根数 2 斜撑(含水平)布置方式 普通型 是否采用底座 是 材料参数 主梁类型 圆钢管 主梁规格 48×2.7 次梁类型 矩形木楞 次梁规格 50×100 面板类型 覆膜多层板 面板规格 15mm 钢管规格 Ф48×2.7 荷载参数 基础类型 混凝土楼板 地基土类型 /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N/mm2) / 架体底部垫板面积A(m2) 0.2 是否考虑风荷载 否 架体搭设省份、城市 东莞市 地面粗糙度类型 / 2、面板验算

根据规范规定面板可按简支跨计算,根据施工情况一般楼板面板均搁置在梁侧模板上,无悬挑端,故可按简支跨一种情况进行计算,取b=1m单位面板宽度为计算单元。

W=bh2/6=1000×152/6=37500mm3

I=bh3/12=1000×153/12=281250mm4

(1)强度验算

A.当可变荷载Q1k为均布荷载时:

由可变荷载控制的组合:

q1=1.2[G1k+(G2k+G3k)h]b+1.4Q1kb=1.2×(0.5+(24+1.5)×1600/1000)×1+1.4×2.5×1=53.06kN/m

由永久荷载控制的组合:

q2=1.35[G1k+(G2k+G3k)h]b+1.4×0.7Q1kb=1.35×(0.5+(24+1.5)×1600/1000)×1+1.4×0.7×2.5×1=58.205kN/m

取最不利组合得:

q=max[q1,q2]=max(53.06,58.205)=58.205kN/m



面板简图

B.当可变荷载Q1k为集中荷载时:

由可变荷载控制的组合:

q3=1.2[G1k+(G2k+G3k)h]b=1.2×(0.5+(24+1.5)×1600/1000)×1=49.56kN/m

p1=1.4Q1k=1.4×2.5=3.5kN



面板简图

由永久荷载控制的组合:

q4=1.35[G1k+(G2k+G3k)h]b=1.35×(0.5+(24+1.5)×1600/1000)×1=55.755kN/m

p2=1.4×0.7Q1k=1.4×0.7×2.5=2.45kN



面板简图



面板弯矩图



取最不利组合得:

Mmax=0.306kN·m

σ=Mmax/W=0.306×106/37500=8.154N/mm2≤[f]=27N/mm2

满足要求

(2)挠度验算

qk=(G1k+(G3k+G2k)×h)×b=(0.5+(24+1.5)×1600/1000)×1=41.3kN/m



简图



挠度图



ν=0.222mm≤[ν]=650/((5-1)Χ400)=0.406mm

满足要求

3、次梁验算

A、当可变荷载Q1k为均布荷载时:

由可变荷载控制的组合:

q1=1.2[G1k+(G2k+G3k)h]a+1.4Q1ka=1.2×(0.5+(24+1.5)×1600/1000)×650/1000/(5-1)+1.4×2.5×650/1000/(5-1)=8.622kN/m

由永久荷载控制的组合:

q2=1.35[G1k+(G2k+G3k)h]a+1.4×0.7Q1ka=1.35×(0.5+(24+1.5)×1600/1000)×650/1000/(5-1)+1.4×0.7×2.5×650/1000/(5-1)=9.458kN/m

取最不利组合得:

q=max[q1,q2]=max(8.622,9.458)=9.458kN/m

计算简图:



简图

B、当可变荷载Q1k为集中荷载时:

由可变荷载控制的组合:

q3=1.2[G1k+(G2k+G3k)h]a=1.2×(0.5+(24+1.5)×1600/1000)×650/1000/(5-1)=8.053kN/m

p1=1.4Q1k=1.4×2.5=3.5kN



简图

由永久荷载控制的组合:

q4=1.35[G1k+(G2k+G3k)h]a=1.35×(0.5+(24+1.5)×1600/1000)×650/1000/(5-1)=9.06kN/m

p2=1.4×0.7Q1k=1.4×0.7×2.5=2.45kN



简图

(1)强度验算



次梁弯矩图(kN·m)

Mmax=1.127kN·m

σ=Mmax/W=1.127×106/(85.333×1000)=13.203N/mm2≤[f]=17N/mm2

满足要求

(2)抗剪验算



次梁剪力图(kN)

Vmax=5.513kN

τmax=VmaxS/(Ib)=5.513×103×62.5×103/(341.333×104×5×10)=2.019N/mm2≤[τ]=2.4N/mm2

满足要求

(3)挠度验算

挠度验算荷载统计,

qk=(G1k+(G3k+G2k)×h)×a=(0.5+(24+1.5)×1600/1000)×650/1000/(5-1)=6.711kN/m



变形计算简图



次梁变形图(mm)

νmax=0.097mm≤[ν]=0.6Χ1000/400=1.5mm

满足要求

4、主梁验算

根据实际工况,梁下增加立杆根数为3,故可将主梁的验算力学模型简化为3-1=2跨梁计算。这样简化符合工况,且能保证计算的安全。

根据《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第4.1.2条规定:当计算直接支撑次梁的主梁时,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标准值(Q1k)可取1.5kN/㎡;故主梁验算时的荷载需重新统计。

将荷载统计后,通过次梁以集中力的方式传递至主梁。

A.由可变荷载控制的组合:

q1=0.9×{1.2[G1k+(G2k+G3k)h]a+1.4Q1ka}=0.9×(1.2×(0.5+(24+1.5)×1600/1000)×650/((5-1)×1000)+1.4×1.5×650/((5-1)×1000))=7.555kN/m

B.由永久荷载控制的组合:

q2=0.9×{1.35[G1k+(G2k+G3k)h]a+1.4×0.7Q1ka}=0.9×(1.35×(0.5+(24+1.5)×1600/1000)×650/((5-1)×1000)+1.4×0.7×1.5×650/((5-1)×1000))=8.369kN/m

取最不利组合得:

q=max[q1,q2]=max(7.555,8.369)=8.369kN

此时次梁的荷载简图如下



次梁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受力简图

用于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荷载为:

qk=[G1k+(G2k+G3k)h]a=(0.5+(24+1.5)×1600/1000)×650/((5-1)×1000)=6.711kN/m

此时次梁的荷载简图如下



次梁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受力简图

根据力学求解计算可得: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在支座反力:R=5.036kN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在支座反力:Rk=4.039kN

还需考虑主梁自重,则自重标准值为gk=60.4/1000=0.06kN/m

自重设计值为:g=0.9×1.2gk=0.9×1.2×60.4/1000=0.065kN/m

则主梁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受力简图如下:



主梁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受力简图

则主梁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受力简图如下:



主梁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受力简图

(1)抗弯验算



主梁弯矩图(kN·m)

Mmax=0.274kN·m

σ=Mmax/W=0.274×106/(8.24×1000)=33.283N/mm2≤[f]=205N/mm2

满足要求

(2)抗剪验算



主梁剪力图(kN)

Vmax=3.233kN

τmax=QmaxS/(Ib)=3.232×1000×5.54×103/(19.78×104×1.08×10)=8.383N/mm2≤[τ]=120N/mm2

满足要求

(3)挠度验算



主梁变形图(mm)

νmax=0.026mm≤[ν]=0.6Χ1000/400=1.5mm

满足要求

(4)支座反力计算

因立柱在验算需用到主楞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在最大支座反力,故经计算得:

Rzmax=11.501kN

5、立柱验算

(1)长细比验算

验算立杆长细比时取k=1,μ1、μ2按JGJ130-2011附录C取用

l01=kμ1(h+2a)=1×1.816×(0.9+2×400/1000)=3.088m

l02=kμ2h=1×3.251×0.9=2.926m

取两值中的大值

l0=max(l01,l02)=max(3.088,2.926)=3.088m

λ=l0/i=3.088×1000/(1.6×10)=192.985≤[λ]=210

满足要求

(2)立柱稳定性验算(顶部立杆段)

λ1=l01/i=1.155×1.816×(0.9+2×400/1000)×1000/(1.59×10)=224.3

根据λ1查JGJ130-2011附录A.0.6得到φ=0.195

N1=[1.2(G1k+(G2k+G3k)h0)+1.4(Q1k+Q2k)]lalb=(1.2×(0.5+(24+1.5)×150/1000)+1.4×(1+2))×0.6×0.6=3.38kN

f=N1/(φA)=3.38Χ1000/(0.195Χ(3.84Χ100))=45.144N/mm2≤[σ]=205N/mm2

满足要求

(3)立柱稳定性验算(非顶部立杆段)

λ2=l02/i=1.155×3.251×0.9×1000/(1.6×10)=211.213

根据λ1查JGJ130-2011附录A.0.6得到φ=0.163

N3=[1.2(G1k+(G2k+G3k)h0)+1.4(Q1k+Q2k)]lalb+1.2×H×gk=(1.2×(0.5+(24+1.5)×1600/1000)+1.4×(1+2))×0.6×0.6+1.2×0.06×6.3=19.81kN

f=N3/(φA)=19.81Χ1000/(0.195Χ(3.84Χ100))=164.56N/mm2≤[σ]=205N/mm2

满足要求

6、可调托座验算

按上节计算可知,可调托座受力N=Rzmax=11.501kN

N=11.501kN≤[N]=150kN

满足要求



























































献花(0)
+1
(本文系工程方案库X...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