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百一选方》、《中药学》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今天这篇文字,我想和你聊聊,中医治痰特别有意思的方子。 为啥说它有意思呢?因为它背后,藏着一段颇有传奇感的故事。 我先给你讲讲这个故事吧。 话说有这么一个人,从原文记载看大概是个男的。 这人啊,有一个病,就是每次吃饱以后,就感觉到胸满、痰多。 后来,就有人给他用了一个方子。这个方子,医案里记载,叫做“橘红汤”。 这个人用方以后,觉得很舒服,于是“连日饮之”。 有这么一天,他正坐在大厅里,准备用笔写字。 忽然之间,就感觉到胸中好像有什么东西,忽地一下掉了下来。 当时,此患觉得特别惊奇,十分紧张,眼睛瞪得溜圆,汗如雨下。 家人赶紧把它扶回了卧室。没过多久,此人就感觉到肚子疼,于是连忙如厕。顷刻间,排下好多铁蛋子样的粪便,奇臭无比。 从那以后,此人就感觉胸部豁然开朗,不憋闷,也不他痰多了,呼吸十分顺畅。多年顽疾,竟然就这么好利索了。 那么,此人用的“橘红汤”,到底是啥方子呢?原来,是“橘皮去瓤,取红一斤,甘草和盐各四两,水五碗,慢火煮干,焙捣为末点服”。 这个故事,源于《泊宅编》。这是宋人方勺的一部著作,记述的是当时中国乡间民间的传说野史。 其实,这个人所用的方子,说白了,就是橘红配上甘草。 而橘红配甘草的应用,在中医历史上,被叫做“二贤汤”。它的原方组成,就是橘红四两,配上炙甘草一两。研为末,点汤服用。古时候的一两,基本等于现在的30克。 你看,又来一个“点汤服”。点汤服的含义,这几天有不少读者在留言区表达了看法,文老师觉得,都有道理。不过在我看来,差不多就是开水送服。怎么省事儿,我们就怎么理解吧。 因此,这个二贤汤,无外乎就是橘红和炙甘草,按照四比一的比例,研为末,开水送服。不过,研末,太费劲了。今天我们自己来用,就是橘红8到10克,炙甘草2到3克,水煎服,或者泡水代茶饮,意思就差不多了。 这个方子,确实是中医治痰理气的好办法。 其中的橘红,是芸香科植物橘,或者栽培变种的干燥外层果皮,这个东西入肺经和脾经,性味辛、苦、温,善于理气宽胸、燥湿化痰,可以很好地改善咳嗽痰多、呕恶痞闷的问题。这个东西应该和它的近亲陈皮一样,有挥发油。它这个挥发油,能起到刺激性的祛痰作用,同时可以平喘和镇咳。 其中的甘草,有很好的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的作用。甘草祛痰止咳之效,在古方三拗汤、麻杏石甘汤、二陈汤等,都有体现。如果是炙甘草,那么它健脾补中之效,会更强一些。脾为生痰之源。补脾,就等于断了生痰之根。 所以说,这两味药配合在一起,就起到了脾肺同调,既能健脾而杜绝生痰之源,还能理气化痰、畅胸止咳,打扫肺这个“储痰之器”。所以说,对一般饭后感觉到胸闷、痰多、舌苔白腻而黏,舌边有齿痕,痰色白黏的人,比较适合。 因此,这又是一个很好的保健方法,针对脾虚生痰湿,痰浊蕴于肺的人,很合适。当然,燥痰、热痰,痰少而黏,肝火犯肺,以至于痰中带血丝的人,就不适合这个办法了。 好了。关于陈皮和炙甘草搭配运用的事儿,我就给你说这么多吧。文老师感谢你的阅读,希望你能从中获益。 |
|