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一种病,叫做“荔枝病”,你了解吗?

 黄老之学 2022-06-10 发布于北京

每年一到五六月份

有个家伙

就会跳出来刷一波存在······

“皮肤长疙瘩,个头不太大” 

没错,就是荔枝啦······

这不,又到了荔枝上市的季节了。前几天,小丽带女儿在小区楼下玩,刚好买了一袋荔枝正吃着呢,小区另一位妈妈走过来看到了,说:“以前我看新闻说,一男孩一口气吃了20多颗荔枝,然后就晕过去了,经诊断是低血糖,荔枝那么甜,为什么吃多了反而得低血糖呢?”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我们吃荔枝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其实,这个小男孩是得了荔枝病。“荔枝病”是指空腹食用大量荔枝过后几小时,可能导致特定人群发生低血糖,甚至引发低血糖性脑病的情况。轻者会出现头晕、出汗、面色苍白、乏力、心慌、口渴、饥饿感等症状;重者可有四肢厥冷、血压下降,甚至抽搐或突然昏迷等症状;严重者甚至会休克死亡。

为什么荔枝那么甜,还会引起低血糖呢?

研究发现:荔枝中含有两种可降低血糖的物质——次甘氨酸A(Hypoglycin A )和亚甲基环丙基甘氨酸(MCPG),它们会阻碍人体内葡萄糖的形成,从而引发低血糖。

“荔枝病”喜欢哪类人群呢?

“荔枝病”一般会出现在“空腹大量吃荔枝”的儿童身上,因为在大量进食荔枝后,受荔枝中降血糖物质的影响,加上年龄较小的孩子肝糖储备不足,导致不能及时补充葡萄糖,故引起低血糖症。

如何健康地给孩子吃荔枝?

1

不吃没成熟的荔枝

未成熟的荔枝中次甘氨酸A和亚甲基环丙基甘氨酸含量更高,所以在挑选荔枝的时候,选择已经熟透的。

2

要控制好量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指出,成年人每天应摄入200~350克(g)水果,建议成人每日吃荔枝一般不要超过300g(约12颗),孩子最好控制在5颗以内。

3

空腹不吃荔枝

在吃荔枝前、后应该搭配米饭、面条等复合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以有效减少低血糖风险。

一旦发生“荔枝病”,该如何处理?

在吃了大量荔枝后,如果真的出现了低血糖症状,但还未出现如抽搐、昏迷等严重情况时,可先吃15g碳水化合物,升高血糖,然后观察15分钟左右,根据症状缓解程度决定是否需要再次吃15g碳水化合物。

我们来看看15g碳水化合物相当于:

4~6颗糖果(迅速嚼碎服下)

1勺蜂蜜或白砂糖

2~4块饼干

100~200毫升(mL)含糖

饮料(配料表含白砂糖)

如果吃荔枝后出现神智不清,不要再擅自喂任何食物或水,以免发生窒息,应立刻送医治疗。

⭐️ 本文内容仅供科普宣传,具体诊治请咨询专业人士。

终于等到你

“点赞”回归,和“在看”共享半壁江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